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郑州灿烂3600年专题 > 正文

巍巍少林系列之三 印度皇叔漂洋过海抵中原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3日17:46 郑州晚报

  晚报记者 游晓鹏

  在少林寺的历史上,有两位印度僧人占据着十分重要的位置,一位是开山祖师跋陀,另一位则是禅宗初祖达摩。两位僧人生活的年代相距不远,却都被称为少林之“祖”,这是怎么回事呢?

燃烧战车火爆玩 史诗大作倾情放映
新浪点点通个性天气 400医院专家为您解答

  《中国佛教》一书告诉我们,跋陀是少林寺建寺以后的第一代方丈大和尚,这是没有疑问的,但跋陀一生所传之经都是印度的“小乘”佛法,只能求得自我解脱,而不能渡化他人。20多年后,达摩心怀境界远远不同于此的“大乘”佛法首次踏入中国,最后也落脚在了少林寺。中国佛门内很快就以少林寺为中心,掀起了一场带有普遍意义的改革,讲求“普渡众生”的“大乘”佛法逐渐向全国弘扬开去。少林寺因此被誉为“大乘胜地”、“禅宗祖庭”,达摩也被尊为“禅宗初祖”。从这个角度上讲,跋陀与达摩这二“祖”一个最早奠下了物质基础,一个最早引入“大乘”禅宗教义,缺了哪一个,都不足以构成少林寺享誉佛门1500年的厚重根基,

  三王子妙语答高僧

  在人们的传说中,达摩佛法高超,能先知先觉,极有修为,几乎跟神仙没什么区别。事实上,他虽然绝不是天上下凡来的所谓的神,但出身也确实不简单。据《中国佛教》一书中的《菩提达摩》和《传灯录》篇记述,他是南天竺香至国香玉王的第三个儿子,有着皇家血统。公元六世纪初期,他从印度老家坐船往中国来的时候,当时的皇帝是自己的侄儿,按照中国古代的惯常,他该被称为“皇叔”。

  达摩姓刹帝利,名叫菩提多罗,人们通常就叫他刹帝利·菩提多罗王子。他有两个哥哥,分别叫月净多罗和功德多罗,兄弟三人自幼在王宫中娇生惯养,任性不羁,但菩提多罗稍显不同。他勤奋好学,十几岁的时候就已经文武双全,父亲香玉王十分喜欢,准备将他培养成为国家的栋梁。但谁也没有想到,他后来竟成为功德无量的佛门弟子,关于他与佛门的结缘,这里还有一段佳话:

  一天,菩提多罗正独自在宫里面玩耍,忽然听见宫墙外面有叮咚叮咚的铃声,还伴有和尚颂经的声音。这位和尚正是释迦牟尼的二十七代法孙般若多罗尊者,他路过王宫,看到宫内一团红光突然升到半空,上罩五色祥云,便知道有佛门后世高徒在此,心有度化之意。恰好香玉王十分好佛,他把尊者迎入宫中待为上宾,并把自己珍藏多年的一颗夜明珠赠给了尊者,尊者便在王宫内为香玉王父子讲佛法。过了几天,尊者拿出那颗珠子问道:“这颗夜明珠又圆又明,世间罕有,还能有超过它的吗?”香玉王和另外两个儿子想了半天,答不上来。这时,刚满17岁的菩提多罗说:“这颗珠子虽然宝贵,但还不能算最为上品。要说明,心明最上;要说宝,智慧最宝;要说高,众生最高;要说圆,功德最圆;要说贵,觉悟最贵;要说大,佛法最大。”

  般若多罗尊者闻听此话,知道这位聪颖过人的三王子对佛理已经有了很深的领悟,正是自己要寻找的传人,就对他念了几句偈语:“心底含佛种,因事复生理,果满菩提圆,华开世界起。”说罢双手合十辞去。后来,菩提多罗果然在父亲死后不久拜般若尊者为师,行了削发剃度大礼,正式成为佛门弟子。

  大乘教义首入震旦

  菩提多罗跟随尊者学佛,一起云游四方,转眼间10年已经过去了。一天,尊者突然对他说:“你已经得了佛法,而且通量广大,我就为你起法名叫菩提达摩吧!”达摩这个称号,就是这样来的。随后,般若多罗尊者又说:“老衲功德已经圆满,马上就要圆寂,今后你就要独自去传法度人了。”达摩连忙问:“弟子应到哪里去传法?”尊者说道:“等我死后67年,你应去震旦传度。”

  震旦是印度对中国的古称,达摩谨尊师训,师傅圆寂以后过了67年,他才动身前往中国。当时,他的侄儿宗胜多罗已经继承了王位,听说叔叔要远行,就派了三百多名水手和数艘大船护送,自己亲自到海边,洒泪恭送叔叔登舟北去。

  据说,达摩的船队在海上整整漂流了三年才抵达中国的南方,其中所受的苦想毕说都说不完,但他的这一番辛苦却是非常值得的,尽管最初他可能并不知道自己的到来意味着一场多么大的改变。在这之前,中国的寺庙里普遍修习的都是“小乘”佛法,跋陀和尚创建少林寺时带入的就是这种教义,而达摩带来的,则是一种“大乘”佛法。这两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区别呢?

