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6月16日00:15 城市快报 | |||||||||
董氏兄弟与“社会小说” - 倪斯霆 花白发、背伛偻,两撇胡须鼻下留;着长衫,人干瘦,走起路来频点头。
从20世纪初到抗战前,每天午饭过后,此公便从天津英租界家中出门,乘电车到老龙头火车站,再步行半里地,下午两点整,便准时出现在意租界小马路(今民权路)上的《益世报》馆,日复一日,风雨无阻。他是该报副刊“益智粽”的编辑,每天要为“弦外之音”专栏写百字文一篇,针砭政治,臧否社会。此后,便是改稿发稿组版看大样。忙到黄昏人散,他又铺开红格稿纸,用拇指肚般大小的毛笔字写他的长篇小说连载…… 60多年后,老报人吴云心在为长篇社会小说《新新外史》再版作序时,对其作者作了如上回忆。 《益世报》内容虽以民众生活为主,但由于此时《大公报》已成气候,故在社会与新闻方面,始终未出其右。迨至1920年,该报副刊连载了一部长篇社会小说《新新外史》,遂使发行份数激增,此人便是民初北方文坛颇有声望的著名报人董濯缨。 《新新外史》是受当时《益世报》社长刘浚卿之约于民国九年(1920)写作并连载的。此书以光绪末叶(1905)至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1916)这十余年间的国内政坛风云为背景,人物均用化名,如称袁世凯为项子城,段祺瑞为顾毓芝等,但由于所写均为真人真事,故大受欢迎。一部小说日日连载达12年之久,其受读者欢迎程度与作者功力已不言而喻。 《新新外史》写作后期,《益世报》副刊更名为“语林”,由马彦祥主编。报馆见董氏在小说创作方面已成气候,让他又新辟一版副刊名“说苑”,专发小说连载。在《新新外史》结束后,他又撰以济南为背景的社会小说《大明湖》连载,并同时刊发一些有关抗战的作品。1935年后,他负责通检全报大样,天津沦陷后,他便离开报社,不久便故去。 董濯缨有一弟名荫狐,长年居故里通县,以教书为业,课余也为《益世报》创作社会小说连载。其作品均以社会新闻为内容。1926年,在《新新外史》出书同时,《益世报》馆也为他出版社会小说多种,除具有讽刺色彩的《换形奇谈》、以伦理道德为内容的《家庭金鉴》外,当时最有影响的便是“荫狐氏小说五种”,即《鶺鸽痛》(伦理小说)、《仇马恩裘》(警世小说)、《雕击莺鸣录》(侠义小说)、《金兰契》(信义小说)、《大战缩影录》(时事小说)。 社会小说是民国通俗小说的一大流派,虽然上世纪20年代在南方已成蔓延之势,但在北方却较为沉闷,董氏兄弟的出现,为当年北方尤其是天津文坛,带来一股清新之气,尤其是那娓娓道来的白话语言,让经过白话文运动洗礼的读者读来备感亲切。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