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环球》杂志专题 > 正文

让大学生站起来瞭望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09日15:18 《环球》杂志

  - 聂振伟

  以青年为主体的大学生代表着社会的未来。青年正处于生理、心理发展的关键期,精力充沛,求知欲旺盛,理解能力强,记忆力好,特别是自我意识的不断深化和成熟,批判性思维的发展,对新事物、新观念敏锐,敢于尝试、敢于创新。因此,各国对大学生的生存状况都非常重视。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紫光影视通轻松看大片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让眼镜成为历史

  在中国,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农业人口众多,教育资源相对不足,在人们心目中,考入大学成为与个人命运、与财富、与家族的荣誉密切相关的大事,大学生也因此备受社会的关注与青睐。

  但是,大学阶段处于个人人生观、世界观真正创立的时期,尚未最后定型,有着很强的可塑性。特别是在当今风云变幻的高科技时代,居社会宠儿地位的大学生,难以抵御各种诱惑、观念的误导,走向自我的迷失与困顿。

  首先,高科技时代正在改变着人的思维和行为方式。足不出门,不用与人实际交流,一个电脑网络终端,便知晓每天天下大事;可以远程学习,也可以匿名聊天,真正“天涯若比邻”。“高速公路”使人的想象力、思维的空间大大扩展,也使一切都变得虚拟,经验取代了真理。由于阅历所限,大学生的经验往往是断裂的,长时间陷入虚拟世界,容易让他们的思维发生蜕变。

  大学生是网络技术的最大受益者,但是自控力的缺乏让他们乐于寻找刺激,例如借助网络游戏追求不断高升的分数、高贵的身份,以此来获得虚拟的肯定;对暴力游戏的沉迷让他们容易模糊虚拟与现实的界限,用虚拟复制替代现实真理。久而久之,就会促使他们的行为越来越开放、大胆、暴力、色情,以自我为中心、漠视生命、曲解自尊、贬低自我价值……

  其次,社会约定俗成的人才观念让正处于求知阶段的大学生陷入人生的迷茫。大学生渴望成为社会有用之材,希望找到轻松、收入丰厚的职业。可是社会、家庭希望他们成为有出息的体面人,替他们选择热门专业和职业,而较少关注学生自己的兴趣、个人发展的意愿。教育出现导向性的误区。

  什么是人才?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纪宝成教授在审议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会议时的发言非常精辟:“能让卫星上天的人是人才,能让马桶不漏水的人也是人才。”可是,现在又有多少学生愿意把类似成为“让马桶不漏水的人”定为自己的人生目标呢?

  另外,生理发育提前,但心理发育滞后。现代青年通过正常的法律途径(结婚)满足性生理需要的时间,比起祖辈、父辈要推迟4~10年。以北京为例,当前青年平均结婚年龄为28岁。而上大学就意味着为走向社会做准备的时间被延长,随之,性待业期延长。由于中小学性教育的不到位,导致目前大学生个人的心理、生理调节水平及性观念、性知识的限制,加上大众传媒无所不在的性诱惑,导致一些大学生出现性心理困扰,也就出现一些校外同居、同性性游戏(假同性恋)等现象。如果再掺杂思想道德因素,女生傍大款,男生傍富姐也就不足为怪。

  同时,两代人无法很好地进行衔接、沟通也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当前在校的大学生的父母大多是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困难时期出生,是动乱年代长大的一代,该长身体时吃不饱,求学的年龄却大多没有机会走进学校,他们文化水平不高,便把自己人生的遗憾、希望寄托在子女身上。于是,当前大学生整体上背负着家族的命运、父母的希冀、个人的前途三大重任。但是父母又缺乏相应的教育知识和适应当代孩子成长的教育理念,从而使他们不能承担起孩子的心理保健医生的责任。家庭教育力量的薄弱,也是导致部分大学生自我迷失的原因之一。

  能否真正实施素质教育是解决大学生问题的一个瓶颈所在。“只有优异的成绩,却不懂得与人交往,是个寂寞的人;只有过人的智商,却不懂得控制情绪,是个危险的人;只有超人的推理,却不了解自己,是个迷惘的人。”木桶的吃水线在最低的木片处,因此,素质教育应该贯穿整个教育体系。积极转变教育观念,以学生为本,把学校的服务、管理、教育真正有机地结合,以学生心理发展为本,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大学生自我成长的迫切需要。大学阶段是一个人成长的关键时期,也是人生多事之秋。青年人思想活跃,求知欲旺盛,热情奔放,但情绪容易波动,易受挫折,对事物的复杂性认识不足,容易偏激。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高等教育办学、招生、收费、就业等制度的改革,使得学生的竞争压力增大,所以就有必要及时给予大学生积极的心理指导,充分开展性心理健康教育、异性交往与恋爱教育、生命的教育,帮助其正确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自我,优化心理素质,提高心理水平,促进全面发展。

  同时,整合各种教育的力量,形成整体性合力。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心理健康教育绝对不是学校少数心理健康教育专职教师的事情,而是全体教师,乃至全校教职工的共同职责,每个教师都有关心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义务。要对全体教师和学校管理工作者进行集中、有效的培训,使之掌握一些基本的心理疏导方法。提高教育者自身的心理健康水平和教育能力,使教师以良好的心态面对学生、影响学生、引导学生。高校也可以举办家长学校,帮助父母学习与子女沟通、交流,与子女一起成长,还应与学校周边社区联合,创建健康的社区环境。

  创设行之有效的学生社会实践机会也是一个需要重视的策略。德国工业的高速发展与工人的素质直接相关,与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紧密相连。在中学阶段,德国有关机构就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接触社会的机会,学生用几个月时间深入到自己感兴趣的工厂、实验室、社会管理机构,体验生活,学习劳作技术,为自己将升入哪一类学校继续深造奠定自我体验的基础。我们也应该做到真正以学生发展为本,协调有关职能部门,真正为学生服务。改变教学方式,真正让学生“站起来瞭望”式学习,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自己、磨砺自己、锤炼自己、提高自己,拓宽学生的兴趣与爱好,开发学生学习的潜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不把大学只当成大学办,而是把其当成社会不可分割的一道链条。

  (作者系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咨询中心主任)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其他媒体如需转载,请与本刊联系。

  相关专题:《环球》杂志


 【评论】【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发表评论:  匿名发表  新浪会员代号:   密码: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