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球时报:“韬光养晦”再思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0日23:21 环球时报 | |||||||||
秋 风 苏东剧变以后,世界进入新旧格局转换的重大变化时期。在国际形势发生风云突变的紧要关头,邓小平以全新的战略思维审时度势,为我国及时制定了“冷静观察、稳住阵脚、沉着应付”的策略方针,成功地应对了对外关系中一系列难题与挑战,使我们在外部环境不利的情况下不断开创了外交工作的新局面。在我们隆重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之际,不能
中国当前面临的国际环境并没有改变 冷战结束以来的国际形势大致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从1989年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到1999年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对南联盟进行军事打击,美国在这一时期开始全面暴露企图独霸世界的野心。第二阶段是从1999年到2001年9月11日美国遭受空前恐怖袭击,“一超”独霸出现的各种矛盾全面暴露。第三阶段是“9·11”事件和美国发动阿富汗反恐战争以后,布什政府以“邪恶轴心”论和反恐为名进一步推行“先发制人”的霸权主义政策。 这种世界格局和国际形势明显呈现以下主要特点: 第一,“一超”独霸的局面决定今后的世界更不会安宁。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后,世界出现“一超”独霸与多极化趋势并存的局面,国际形势发生了前所未有的深刻变化。从海湾战争到科索沃危机,从阿富汗反恐战争到伊拉克倒萨战争,这其中每一件事在冷战时期都是不可想象的。但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就是当今世界虽然霸权主义有新的发展,而和平与进步的力量也在同时增长,世界多极化趋势一定会在曲折中发展。随着南北矛盾的加剧,无法想象地球上占总数2/3以上的穷国人民会无限期忍受富国的奴役。一极与多极、霸权与反霸权、坚持冷战思维与摒弃冷战思维、维护旧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与建立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秩序的矛盾和斗争,决定这个世界在相当长时期内不会安宁。 第二,“9·1l”事件及其引发的反恐战争,是新世纪初期世界矛盾的综合反映。“9·11”事件不是偶然的,从大的政治背景看,冷战结束后美国霸气十足,到处插手树敌,成为众矢之的,“9·1l”事件是美国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结果。从经济原因看,全球化进程不但没有解决世界不公正、不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反而增添了新的“数字鸿沟”和贫富悬殊,失望、怨恨乃至绝望情绪比较普遍,“9·1l”事件是经济全球化发展严重失衡、南北矛盾加剧的结果。从安全角度看,伊斯兰文明与西方的矛盾由来已久,“9·1l”事件是民族、宗教矛盾上升的结果。美发动反恐战争势必进一步刺激中东一些国家的反美情绪,出现“以暴抑暴”的恶性循环。 第三,伊拉克战争是阿富汗战争的继续,美国还会有下一个打击目标。阿富汗战争结束后,美国将萨达姆政权与“基地”恐怖主义组织相联系,以伊拉克发展大规模杀伤性武器为由,不顾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反对坚持对伊动武。美国打伊倒萨的主要战略意图是借机改变中东的政治版图,控制中东石油以掌握世界能源命脉,拉动国内经济而为布什下届竞选捞取政治资本。偌大的美国对付小小的伊拉克,主要不是打军事仗,而是打政治、经济和文化仗(即按照美国的价值观改造伊斯兰主义)。战争的结果只是改变了伊拉克政权的形式,美伊矛盾及美国与伊斯兰世界的矛盾并没有变,美国改造中东的计划不会一帆风顺,其与这一地区的“文明冲突”将会长期存在。 第四,无论是反恐的阿富汗战争,还是倒萨的伊拉克战争,都不会改变当今世界的主要矛盾。这两场战争本质上都是冷战结束以来世界格局发生深刻变化的矛盾反映,但毕竟都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世界各种力量同美国的关系不会因此发生根本改变,原先反战的美国盟友国家不会因此对抗美国,世界也不会因为这两场战争而改变基本格局和主要矛盾。也就是说,美国借反恐推行霸权主义及其妄图称霸世界的本质没有变;围绕一极与多极、霸权与反霸权、干涉与反干涉、牵制与反牵制展开的斗争没有变;大国间相互借重、相互制约、相互合作与竞争的基本态势没有变;世界政治经济新旧秩序以及南北差距的矛盾没有变;阿拉伯和伊斯兰世界与美国的矛盾没有变。 以上这些“没有变”,集中到一点就是我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国际环境没有变。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仍是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各国的政策取向还是瞄准以科技为先导、以经济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竞争。现在只有美国“一霸”,世界大战暂时打不起来;同时也因为只有“一霸”才导致世界格局严重失衡,局部战乱、紧张和动荡将会长期此起彼伏。这种国际形势,为我国开展和平外交,在今后20年左右一心一意进行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战略机遇期。 21世纪中国外交将越来越不是“表态外交” 新中国在世界上一直是一个负责任的爱好和平的发展中大国。过去一段时间我们曾经不切实际地承揽过“国际主义”义务,这对我们自身的发展并不利,后来适当加以调整是完全必要的,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从此对人类的命运和发展漠不关心。既要韬光养晦,又要有所作为,应该成为我国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处理外事工作的基本方针。