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灿烂3600年专题 > 正文

巍巍少林系列之二 印僧跋陀喜欢练武人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16:50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尹海涛

  菩提下,人影掩映,月光如水。

  身在少林,脑海中会不时出现一个画面:在大殿漆黑的彼岸,僧人在苦练神功,脚踏出深坑,扑簌簌滚落下汗珠。我们四处游走,心中始终保存着一个疑问:这深山里,是否
玉兰油欧莱雅等6折起 用UC免费发450条短信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盛夏靓丽风景线
还埋藏着那本传说中的武功秘笈?

  天下功夫出少林。一语道出少林武术的地位。中华数千年的文明,孕育了无数璀璨夺目的文化精品,灿灿生辉的武术就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在泱泱功夫大世界里,少林武术作为武术中的一颗明珠,一直闪烁着耀眼的光芒。其博大精深的内涵,神奇奥妙的技艺,使五洲豪杰为之敬仰,使八方精英为之叫绝。

  那么,当初作为安置跋陀的佛教寺院,怎么会成为了中华武术的发祥地?

  跋陀出身贫寒之家

  欲解少林武术的起源,不能绕过的一个人就是少林寺的开创者——跋陀,那么,跋陀究竟是什么人呢?

  《魏书·释老志》在叙述徐州白塔寺道登法师卒于太和二十年之后,引用太和二十一年五月的诏书之前,夹叙一段文字,说:又有西域沙门名跋陀,有道业,深为高祖所敬信。诏于少室山阴立少林寺而居之,公给衣供。”我们经过多方查询,并向少林寺的僧人求证,才得知这“西域沙门跋陀”,就是道宣在《续高僧传》卷16中所记的“佛陀禅师”。

  著名的佛教史专家汤用彤先生在《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中又推论说:少林寺寺主佛陀禅师就是与勒拿摩提共译《十地经论》的佛陀扇多,是道宣“误认一人为二也”目前学界大多赞同此说。

  其实,关于跋陀有很多传说,通过广泛流传并且记入少林寺门前石碑的“跋陀开创”中的一个传说,可以了解跋陀一二。

  石碑上记载:跋陀,又名佛陀、僧伽佛陀,原本是东天竺人,他六岁死了父亲,从小就跟着母亲以纺织为生。有一年,母亲出外贩卖布匹,认识了一位和尚,便让儿子皈依他做了弟子。

  据说跋陀出家后,“学务静摄,志在观方”,即一面学习禅观之法,一面漫游各地。跋陀从师念佛,心底十分虔诚,一天竟能熟背300多颂,很受师傅器重。然而,20多年后,与他共同修炼的五位道友先后都已修成正果,只有跋陀无所收获,尽管他勤苦励节,还是无济于事。为此,他苦思不得其解,甚至想自杀,了却此生。

  他得道的朋友劝导他说:“修道除了要苦修苦炼之外,要借机缘,时来便起。你与震旦(中国)有特别的缘分,为什么不往彼修炼却要白白去死呢﹖”

  跋陀听了这番话之后,大彻大悟。于是,跋陀开始游历诸国,最终目的地是中国。他先是西行,甚至到过“拂林国”。拂林国就是东罗马帝国拜占庭帝国,它的一部分领土在地中海东岸。接着,他又沿着丝绸之路东行,经过西域诸国,直奔佛法兴隆的北魏国都平城今山西省大同市。他到达平城的时间,大约是孝文帝元宏471~499年“亲政”的太和十四年490年前后。

  跋陀在那里受到优厚的待遇,孝文帝对他“敬隆诚至”,为他“别设禅林,凿石为龛”,“国家资供,倍加余部”。甚至封他为昭玄都统师,统领全国佛门,并在武周山为他开凿了云岗石窟,让他在那里大施教化。