  按照佛学教科书上的说法,“小乘”佛教是印度的原始佛教,追求个人的自我解脱,通过修习三法印、四圣谛和十二因缘论,着重道德修养,以期达到“灰身灭智”证得阿罗汉作为最高目标;“大乘”佛门则讲求大慈大悲、普渡众生,倡导“布施、持戒、精进、智慧……”等等,以成佛度世为最高目标。这其中的差别,普通人很难理解,有人做了一个简单的比方:“乘”是乘坐的意思,好比就是个车子,人们学佛,都是为了搭乘上释迦牟尼的车子,以便离开烦恼、苦痛的此岸,到达常乐、清爽的彼岸。所谓“小乘”,好比脚踏自行车,只能用以自载到达彼岸,而“大乘”则相当于大客车,不仅可以自载,还可以载他人,让更多的人一起远离痛苦到达彼岸。

  梁武帝骑骡追达摩

  达摩是第一位把“大乘”教义带入中国的僧人,当时大家对这种佛法还都很陌生,存有抵触情绪,比如他初入少林寺时,就曾遭受冷遇。尽管如此,达摩却不是趋炎附势之人,他欣赏的还是后来收为徒弟的慧可等赤诚向佛的少林弟子,对于屡屡作势出家的梁武帝,他就不大“感冒”。

  史书记载,公元前527年左右,达摩的船队到达我国广州,受到了刺史萧昂的盛情接待。一年之后,梁武帝萧衍派大臣将他接到都城金陵,让达摩住进皇宫,并向他行了拜师大礼,敬为国师。梁武帝在位期间大兴土木建造寺院,并亲手为良家子女剃度,赐给衣食。他还曾几次进寺做了和尚,每次都是大臣们从国库中拿钱把他从寺里赎出来,以表示自己出家的决心。古人诗云“南朝四百八十寺”的局面,看来与这位皇帝的努力不无关系,但达摩却对他这样只追求装潢门面的虚荣和对自己的阿谀奉迎一直看不下去。

  梁武帝曾问达摩自己可有功德,达摩摇摇头说:“并无功德。”梁武帝说自己做了这么多佛事,怎会没有?达摩说:“这些华而不实的事,并不是实在的功德。透悟佛理,自渡渡人,不以世求才是功德。”这番话梁武帝也不知道有没有听懂,但他对达摩的不满却在以后日渐明显。达摩想起师傅曾说过,中国南方的君主喜好功业,不能真正领悟佛理,就拿起衣钵法器,出城向北而去。

  梁武帝心想:达摩是西天的高僧,去了北方必定受魏孝文帝的器重,那不就显得自己有眼无珠了吗?就想把达摩追回来,谁知刚好御马棚里只剩下一头骡子,他慌不择骥,骑上骡子就出城追赶。不多一会儿,便跑进了必经的两座山峰之间,这两座山之间的道路十分狭窄,梁武帝越向里面走越困难,直到最后把骡子都给卡住了。他连连加鞭,挥汗如雨,过了好久,胯下的骡子才终于挤出了这个山旮旯,现在,南京附近的这两座山峰还被人们叫做“夹骡峰”。

  梁武帝一直追到江边,只看见汹涌彭湃的浪花,却看不到达摩祖师的影子,只得叹了口气,原路返回。他哪里知道,此时达摩还未渡江北上,而是在附近的一座寺庙里听人讲经。达摩与少林结缘,也正从这次听经开始。

  雨花台听经结少林

  传说达摩出了梁武帝的皇宫往北走,路上经过雨花台,听见台上人声鼎沸,便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位刚刚来到此地的少林寺和尚设坛大讲佛法,深入浅出,甚是动听,人们纷纷双手合十,用心倾听。达摩一听讲的是“小乘”教义,不禁叹了口气,转身走开。

  这位少林和尚,就是后来成为达摩弟子的慧可,已经40多岁的他跟随跋陀多年,也曾云游四方,自以为颇通佛理。慧可正讲的头头是道,猛听见人群中一声叹息,不禁张望,看见一位突眼高颧浓眉络腮僧人模样的人紧锁双眉,转身离去。慧可心里不服,就匆匆结束了讲座,赶去问个究竟。

  慧可跑到江边,远远看见达摩脚踩着一根芦苇渡过江去,心里顿时对达摩生出万分敬意,知道这是一位高人,就打定主意追随。过江之后,慧可追上达摩,必恭必敬地说:“请圣僧前往嵩山,住持少林,弟子愿为您领路。”达摩却不理会,只管走自己的路,慧可也紧追不放,一路上对达摩细心侍奉。不久,两人就来到了魏京洛阳城,城内有座永宁寺,十分豪华。达摩感慨道:“我还没见过如此漂亮的佛寺,大概普天之下也是独一无二了!”

  达摩尽管喜欢洛阳城,但他的“大乘”佛法却不为当地人所了解,除了那位少林和尚一直不离左右,再无别人向他求法。达摩想了想,既然慧可诚心实意地一再邀请他去少林寺,不妨去看看,便跟着慧可一路跋涉赶到了嵩山少林寺。谁知达摩一到嵩山脚下,立刻就被这一方清幽的净土深深地吸引住了,不由赞叹老乡跋陀和尚好眼力,而他内心里也隐隐地感觉到,自己就此注定要与嵩山和少林寺结下一段佛缘。

  相关专题:郑州灿烂3600年


   发GA至8888445看最新雅典战报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