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群10年死亡模式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12:18 青年参考 | |||||||||
在研究报告中,描述了过去50年中国人群的总死亡水平的变化:从1950-1975年,为死亡率的快速下降期 ,这种下降由于非人口因素的作用;在1975-1990年,为死亡率的缓慢下降期;1991-2000年,则为死亡率 平稳期,虽然综合的非人口因素对死亡率下降起了积极作用,但是人口老化,抵消了这部分的正性作用,使死亡率处稳定水平 。 但是对于不同的死亡原因,变化趋势是不同的,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第一,1994年后维持在稳定水平的肺结核死亡可推测艾滋病。 自1994年后,农村地区肺结核死亡率没有进一步下降。肺结核死亡的高发区集中在贵州、广西、湖南、宁夏、内 蒙古、西藏和新疆等省区,但是在山东、安徽等东部省,也有肺结核高死亡区,鉴于多个国家报告的艾滋病与肺结核发生和死 亡的密切关系,中国农村肺结核死亡的现状,推测与艾滋病的发生有着相当密切的关系。 第二,肿瘤、特别是肺癌和肝癌死亡率增长明显与吸烟相同。 1991年前,全国肿瘤死亡率的前三位是胃癌、肝癌和肺癌。而从最新的“死亡地图”看,自1991年到200 0年,肺癌的死亡率跃居榜首。男性人群肺癌死亡率,特别是35-69岁男性人群的肺癌死亡率明显上升,女性肺癌死亡率 基本维持在稳定水平。肺癌死亡率上升60%以上是非人口因素造成的,与女性肺癌死亡率变化相比,可以推测,这种非人口 因素主要是吸烟。由于烟草使用对健康的滞后效应,目前肺癌的死亡模式对应于20-30年前的烟草使用模式。在1970 年前,卷烟产量低于70万箱,居民要凭票买烟,烟草消费量比较低,1978至1990年期间,卷烟生产能力由1203 万箱扩大到3856万箱,增加了2.2倍。烟草消费量显著上升,1990年以后,由于国内卷烟市场基本达到饱和,卷烟 产量保持在基本衡定、略有增加的状态,2001年产量已达到3400万箱,人们的烟草消费基本维持在相同水平,鉴于过 去20年的烟草消费模式的变动,估计在未来的20年,肺癌死亡率还会持续走高。 第三,脑血管疾病在总死亡中所占比重最大。 脑血管疾病在总死亡中所占比重最大,2000年脑血管死亡率为133.8/10万,死于脑血管病的人占总死亡 的17.9%,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50%。从1991-2000年,其死亡率每年以5%的比率递增,冠心病死亡率虽然 还不算高,为49.4/10万,但是上升趋势更快,每年以7.5%的比率递增。2000年达到49.4/10万,城市 人群中以达到85/10万,北京等大城市的冠心病死亡率更高。 第四,伤害死亡首位:自杀让位于交通伤害。 伤害死亡谱发生变化,一直保持伤害死亡第一位的自杀,在20世纪90年代已让位于交通伤害。自90年代以来, 交通事故死亡率上升明显,1991年自杀是全人群伤害的第一位死因,交通事故位居第二,至2000年交通事故已上升为 第一位的伤害死因,而自杀下降为第二位伤害死因。 中国自杀模式一直以女性高于男性,农村高于城市为特点,和很多国家报告的自杀模式:城市高于农村、男性高于女 性不同,此前对其原因已有深入的研究。这个自杀模式与传统社会中,女性地位有关,也与多使用农药作为自杀方式有关。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女性自杀死亡率,尤其是15-34岁女性,自杀率有明显下降。因此女性自杀死亡率逐步和与 男性接近。这个变化首先发生在城市,1987年城市女性自杀死亡率为12.77/10万,男性为7.02/10万,女 性自杀死亡率与男性自杀死亡率比为1.82,1990年已降为1.21,2000年女性与男性自杀死亡率比已为0.9 2,男性自杀死亡率已高于女性。农村女性与男性自杀死亡率比也在逐渐降低,1987、1990和2000年分别为1. 37、1.17和1.12。但是农村和城市自杀死亡率比没有明显变化,基本上还维持在3-4倍。在自杀原因的死亡地图 上,高死亡点在一些偏僻落后的农村。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