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老河口民意罢官风波是改革还是政治作秀?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13日10:33 南方都市报 | |||||||||
年初襄樊公选干部时的投票场景 9名干部被宣布因“民意较差”而免职或降职,一场旨在民主的人事制度改革被质疑为一把手集体腐败地震余波里的政治作秀 老河口“民意罢官”风波调查 编者按 一年之前,位于鄂西北的老河口市走进公众视野,是因为一桩震惊全国的
一年之后,老河口官场再次引起人们注意,则是因为在最近的换届调整中一次“民主罢官”风波。今年8月份,老河口市对市直机关领导班子开展长达一个月的民主测评,结果9名干部被宣布“民意较差”而免职或降职。 有理由相信,在经历“一把手”集体腐败“地震”之后的老河口市有意积极进行自我修复,以扭转当地官场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但是,这一次打着“民意”、“投票”等旗号的尝试,却还是受到人们质疑。 人们质疑的是,在这次改革中,民意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表达和尊重?所谓的“民意否决”代表着谁的“民意”?在缺乏必要的监督措施下,“民意罢官”是积极改革还是政治作秀? ●普通群众无缘投票,单位职工亦无法充分表达意见,投票结果秘而不宣,人们所知道的只是最终谁上谁下。“民意否决”真能代表民意吗? ●“民意否决”部分改变了谋官心切者跑官、要官的方向,由原来的向市里个别领导“跑官”,转而向下级工作人员“跑官”。但在民意表达过程缺少监督的情况下,向下要官却可能滋生基层拉帮结派。 8月份以来,湖北老河口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吴民的手机一直处于关机状态,其家人不是说他到河南(老河口市与河南接壤)玩去了,就说他到亲戚家串门“唠嗑”去了。在单位也不见吴的身影。吴民几乎成了闲人。 在老河口市最近进行的一次“民主测评”中,包括吴民在内的9名当地科级干部“因民意较差”分别被免职、降职使用。 来自老河口市委组织部的消息称,今年8月份,老河口市直机关领导班子换届调整,对各部门的领导班子开展了长达一个月的民主测评,规定对“凡是不称职的票达到20%,且基本称职和不称职的票合计达40%”的干部,作降职或免职处分。结果,共有9人符合以上标准。 “这件事反响强烈,因为它是老河口在干部选拔任用中第一次全面实施‘民意否决’并加以贯彻的结果。这在基层市县并不多见。”9月3日,老河口市委组织部干部科一位官员对记者说。 但是,这一颇能代表目前我国基层干部人事制度改革方向的行动,却引来一片质疑之声。 民意能否真正得到表达? 普通群众无缘投票,单位职工亦无法充分表达意见,投票结果秘而不宣,人们所知道的只是最终谁上谁下。“‘民意否决’真能代表民意吗” “所谓的‘民意’否决真能代表民意吗?”这是记者在采访过程中听到的最有代表性的质疑声音。 长期以来,民主测评是我国考核干部的一个重要途径。在老河口也不例外。 据介绍,与以往不同的是,此次老河口市在进行集中民主测评之前,就组织了由本市熟悉组织人事工作的市直部门和乡镇正科级领导干部联合组织、纪检部门干部组成的10个考核组,分别进驻各考核单位,不仅事前发布考核预告,而且公布考核组成员名单以及联系方式,鼓励该单位人员向考核组反映情况。 但是,“民主测评每年都搞,每年都是走过场,没想到今年突然来真的了,大家都没有做好思想准备。”老河口市一位政府官员对记者说。在他们单位,很多工作人员担心遭到打击报复,对此次测评抱着观望态度,几乎没有人愿意向考核组反映被考核官员的真实情况。 而且,在考核程序中的民主测评环节,只有在几个人数比较少的单位,全体工作人员才能都可参加投票,而在大单位,则只有中层以上干部和二级单位主要负责人才能参加测评,很难代表本单位所有工作人员的意见。 测评的最终结果还受到更多不为人知的因素的影响。一位曾经参加民主测评的某单位工作人员说,“民主测评”是无记名投票的,有时候还能真实地表达投票者自己的意图。“但是,至于市领导会不会依据这个投票调整领导班子,就不知道了。因为投票的结果根本不会公布,只知道最后谁上谁下了。” 