  在佛教界颇有声誉的《续高僧传》一书中,对此事也是这样记载:跋陀禅师又名佛陀扇多,为东天竺人,搭乘商船漂洋过海来到中国。又长途跋涉,久经颠沛于太和初年到达魏京大同,见到了孝文帝,并为他讲授了《十地》佛经,深受孝文帝的器重,遂礼为上宾。

  公元495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跋陀随之而来。孝文帝在洛阳为跋陀设立了“静院”,以供其研究佛法,后又在嵩山少室为跋陀修建少林寺。

  因少林实为跋陀开创,达摩是后于跋陀到少林寺的印度僧人,所以普遍的说法认为跋陀是少林寺的开山祖师、首代方丈。

  跋陀喜欢练武的弟子

  跋陀有几位杰出的门徒,其中一名叫慧光。

  收慧光为徒,传说是一个巧合。跋陀在旅行到洛阳附近时,注意到一个男孩正在踢毽子。大多数中国孩子通常在身体前方踢,而这个孩子却在自己的身后踢,这是较难的技巧。跋陀注意到这个男孩踢毽子500次而没有落地,更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这个男孩正在做一个令人难以置信的动作:站在高高的石院墙上向下俯瞰,如果失去平衡,男孩就会掉下去。

  跋陀被这个男孩的专注和胆量所感动,他设法接近男孩。男孩也完全被他吸引住了,后来经父母同意,他跟随僧人跋陀来到寺庙。以后跋陀给男孩取法名为慧光。

  据说慧光成为僧人之前就身怀特技,他被人们认为是武术引进少林寺课程非常有影响的人物。他与沙门跋陀一起修炼,并翻译和编写了许多佛经中有关释迦牟尼原话的注释,被认为是佛经学派的创始人。

  僧稠是受沙门跋陀赏识的另一位弟子。僧稠是安阳人,他28岁时,发誓要成为一名佛教僧侣。跋陀收他为弟子不久,他聪明的才智和惊人的记忆力就为世人所知。哪怕最枯燥的经文他只要读一遍,就能理解和背诵。僧稠体魄强壮,据说他精通武术,喜欢摔跤,常在节日期间为参观寺庙的人表演,据说没一人能打败他。为了娱乐,他爬上至少离地面12英尺的主梁上,然后从这条梁跳到另一条梁上,两根梁之间的距离至少是10英尺。他也喜欢以神奇的速度敏捷地在高墙上行走。

  传说有一次旅行途中,僧稠跃过王屋山,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独自一人在山中修炼,忽然听见一声雷鸣般的吼声发自附近的山林里,僧稠忙出来查看,原来两只老虎正在生死搏斗。因为出家人发过誓不伤害任何生灵,所以不等这两只凶猛的野兽互相伤害,僧稠忙冲上前去,抡起沉重的大铁杖将两只野兽分开,大吼着,恐吓这两只凶悍的动物,两只老虎被驱散了。

  僧稠在佛教中的成就也为世人所瞩目。在公元552年,文宣帝为他建造了一座寺庙,坐落在龙山南坡上,也就是安阳的西北部,在这里,僧稠编辑了两部佛经。

  跋陀在寺庙中传授佛经,却十分热衷于中国武术,而且吸收了有武功绝技的人为门徒。跋陀在主持少林寺的30多年时间里,虽然超度了不少弟子,功成者只有慧光、僧稠两人,两人在他圆寂之后离开了少林,其余的弟子纷纷上了五乳峰拜达摩为师,遂传法中断。

  少林武术的形成,自然是一个历史的过程,而对于少林武术的起源,目前却有两种说法。一是认为少林武术是达摩创造的,有《易筋经》及《罗汉十八手》为证。后来有人觉得达摩传《易筋经》有些可疑,因为《易筋经》具有更多的道家气息,而少有佛意,于是有了第二种说法,认为少林寺武术起源于少林寺第一代祖师跋陀的弟子慧光和僧稠。

