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同关注:地球今年怎么了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0日23:05 央视共同关注 | |||||||||
今天,北京又是一个32度的桑拿天,又热又潮,闷得实在难受。而在上海,今天的气温至少也是36度,这让在上海市荣康里弄堂居住了50多年的陈杏菊老人感觉很奇怪,她说,上海今年热得让人受不了,她一辈子也没有见过这么热的天气。采访中,很多人表达了和陈杏菊老人同样的困惑:现在的天气怎么一年比一年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87岁的陈杏菊老人在上海南京路附近的荣康里弄堂已经住了五十多个年头。50多年
老人说,原来也有热的时候,但36度以上的高温天气还数近两年最多。“今年就更不用说了,没有热过这么长时间,人吃不消了。”老人居住的地方叫做石库门,本来是个冬暖夏凉的好地方,陈杏菊告诉记者,20年前,这里的气候真是令人羡慕。而现在,根据上海中心气象台的资料显示,石库门已经成为上海市中心的一个热源,生活一贯简朴的陈杏菊老人也不得不整日开着空调,以躲避炎热夏季的热浪。 陈杏菊的邻居袁光成说,现在居民们整天被包围在高楼反射出的热浪中,周围的空调排出的热风又加剧了石库门的热度,“有大气的因素,也有人为的因素,就我生活的环境,我感觉人为因素对环境的影响真是非常重要。” 由于持续高温,上海市民用电的负荷急剧增大,供电紧张,为保证上海市民的用电要求,上海市已不得不关闭了东方明珠电视塔和金茂大厦等大型建筑物上的灯光,以往夜上海灯火通明的景致在今年这个炎热的夏天里消失了。 现在,上海市中心气象台每天都要接到老百姓打来的大量咨询电话,对今年炎热的气候表示出前所未有的关注,这给气象研究部门增加了压力。为此,上海市气象部门今年首次推出了高温等级预报:黑色为高温最高警示标志,表明当地的最高温度已经达到38度以上,红色表示当地气温在35度以上。 从7月份到目前的30多天里,上海市已经发布了两次黑色高温预报,除一天外,红色高温预报天天出现在媒体上。 “我们试图制定一系列预警信号,从而比较简洁地告诉百姓天气的影响程度。因为有时候普通百姓不一定记得住具体的数字,但是颜色就比较容易理解,能引起大家注意。” 上海中心气象台台长姚志展说。 现在,陈杏菊老人几乎每天都要看电视上的气象预报,她说,虽然自己这把年纪,不会再出门做事了,但是孩子们还要工作,很怕他们中暑。上海市中心气象台的分析表明,从今年6月以后,本该进入梅雨季节阴雨连绵的上海,却出现了罕见的干旱少雨现象并伴随着高温天气。 姚志展台长介绍说,经过长期的观测研究,他们发现,进入上世纪90年代以来,上海市的高温天数明显增多。这一方面是因为温室气体排放增加了,另一方面,可能跟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有关系。专家认为,在今后五年内,这种状况不会有大的转变,也就是说上海已经进入了更加炎热的气候期。与此同时,我国其他地方也遭遇了少见的气候影响:北京的暴雨、南京的高温、云南的洪涝灾害等,都给人们留下了对今年夏天难以磨灭的记忆。 就在我国和周边北半球国家战高温斗洪水的季节里,生活在欧洲的人们却感受到今年的夏天如此清冷。在伦敦,人们穿上了毛衣,在德国,居然下了几十毫米厚的积雪。这种强烈的气候反差,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对全球气候变化更加关注。 今年地球气候的异常表现是地球灾难的前兆,还是正常反应?记者从有关科研部门了解到,有证据表明,温室效应的加剧正在导致全球气候系统发生变化,对人们生活的影响也会日益明显。 在位于上海浦东地区的一栋有些陈旧的大楼里,集中了一批中国的地球问题研究专家,他们正在这个炎热的夏季里,通过对地球南北两极多方面变化的研究,来找到全球气候变化的特征和趋势。 冰川学家李院生和博士孙波等都是我国从事极地研究的专家,曾经多次前往南极和北极进行科学研究。几年来,他们通过研究历次在南北两极钻取的冰芯,希望找到地球气候系统变化的规律。李院生他们发现,在全球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南北两极的气候系统正在发生加速变化,南北两极冰雪融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南北两极的气候系统变化又反过来进一步影响全球气候。 为了搞清地球变化这一机制,去年,李院生带着一支中国南极冰架钻探队,首次登上了南极三大冰架之一的埃默里冰架。