首页 新闻 体育 娱乐 游戏 邮箱 搜索 短信 聊天 通行币 天气 答疑 交友 导航
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瞭望东方周刊专题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粮商种粮”为何昙花一现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01日10:37 瞭望东方周刊

  《瞭望东方周刊》记者林艳兴/南昌报道

  粮价拉动和政府一系列改革使原来的“抛荒田”成了“香饽饽”,但“土地难以规模化”的深层问题再次浮现出来

  2003年初,江西横峰县粮食购销公司在全省开风气之先,向农民们租田180亩栽种了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迷住男人的数码武器
命运我把握好运不错过 注册财富会员人人得奖
一季中籼稻。横峰县粮食局局长王智祥说,为了掌握粮源,他们返租农田作为基地,自主种植,自主经营。

  很快,“租田种粮”模式开始向全省蔓延。但就在专家对此看好之际,粮食企业却纷纷开始了撤出。

  “粮商种粮”还未热起来,就先夭折了。

  “租田种粮”蛹动

  江西省粮油总公司下辖的“金佳谷物”有限公司2003年也第一次下田种粮,在星子县苏家档乡以每亩120元的价格,租种了该乡乡政府的机动地(尚未分田到户)3000亩,自主栽种,自主销售。

  该公司1998年组建以来,一直在搞粮食一体化经营,主要是通过“订单”的形式来保证粮源。其运作模式是:市场需求——制种选种——卖种子的同时与农户签订收购合同,种子赊销,收割结账——田间管理,公司负责培训技术——收购——加工——销售。

  这是农业经济理论上近乎完美的“公司+农户”模式,是粮食产业化乃至农业产业化的有效实现形式。但是在实践中,这一国际先进的模式在中国农村却显得“水土不服”。其首要表现就是,订单的履约率很不稳定。

  金佳公司基地部的朱保红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当年,我们像传道士一样,种子卖到哪,订单签到哪,培训班就办到哪。在田间管理上遇到问题,农民一个电话我们就过去。没两年,一辆崭新的吉普车被跑烂了。”

  但是,粮食收割后卖给谁却成了一个问题。农民们根本不买订单的账。市场行情不好的时候,他们按订单价把粮食卖给金佳公司,而一旦粮食市场行情向好,粮贩子上门收购,他们就一股脑儿全卖掉了。一年,基地部连种子钱都没有收回。即使这样,公司也拿农民们没办法。

  2003年,看到农田抛荒不断增多、粮食市场产需缺口不断拉大的形势,金佳公司提出了“租田种粮”的战略:在全省租田5万亩作基地,根据市场需求种植,自主管理。

  金佳公司副总经理廖原说:“这种办法避免了订单履约率不高的问题,既可稳定掌握粮源,也能根据市场反馈的信息指导种植;既延伸了公司的产业链,通过规模化实现种粮的效益,也解决了抛荒问题。如果这种方式能大面积推广,可以提高国家粮食综合生产能力。”

  最终,公司租到了3000亩地用作试点。公司期待,一旦试点成功马上扩大规模发展。

  终结“铁路警察”时代

  这一经营模式,一亮相就引起了广泛关注,被媒体形象地誉为“粮商种粮”模式。

  江西省粮食局有关负责人表示,粮食企业租田种粮,有利于粮食种植结构的调整,有利于解决粮食企业经营所需的粮源,有利于粮食企业在种植领域的创收,有利于安排粮食企业改制后职工的安置,有利于提升粮食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当年,江西省粮食局就“号召”全省粮食购销企业租田种粮,争取2004年在全省全面铺开。这一举措,得到了九江市修水县、赣州市章贡区等地的粮食企业响应,他们纷纷租田,进行了小规模的试点。

