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哺育歌唱家的津门沃土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4日02:18 城市快报 | |||||||||
- 靳学东 就一座城市而言,天津产生出那么多位歌唱家,不能不说是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的奇迹。沈湘、楼乾贵、郭淑珍、苏凤娟、李光羲、罗忻祖、黎信昌、王秉锐、石惟正、于淑珍、蒋大为、关牧村、张振富、韩芝萍、王凯平、高曼华、远征、郑绪岚、刘维维、刘欢、刘玉婉等一连串响当当的名字,组成了中国声乐界的超豪华阵容。
天津出歌手的原因很多。天津方音与歌唱方法的天然联系、西洋唱法的较早传入、声乐教育的一脉相传、群众文艺的繁荣普及、革命歌咏的优良传统共同促成了天津声乐人才辈出的局面。 作为清末最早的开埠城市之一,天津很早就受到包括西方声乐艺术在内的西方文化的浸染。20世纪初组建的维斯礼堂的“歌诗班”,除了由洋人牧师教唱宗教歌曲外,也演唱一些西洋古典歌曲及民歌。形式以合唱为主,也兼有独唱与重唱,其发声训练则完全是“洋唱法”。 20世纪40年代初,歌诗班更名为圣乐队,队伍不断扩大,演出更加频繁。尤其是1944年底和1945年初,圣乐队先后在维斯礼堂演出了西洋古典两部经典的清唱剧《弥赛亚》和《创世纪》,将西方声乐经典和歌唱艺术完整地呈现在天津观众面前。圣乐队的活动客观上为天津培养出一批西方声型的歌唱人才,李光羲、楼乾贵等就曾是该队的骨干演员。 天津观众能够欣赏到的声乐演出还远不止于此。20世纪30年代,世界著名男高音歌唱家卡鲁索和男低音歌唱家夏利亚宾就曾在利顺德饭店和耀华中学礼堂举办过演唱会,使天津观众有幸一览世界级歌唱家的风采。此外,歌唱家张权、沈湘、李洪宾、黄源尹、茅爱立、池元元、张树楠等也都在津举办过演唱会,开阔了天津观众的眼界,激发起他们对声乐艺术的极大兴趣。 社会歌唱团体的普及和演练的繁多,也是提升天津声乐水准的动力。当时,除了一些宗教性声乐组织外,南星合唱团、耀华中学合唱团、南开中学合唱团、工商大学歌咏团等数十个合唱团体争奇斗艳。尤其是由曾主演歌剧《秋子》、时任耀华中学音乐教师的莫桂新于1947年创建的“黄钟合唱团”,集中了当时爱好声乐的中学生、大学生、青年教师、职员等,利用星期天进行排练。他们一律采用五线谱,每次排练既有中外歌曲的演唱,也有音乐知识的学习和科学发声的训练。在两年多的时间里,演出了《海韵》、《神曲》、《黄河大合唱》等多部中外名曲,并为津门培育出李华德、罗忻祖、王巍、赵宝山等不少音乐名家。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