经历了一个月危险艰苦的勘探,他们在冰架290多米深处打出了一根记载了地球十多万年以来气候变化的宝贵冰芯。埃默里冰架钻探队队长李院生告诉记者,“这是一支非常有意义的冰芯,从连续沉积的雪层到不同区域内陆冰川的冰,再加上连续20米的海冰,非常有价值。我们利用这支冰芯做实验,基本上可以在国际水平上去做。” 时间仅仅过去了半年多,当李院生的同伴和澳大利亚科学家再次登上埃默里冰架考察时,这里已经是面目全非。“首先是我们冰架中心打钻的点向海洋推进了800米,这个速度在过去的记录中有明显加快的趋势;第二,2003到2004年度,我们和澳大利亚组队在埃默里冰架准备工作的时候,发现那里有很多冰裂隙,没有办法继续工作,这说明在气候变暖的条件下,南极的冰盖冰架系统变化也是非常剧烈的。”李院生说。 据专家介绍,这些变化会影响全球大洋环流体系,而大洋环流体系又反过来对全球气候系统产生很大影响。所以现在有一种说法,气候变暖导致南极的冰冻圈、冰架和冰盖系统发生变化,这一变化,特别是向海洋输入量的大幅度增加,有可能会加速气候变暖的进程,最后的结果就是导致气候突变。 专家们研究发现,由于地球升温,南极更多的冰架滑入海洋,形成目前南极海域的30万座冰山。现在东南极冰川每年有近20%的冰量,也就是120-130亿吨的淡水通过埃默里冰架流入海洋,致使在过去的100年里,全球海平面上升了10-20厘米。 不仅南极如此,我们生活的北半球也正在经历地球上一个最温暖的时期,调节北半球气候的北极冰原也正以加速度飞快地衰退。全球气候变暖,大量冰雪融化,不但对北极地区的气候、环境产生影响,而且也越来越多地影响到北半球。据介绍,北极是全球变化最敏感的地区之一。研究表明,在最近的30多年里,北冰洋、欧亚大陆和北美大陆北部地区温度升高的速度和幅度是过去四百年中最明显的。从20世纪50年代至今,北冰洋夏季海冰的范围减少10-15%,海冰的厚度减少了1.3米;这种变化又反过来影响全球气候变化。 20世纪80年代以来,春季降雪和冰川覆盖范围减小;永久性冻土出现解冻和退化;植物生长期增加,生长线向北移动;森林火灾频率增加。专家指出,今后一段时期,北冰洋海冰面积会进一步缩小,北极的冰川将继续大规模退缩,到21世纪80年代,北极圈内气温平均将上升2.2-3.9度,而冰盖的减少将可能引起海平面上升7米。这将从根本上改变北极地区的环境,也将显著改变北半球国家的生存环境。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博士孙波说:“整个20世纪我们都感觉到气候在明显变暖,但实际上全球的气温也就增加了0.6度,0.6度就让我们感觉到了气候变化对正常生活的重大影响,设想气候系统再重现历史上数十年增加或者下降5-6度的情况,将会产生什么样的影响。” 1999年中国首次北极科学考察的时候,栏目记者万昆作为随行记者一路到了北极,当时他们乘坐雪龙号极地破冰船向北极的高纬度冲击的时候,在北纬75度30分就被大片3米以上厚度的坚硬浮冰给挡住了。而四年以后,当中国科学家第二次来到北极时,发现这个位置的海冰跟四年前相比,多年形成的海冰已经很难找到了,绝大多数的冰都是去年和今年形成的,冰层只有1米多厚,而且融化得很快。 “很多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气候的持续升温,会发生一种极端的情况,就是20年后在北半球很可能会极端变冷。就像前几天咱们看过的美国大片《后天》里的末日浩劫,冰雪又来了一次冰期,白色力量对人类的影响是一种灾难性的。虽然地球系统不可能发生那种突然式的变化,但它确实会在数十年里发生相当大的变化。”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博士孙波介绍说,这种预见并不是危言耸听。 根据研究,距今15000年以来,地球的气候一直在逐渐变暖,很多北半球大的陆地冰盖都在慢慢消融,随后在8200年前左右,欧洲的北部,加拿大和北美地区冰雪在逐渐消融以后温度又突然降低,全球的温度因此下降了几度,形成了又一个冰期。地球的整个气候生态系统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博士孙波说,气候变暖,大量冰川融化,导致淡水注入海洋。海洋里的河流、温盐环流就会产生弱化现象,甚至会停顿。一旦弱化或者停顿,整个地球的气候系统就会产生剧烈的变化,很可能会出现气温突然降低的情况,很可能20年后,北半球,也许就是中国北部,会突然迎来寒冷天气。 相关专题:全国部分地区出现高温闷热天气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