  按照时间的先后来说,慧光和僧稠比达摩要早二三十年,所以,大家普遍认为,少林武术的源头,应该是慧光和僧稠。如果真是这样的话,跋陀自然就是少林武术真正的先行者了。

  因为慧光和僧稠是跋陀所收弟子中,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也一直为外界所颂扬,由此可以看出,当时,跋陀确实喜欢练武的弟子,这为少林武术的诞生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应该说,这是跋陀继筹立少林寺之后的又一个意外之作。

  少林引进武术是为了护寺

  “天下功夫出少林”,这是人们对少林武术的赞美,实际上,也是对上千年来少林寺僧人和少林地区群众为中华武术所作出贡献的肯定。

  虽然后人对少林武术的起源存在一些争议,但对武术被引进少林寺的目的,少林寺当任方丈释永信的说法则显得权威、真实。

  释永信说:“武术最初引入少林寺,目的就是为了护寺,用我们出家人的话来说,是护法,但在发展过程中,少林武术又成了弘法的有力工具,所谓‘拳以寺名,寺以拳显’。”而少林习武风气的形成,则是出自禅修的需要。

  在长期的习武实践中,少林僧徒面对禅修与习武的需要,经过认真研练,创造了一种独特的“禅拳归一” 练功法。也就是说,少林僧徒的禅修,从禅宗上说是修行,从武术上讲,则是一种练功方法。少林僧徒日日必修的面壁坐禅,就是动与静结合的一个典型。少林僧坐禅之时,通过默默的静思,来修身养性;同时坐禅之时要求舌舔上腭,气沉丹田,通过气与力的吐纳调息,内外兼纳,达到“手与足合,肩与胯合,肘与膝合,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少林的各种内功,如童子功、阴阳气等都是禅与拳有机结合而产生的独特武功。

  少林功夫的真谛源自幽静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不同的少林,或清澈神圣,或神秘高远。在我们心中,少林功夫完全是一种高深莫测的神秘。

  设想一下,那是铺展了整个天地的色彩,是金字,是红墙,是绿树,是僧人黄色的袈裟;那是流淌了千年的光影,是脚下一路细碎的光斑,是斑驳寺墙上树影依稀。敲响的寺钟,是千年的梵音,是僧人练功时内力浑厚的巨吼。

  真实中的少林功夫又是什么样子?如何而来?与跋陀所创立的少林寺院有无关系?我们继续在少林寺中寻求答案。

  由于少林僧徒采用的是动静结合的“禅拳归一”练功之法,所以少林寺僧在长期的习武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练功习惯,也就是凡习武,多在静谧之处。少林僧徒认为,只有在幽静的环境下通过禅与武的结合才能练成真功。因此,少林僧徒的习武多在凌晨、深夜以及冰天雪地人迹皆无的数九寒天。在少室山阴的密林深处,有几个鲜为人知的少林武僧练功场地,当你置身此地时,才会真正领悟少林禅拳归一的真谛。禅和拳本是两个截然相反的形态,禅以静为特征,拳以动为特点。从这一点上看,少林武术似乎和禅不相干,但事实上出自禅门的少林拳正是把拳和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形成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少林武功。

  事实上,正是因为少林武术已成为一种佛教修持法门,高境界的少林武术才显得变幻莫测、神秘高妙。所以,少林武术与普通武术有很多相同的地方,但亦有质的区别。这种区别是因为佛教生活与世俗生活不同,佛教生活追求的目标与世俗生活追求的目标不一样造成的。

  释永信大师说,少林功夫是中国传统佛教文化最为通俗、传播最广的表现形式之一,它指在嵩山少林寺特定佛教文化环境中历史形成的,以紧那罗王信仰为核心,以少林寺武僧演练的武术为表现形式,并充分体现禅宗智慧的传统佛教文化体系。少林功夫所具有宗教功能是基本的,是第一位的;少林功夫作为武术,只是技术层面,只是佛教精神的具体表现形式之一,是第二位的。少林功夫在功能层面所表现出来的宗教性质,是其他武术不具备的。

  相关专题:郑州灿烂3600年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