  有关人士还挖掘了这一探索的深层意义,说国有粮食购销企业和加工企业通过租田种粮,走向粮食种植产业,连接起了原来被割裂的产、购、加、销各环节,有利于推动我国粮食的产业化。特别是在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的大潮中,粮食市场全面放开,粮食产业化有助于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我国粮食产业向来被戏称是“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农业部门管生产种植,粮食部门管收购加工。农民、农业部门生产什么,粮食部门收购、销售什么,市民就吃什么。如今,粮食购销、加工企业从事粮食生产,一头连市场,一头结农户,一手抓种植,一手搞加工,将推动我国粮食产业发展从生产主导向市场主导转变,形成新型的粮食产业链,提升粮食产业的水平,增强我国粮食产业的竞争力。

  专家们还期望,在这一产业链的带动下,一个以粮食流通企业为龙头、千军万马抓粮食的崭新局面将可能形成,成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帮助农民增收的生力军。专家们还说,由于粮食是我国最普通、种植最广泛、联系农民最多的农产品,它的产业化必将带动整个农业的产业化,增强整个农业的竞争力。

  “粮商种粮”受阻

  正当业界津津乐道于“粮商种粮”模式时,粮食市场的巨变,却改变了这一切。

  2003年,我国粮食产量从最高年产5.12亿吨跌至4.35亿吨,为12年来最低,而当年全国粮食消费量是5亿吨。从2003年9月开始到11月,粮价发生了自1997年以来的首次上涨。今年2至3月份,市场粮价再度上扬,创历史最高水平 。

  在粮价拉动和政府一系列刺激粮食生产政策的刺激下,农民种粮积极性显著提高,新一轮“种粮热”由此而生。《瞭望东方周刊》观察到,今春以来,一些外出务工的农民也纷纷返乡,回家种粮,原来的“抛荒田”成了“香饽饽”,田地转包价格也持续走高。江西省进贤县光辉村农民胡广辉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原来一亩五六十元田租猛涨到了230元。据初步统计,今年,江西仅早稻的种植面积就达1900万亩,同比增长17%。

  “农情”突变,对正在萌芽中的江西“粮商种粮”产生了毁灭性打击。

  由于田租大涨,率先进行尝试的横峰县、修水县和章贡区的粮食购销公司已经明确放弃了租田种粮。“后起之秀”高安市粮食购销公司今年年初曾兴师动众,发通知要求每个乡镇粮管所都必须租几百亩田自主栽种。刚开始,有的乡镇谈妥了租田事宜,到后来进展却越来越慢。最后,连原先谈妥的协议也被毁约。跟粮管所谈判的村委会干部和农民们都说,现在粮食市场行情之好多年难得,农民自己的田自己种,肥水不流外人田。

  面对新的变化,江西省粮食局也换了概念,提出“粮食产业化经营”。江西省粮食局市场调控处处长戴杭生说,粮食产业化经营有很多实现形式,租田建基地是一种低级形式,但发展和完善订单粮食,或者搞“公司+农户”更好。为此,江西省粮食局专门下文要求,各粮食购销公司完善订单形式,推行二次结算等办法,发展订单农业。目前,全省各级粮食购销公司已落实订单1200万亩。

  金佳谷物有限公司去年在星子县租田种粮取得了良好效益,今年租田规模扩大到1.2万亩,但其运作模式却回到了“订单农业”上。公司先以181元/亩的价格拿到耕地,随后分成10块,以190元/亩的价格发包,承包人保证将收割的稻谷卖给金佳公司。为保证订单的履约率,金佳公司收取了承包人40元/亩的“押金”。表面上,金佳公司恢复“订单”模式,实际上却成了“田贩子”。

  采取这种举措,金佳公司显得很无奈。朱保红说,租田种粮,抛妻别子、雨淋日晒难不倒他们,最难的还是与农民打交道。目前,金佳公司在这方面还没有毕业,因此只能“走为上策”。

