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锡文:坚持四大观点全面看待中国的粮食问题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17:30 新华网 | |||||||||
新华网南昌8月10日电(记者刘菁、郭远明)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陈锡文近日在江西省举办的粮食发展高层论坛上说,今年上半年中国粮食产量获得恢复性增长,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一年的增产就能够解决的,必须坚持“全局意识”、“统筹观点”、“长远考虑”和“世界眼光”,全面看待中国的粮食问题。 陈锡文认为,中国的粮食安全如果受到威胁,波及的后果每个人都逃不掉。如果各
陈锡文说,从长期看,中国在经济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面临着三大安全问题,即粮食安全、水资源安全、石油安全。由于过去几年粮食供过于求,一些地方对粮食安全的危机感不如对水资源、能源安全的危机感强。从中国的实际出发,任何一个地方都应该有抓粮食生产的全局意识。上个世纪90年代末,中国农业、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普遍进行了战略性的结构调整。但从去年底开始,中国开始突出强调粮食生产,一些地方错误地认为增加粮食生产将影响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对此,陈锡文说,农业结构调整并不是简单的播种面积、作物品种的调整,而是要在结构调整中使整个农业的竞争能力、经济效益上一个台阶。目前,中国农业结构调整中发展最快的是畜禽、水产等产业,但没有足够的粮食作为基础,结构就无法调整。各地必须对粮食在统筹城乡、工农协调发展中的战略作用有清醒的认识,绝不能把强调粮食生产与结构调整对立起来,“只有吃饱饭才能够进行结构调整”。 改革开放26年,中国粮食生产出现过3次供大于求。第一次是1984年,稻谷价格跌到统购价以下,农民的积极性受到极大挫伤。第二次是1990年,国家及时出台了保护价、专项储备等政策。第三次是1996年。每次供大于求之后都带来了更长时间的粮食产量徘徊。在经历7年的粮价低迷之后,去年10月开始中国粮食价格上涨。 陈锡文综合分析认为,市场价格反弹结合国家粮食生产优惠政策的出台,促使中国今年粮食获得恢复性增长,但粮食播种面积还只回升了几千万亩。因此从长期看,中国的粮食生产问题仍然不容忽视。中国的粮食问题不是今年粮食的恢复性增产就能解决的,确保中国的粮食安全还有很长的路,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要有地、水、科技等方面的长远考虑。 陈锡文说,目前全球每年粮食的正常贸易量为2.2亿至2.3亿吨,中国即使全部购买下来也只能满足粮食需求的45%。所以中国粮食问题必须以国内解决为主。如果中国在国际粮食市场上的采购量接近10%,对国际粮市的影响可以说是“惊天动地”。因此,中国进口粮食必须考虑到能利用的国际市场有多大、增加进口会对国际市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相关专题:中央一号文件重视解决“三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