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人物周报:龙永图不笑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23日17:35 时代人物周报 | |||||||||
从采访到结束从未笑过,嘴角轻微的上扬也不曾见到 -本报记者 张春霞 去采访博鳌秘书长龙永图之前,我心里有一些紧张。
后来想,也许是我将要面对的人对我来说太不平常了。曾经的国家外经贸部副部长,中国力争加入WTO时的首席谈判代表,现在的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哪一项职务,都可以说明他已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亚洲和世界。 采访地点定在位于北京国贸的博鳌亚洲论坛中国总部。 在离约定的时间还有两分钟的时候,龙永图进来与我们打招呼。当听说有摄影记者随行时,与我们一行人一一握手后的龙永图退了出去。一分钟之后,再进来的他已穿上了西服,打上了蓝色领带。 毕业于贵州大学外语系的龙永图今年已年过60,但他的逻辑思维依然非常清晰。关于这一点,我们在中国加入WTO谈判时就已领略到了他的风采。 采访中,龙永图手里一直拿着我们先行传发过来的采访提纲。在那个提纲上,龙永图已用红色的双横线和单横线分别做了标注。并且,他还用黑色小字在旁边做了注释。 谈到中日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博弈时,龙永图显然不太同意这个观点,他明显地加快了语速,并把右手的手背从上向下做了一个“转”的动作。 我们的摄影记者想迅速地抓住这个动作,所以闪光灯不停地闪烁。我注意到,龙永图稍稍整理了一下他的领带——那条因几次手势而显得稍微有些零乱的蓝色领带。 一个同行后来在回去的路上说,龙永图的修养得益于他长期与西方文化的接触,因为西方人在正式场合总会打领带或领结,以表示对别人的尊重。而我想,贫穷人家出身的龙永图,懂得尊重别人与自尊也许是他骨子里头的东西。 龙永图本是湖南长沙人,由于在旧社会“逃难”而全家去了贵州。至今,除了他和一个弟弟外,他的父母和其他的兄弟姐妹都还留在那里。 在整个采访过程中,龙永图从未打断过谁的谈话,而不论谁说什么、对与不对,他都用他那深遂的目光注视着你,很用心地听完后,再发表自己的意见。 当我把写好的采访稿件用电子邮件发过去审阅时,我问龙永图的助手刘先生:谁会修改此稿?刘先生回答说:这样的事,当然是龙秘书长亲自改了。当审阅后的稿件发回来时,每一个错别字、每一个用错了的标点,他都会用蓝线在中间标上斜杠,然后把正确的字写在旁边。甚至,因手误而造成的小空格,龙永图也会在前后两个字间画上连接线。 也许,正是这样的一丝不苟,才有了WTO谈判桌上的无懈可击和连珠妙语,才使得博鳌亚洲论坛有今天的成就和影响。 然而正是因为如此,他才更繁忙、更辛苦。在接受我们采访的前一天,龙永图刚刚从浙江回到北京,而在我们的采访离约定的结束时间只有两分钟的时候,助手来报:伊朗大使来见。助手刘先生告诉我们,几乎每个小时,龙秘书长都有安排。 望着与我们告别后离去的龙永图并不高大且略显消瘦的身体,心里竟有一种敬爱或者怜爱的感觉。这个并不强大的身体,要站在中国、亚洲、甚至世界的舞台上发出最强有力的声音和呼唤,需要怎样的底气与努力? 从采访开始直到结束,龙永图从未笑过,哪怕是嘴角轻微的上扬也不曾见到。是我们的采访话题太沉重?还是龙永图由此想到了更多?无从知晓。 龙眼看能源 由于石油需求的增长,大家更多的看到了在石油资源方面的争夺,而没有看到合作的机会 龙永图把博鳌亚洲论坛开到了西亚,对于石油资源的看法也与众不同:中日对石油的争夺只是个假象。 时代人物周报:对当前盛传的中国与日本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博弈的说法有什么看法? 龙永图:在这个问题上,目前的舆论可能更多的是看到了中国和日本及其他东亚国家在所谓争夺能源方面的矛盾。从全局上讲,中日两国在能源问题上的利益远远大于矛盾。中日两国都有强烈的能源需求,都希望看到和平的中东,都希望看到稳定的石油价格,都希望看到安全的石油通道。这个共同利益应该说大于在能源问题上的所谓争夺式博弈。中日对石油的争夺只是个假象,应该把观点改变过来。 时代人物周报:如何才能使亚洲能源更好地为亚洲各国经济发展服务? 龙永图:中国和亚洲其他的石油消费国应该团结起来,为改善中东地区的和平稳定、改善该地区的石油投资环境、改善整个石油运输安全而做出共同的努力,这才是共同的利益所在。当前需要的就是要通过对话机制,使大家能够看到这些共同利益,探讨怎样来实现这些共同利益。 现在之所以有人认为像你刚才提到的中日在能源问题上存在博弈现象,一方面是大家缺乏相互信任感。由于石油需求的增长,大家更多的看到了在石油资源方面的争夺,而没有看到在这方面的合作机会;另一方面是缺乏沟通对话的机制。有了合作的机会后,很多矛盾就可以变成合作的机遇。在目前这种情况下,怎样加强中国和日本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沟通、协调是很重要的。 相关专题:新浪人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