  朱保红清楚地记得,去年农忙时节,金佳公司星子基地一再超出预算提高工价,但仍然找不到农民移栽插秧。平时请农民施肥打药,他们却经常“劲往一处使”,有的甚至还把农药化肥埋在地里,密集施洒,偷工减料,不但浪费肥料农药,而且烧死禾苗。  

  朱保红说,农民好像对企业有偏见,认为反正企业是国家的,不宰白不宰。他们好像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当成“扶贫项目”了。“要不是去年粮价行情好,我们3000亩地可能会因为不懂与农民打交道而亏大本。” 因此,金佳公司从租田种粮“变身”只租田、不种粮。

  土地流转之困

  “粮商种粮”这种粮食产业化的新探索,刚刚起步或者尚未起步就销声匿迹,引人深思。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农村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尹小健说,诞生于粮食市场疲软、农民种粮不积极、农田抛荒背景下的这种模式,一遇到粮食市场趋好就难以推广,表面上看是受市场变化的打压,实质却是受制于“土地难以规模化”的特定国情。在我国特定的国情背景下,粮食产业化和土地规模化本身就可能是一对矛盾。

  理论上,规模经营才能产生集约效益,产业化必须规模化。但在中国农村,土地承载着农民最低生活保障的职能,是农民进城务工的后盾,是城镇化、工业化的“稳压器”,国家必须确保一家一户农民的土地承包权长期不变。政策鼓励土地流转,但必须严格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办。否则一有风吹草动,政策必然保护土地承包户。

  今年粮价升温,导致打工退潮、种粮趋热,很多地方的规模经营倒退,土地纠纷频繁发生,种粮大户土崩瓦解,就是事实证明。专家认为,这种“粮价低迷要大户,粮价上涨要散户”的怪圈不利于粮食生产的长期稳定,反而可能成为粮食生产大起大落的“病根”。

  尹小健说,建立按市场需求指导粮食生产,使粮食产量持续稳定增长的机制迫在眉睫,产业化是必然选择。但是“粮商种粮”昙花一现的事实已经证明,目前条件下,通过规模化实现产业化不现实。“订单”农业流产、“公司+农户”不符合国情的现实,其根源都指向了“三农”问题的核心——土地。

  专家预期,在农业问题长期处于胶着状态的情况下,新一轮土地制度改革可能破冰而出。从长远看,实现土地的规模化还应在土地之外下工夫。农村土地要实现规模化,有赖于国家工业化、城镇化的全方位推进。通过建立完整覆盖农村的社会保障体系,将土地承载的农民最低生活保障功能剥离出去,对土地规模化也可以取得“围魏救赵”的功效。

  在这个意义上,解决问题的钥匙可能又要回到“中国的问题特别是‘三农’问题太复杂,急不得”的论调上来了。

  但是,业界关于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呼声依然强烈。土地私有化、土地产权制度改革等前卫观点暂且不说,普遍接受的是,在依法、自愿、有偿的前提下,加快推进土地流转的时机已经成熟,应建立更加高效灵活的农村剩余土地的供需平台,通过市场交易、公开竞价拍卖等方式规范和促进土地流转,积极探索和推广土地股份制等。

  在这方面,需要转变观念、作出努力的,除了政府,还有征用土地的农业企业。有远见的农业企业应着眼于未来,告别“打土地主意,以侵害农民利益壮大自己”的旧思维,学会做长期买卖,探索出合情合理又合法的土地征用操作办法和经营模式,以土地为纽带与农民真正结成互惠互利的利益共同体。

  同时,学会与农民打交道,或者说培养一支高素质、讲诚信的农业工人队伍,对于推进粮食产业化、促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相关专题:瞭望东方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

热 点 专 题
中国企业家治理沙尘暴
AC米兰中国行
美进入恐怖袭击高危期
基地在沙特发动袭击
美英向伊政府移交权力
美英联军虐待伊俘虏
莎拉-布莱曼演唱会
飞人乔丹中国行全记录
郑洁无缘2004法网8强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