就是说,中国既要首先把自己的事情办好,长期埋头苦干,又要在国际舞台上适度地发挥积极作用,树立我国坚持正义、主持公道的良好国际形象。 第一,正确处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关系,要使我国的外交工作始终把握好世界发展大势,确立总的战略思维。21世纪中国的战略目标,一要实现现代化,二要解决台湾问题。中国在这一过程中的外交工作将越来越不是“表态外交”,而是要以全新的战略眼光和战略思维,全面分析国际形势的走向和时代发展趋势,因势利导地朝着实现我国战略目标的方向发展。我们的外交政策,要进一步探索将中国的战略目标与人类的和平进步事业联系在一起,与世界发展潮流和时代前进方向联系在一起,与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人民的意志愿望联系在一起,与我国的战略目标和国内建设的大局联系在一起,使整个外交工作始终都体现系统性、整体性、主动性和长远性。 第二,正确处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关系,需要我国的外交工作,始终以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为基石。中国几千年的思想文化渗透着“和为贵”的深厚土壤,依据“三个世界”的理论打开中美、中日关系大门,以及被世界公认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都是毛泽东、周恩来等和平外交思想的杰作。以后邓小平和平外交思想又有新的发展,提出了和平与发展理论、对外开放理论、“一国两制”理论、韬光养晦与有所作为的理论等等。冷战结束以来,中国外交历经了风风雨雨,能有今天的局面实属不易,关键是实行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正确方针。这一方针集中到一点,就是继续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国际事务中既坚持和平与发展的主张,又树立公正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当斗则斗,当收则收,游刃有余,进退适度 第三,正确处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关系,就是使我国的外交工作始终都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地统一起来。这是外交工作趋利避害的基本原则。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有着13亿人口的大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我们在外交工作特别是处理大国关系时要坚持原则,从维护公正和世界和平的目的出发坚决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不搞无原则的妥协和交易。但同时也要看到,大国关系的走向对国际形势具有全局性影响,直接关系到世界的和平与稳定,关系到是否争取有利的发展时机和我国的政治、经济、安全利益,处理大国关系是我外交工作的中心和打交道的主要对象,一定要把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有机统一起来,做到当斗则斗,当收则收,游刃有余,进退适度。 第四,正确处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关系,需要使我国的外交工作始终都坚持正义,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中国是一个国际影响力日益上升的发展中大国,中国要想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就不能不在国际事务中坚持公道和正义。要积极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为维护世界和平和促进人类的共同发展繁荣做出自己的贡献。发展中国家与我们有着深厚的友谊和广泛的共同利益,它们在人权、台湾等涉及我切身利益的问题上一向给予我国很大支持,我们要与大国周旋和掌握国际斗争的主动权,始终离不开广大发展中国家的有力支持。发展中国家是我们全天候的朋友,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立足点。中国任何时候都要为发展中国家说话,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合法权益,绝不能忘记和丢掉老朋友。 第五,正确处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关系,需要使我国的外交工作始终都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这始终是我国外交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内政是外交的基础,外交是内政的延续。国情决定外交政策的性质,“弱国无外交”是永远的规律。我国外交工作的宗旨是必须服从和服务于国家发展的大局,紧紧抓住、充分利用并尽量延长目前总体上和平的战略机遇期,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创造一个良好的国际环境。无论国际风云如何变幻,我们都要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不放,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不动摇,坚持韬光养晦和有所作为的方针不动摇,集中精力把自己的事情办好,坚决把综合国力搞上去。 总而言之,外交工作需要总揽全局、独立自主、趋利避害、服务大局。国际形势越是复杂多变,我们就越要登高望远,冷静观察;矛盾和斗争越是尖锐激烈,就越要沉着应付,抓住世界的主要矛盾和发展趋势,善于因势利导,正确处理“韬光养晦、有所作为”的关系。这就是:要以大国为关键,以周边为首要,以发展中国家为基础,以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目标,以尽量争取和平建设环境为目的,纵横捭阖,广交朋友,为进一步开创我国全方位和平外交工作的新局面而努力。(上) 相关专题: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