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融会南北的“天津十番”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05日00:23 城市快报 | |||||||||
- 靳学东 “十番乐”源自江南,是一种打击乐器和丝竹乐器竞相交织的器乐形式,十六世纪之前已有流传。它在清代曾进入宫廷,作为宴乐供内廷享用。也曾被太平天国政权用作典礼音乐或宴乐。乾隆年间,津人吴君轶游历苏州,学会了十番乐,带回津沽,是为天津十番乐之始。20世纪30年代初,音乐学家杨荫浏多次来津研访,并于1936年完成了《天津十番乐》
天津十番乐与江南音乐的密切联系,从其曲名曲牌多源自昆曲南北曲就可略见一斑,因此其多有昆曲和江南丝竹的风韵也就不足为奇。不过比起已经非常器乐化的江南十番,天津十番乐倒是更注重在速度、节奏、情感诸方面与昆曲演唱时的要求相吻合。 天津十番乐使用的乐器包括打击乐器和丝竹乐器两大类。计有锣、鼓、钹、拍板、木鱼、曲笛、南笙、雅管、琵琶、双清、南三弦等30多种。其中尤其加入了京二胡、月琴、秦琴、大三弦等北方乐器,使其与江南十番在音响上显现出不同的气质。 早期天津十番的曲目多达三四十套,经累代乐师的加工提炼,精选出12套保存至今。它们是“粗十番”4套:《小嘉兴》、《两来船》、《夥锣鼓》和《锦堂春》,它们不用丝弦乐器,一般只用四件打击乐器演奏。“细十番”4套:《松竹梅》、《热沉檀》、《锦上花》和《一串珠》,是以丝弦乐器为主进行演奏,配有些打击乐器以烘托气氛或丰富色彩。“花十番”4套:《下西风》、《元宵乐》、《大嘉兴》和《水斗》,这是由锣鼓段与丝竹段轮番或重叠演奏的套曲。不过,这12套大曲虽有标题,却不具标题性,即标题与曲意并没有直接关系,这倒和我国许多戏曲曲牌的情形如出一辙。 在天津十番乐的传承过程中,一些团社组织发挥了重要作用。1870年成立的“集雅社”持续30年,为天津十番乐风格的定型做出了重要贡献。1891成立的“美善社”前后又是30年。1921年,另一个十番社团“四如社”宣告成立,他们苦心经营,时续时断,直至1937年抗战爆发,暂存于南开大学的全部乐器被日寇炸毁,该社的活动才告停顿。此外,还有不少组织和个人为天津十番乐做出过突出贡献,如“美善社”成员杨芝华,曾在音乐传习所十番组、南开中学十番组、严氏十番会等多个十番团社中任教,可谓桃李天下。 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十年动乱”之后,天津十番乐又迎来新的青春。至今,我们还能在天津音乐学院、天津群艺民族乐团的演奏家的演奏中,领略天津十番的动人魅力。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