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花钱不手软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09:31 青年参考 | |||||||||
( 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快,有增长过热危险的人士认为,这种经济繁荣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 在丽江这座中国西南部历史名城的郊区新建起了一排排联栋别墅(townhouses),这表明中国新近出现的 繁荣景象已经从南部的大都市渗透到丽江这种较为边远的城市地区。
那些认为中国经济增长过快,有增长过热危险的人士认为,这种经济繁荣意味着对资源的浪费。因为,房地产热不仅 占用了水泥、玻璃、钢铁等大量的原材料,还吸引了巨额的资金,而中国正急需这些资金兴建道路和炼油厂。 但仔细研究经济数据后可以发现,房地产行业虽然可能发展过热,但中国经济的其他领域却未必如此。 上述对中国经济的悲观预期主要反映在金融业的经济数据方面,这些数据不禁让人想起10年前的那次经济增长低迷 阶段。国际经济研究所的中国问题专家尼古拉斯·拉迪说,以1993年的那次经济增速放缓为例,当时银行信贷占国内生产 总值(GDP)的比例最高时达到19%。如此庞大的贷款规模导致通货膨胀率达到两位数,房地产业转入大萧条,大量坏账 涌现,这进一步加重了银行业的负担。 拉迪指出,这次的银行放贷规模比1993年有过之而无不及。去年,经过6个季度的增长之后,银行信贷占GDP 的比例升至26%。悲观人士认为,去年以及今年早些时候如此无节制地放贷为许多工厂提供了资金,导致他们生产过剩。 随着银行信贷占GDP比例的快速上升,坏账占GDP的比例也在急剧升高。中国银行业去年的不良贷款余额从20 02年的1.9万亿元人民币增至2.9万亿元。拉迪说,贷款的飞速增长也意味着越来越多信贷资质不合格的企业也能从银 行获得贷款,这可能导致新一波坏账风潮的出现。 但由于只关注经济的供给和生产面,分析师们可能忽视了需求和消费面的变化,对这两方面经济数据的变化缺乏足够 的了解。例如,中国的消费数据并没有把轿车和住宅的消费包括进去。 传统的观点认为中国人过于节俭,愿意把钱存在银行而不愿消费。但从生活中的实例和经济数据中可以发现这种失衡 现象并不像看起来那样严重,而且情形还在转变之中。 瑞士银行驻香港的亚洲问题经济学家乔纳森·安德森在最近的一份报告中称,“消费者托起了中国经济。强劲的消费 势头正是我们认为中国经济不会出现硬着陆现象的原因所在。” 例如,中国今年前5个月的零售额比上年同期增长了12.5%,这要部分归因于豪华用品消费的增长。这种增长还 反映出中国中产阶级队伍和需求的不断壮大。 生活中的例子也有,就拿丽江的导游贺江来说,他用斥资约25000美元购买的丰田小型客车来接送游客。他还在 丽江郊区购买了一栋联栋别墅。他的游客来自中国各地,这些人从互联网上下载关于旅游方面的信息,知道如何讨价还价,把 宾馆的住宿价格从700元砍至200元。 在距离成都不远的一家木制品工厂担任总经理助理的JoeLi是另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工作日期间他住在公司的宿 舍,到了周末他就驾车到他在成都新买的公寓去住,他已经偿还完了住房贷款。 如今,许多企业家和他们的出资方都认为中国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将效仿西方国家中产阶级的做法,兴起一股旅游、 购房和购物热。当当网的创始人俞渝说,她就从这股热潮受益匪浅。当当网是一家类似于亚马逊的网上零售商,面向全国销售 30万种唱片、DVD和书籍。拥有纽约大学MBA学位的俞渝在对客户群做过一次调查后发现,她的客户平均月收入为50 00元,年龄大多在25~38岁之间。 高盛的全球资深经济学家多米尼克·威尔森也对中国经济感到比较乐观。他指出,中国年零售额的增速现在达到了1 6%左右。目前为止,虽然固定资产投资领域有放缓的迹象,但国内消费需求却没有普遍出现增速减缓迹象。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没有让人担心之处,尤其是在房地产等明显出现过热迹象的领域。但中国经济现在抵抗衰退的能 力已然今非昔比。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