按照程序,在“民主测评”环节之外,还有个别谈话,听取该单位领导意见等,考核组然后综合分析各领导班子成员的优点和不足才是最终的结果。 老河口市市委组织部部长程少勇对记者说:“我们不能唯票取人。得票情况一般可以反映一个干部的真实情况,但我们还要考虑得票以外的很多因素,比如,某领导敢抓敢管,因此得罪了很多人,这样的干部在民主测评时也很容易被人投否决票。所以我们除了民主测评,还有其他程序。” 对于这样的民主测评,襄樊市委组织部一位官员称,还不能叫真正的“民意否决”,“因为这些机关的工作人员并不同于普通群众。对于一个机构而言,内部民意与真正的民意存在一定的距离。而且在现实中,一个部门的利益有时候还有可能与社会的利益发生冲突”。 而老河口市委组织部部长程少勇认为,参加民主测评的一定是对测评对象“知情的和有关联的”,普通群众因为不了解测评对象,所以不能参加测评。 对此,老河口市一位官员表示,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搞农业的干部好不好,农民最清楚,分管工业的干部是否称职,企业最清楚,“而且,如果群众对干部一点都不了解,恰恰说明这个干部工作方式有问题,工作没有做到位”。 在“民意罢免”的执行环节,也难免要打折扣。 老河口市对外宣称,在这次市直机关领导班子换届调整中,共有9人被“免职”或者“降职”。而实际上,真正被免职的只有2人,被降职的只有1人,其他6人得以保留同样级别的官职,被调整到相对不重要的部门继续当领导。 “搞民主测评,主要是想(对干部们)起到一个警醒作用。不能一棍子打死,否认哪些测评不过关的干部以往的工作成绩。”程少勇认为。 也许出于同样的理由,除了相关的数字之外,老河口并没有向群众公布在此次民主测评中被免职、降职或者调整岗位者的名单。他们也拒绝向记者提供这些干部的名字甚至原工作单位。 程少勇的说法是:“尤其是那些还在岗的人,假如大家都知道了他们就是因‘民意否决’而被降职的,他们在大家的印象中都会很差,就算以后干得好的话,还怎么被提拔呢?” “民意”成为打击报复工具? 一个是“敢于发表与校长不同意见”的副校长,一个是“不会帮主席请假”的工会副主席,两个被“民意否决”者质疑民意只是被领导操纵的民意 在这次集中考核中,受到影响的干部和接近他们的人士纷纷表示,民主测评的方式并不科学。 原老河口市技工学校副校长张新汉是这次被“民意否决”的9人中的一个。现在他已经被调整到老河口市劳动局结算中心,降为普通职员。 一位知情人士说,张新汉是从普通教师,一步一步升到副科、正科级干部的。2001年,在老河口市委组织部组织的考核中,他通过全校职工的民主推荐、民主测评和座谈,成绩优秀,因此被提拔为副校长。2002年9月,也是全校职工投票评选张新汉为全校优秀教师。但是,仅仅几个月后,在年底考核中,张却被考核为“不称职”。在刚刚结束的换届调整中,张新汉又被“民意否决”了。 “主要原因是,2002年7月学校来了一位新校长张士敏,而张新汉敢于发表与张士敏不同的观点。”这位知情者认为,张新汉被“民意否决”与新校长不无关系。 据记者调查,新校长张士敏曾在老河口市房管局、建委等单位工作过,1996年左右,也就是在建委上班尚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就因经济问题被撤职。两年之后,张东山再起回到老河口市政府工作,接着由市政府普通干部一跃成为老河口市旅游局局长。2002年7月,张又调任老河口市劳动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兼老河口市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在今年8月份刚刚结束的换届调整中,张又被提拔为老河口市劳动局副书记、副局长,兼老河口市技工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 “如果‘一把手’平时和底下人吃吃喝喝,拉帮结派,产生经济关系,再加上封官许愿,底下人都会听他的。在民主测评时,都会按照‘一把手’的意愿投票。”上述知情人士说。 对于“民意否决”的另一个对象——原老河口市总工会常务副主席吴民来说,其情形与张新汉也有类似之处。 经过一番周折,吴民终于答应接受记者采访。吴首先澄清自己并非组织部所说的“免职”,而是自己不愿意干。 “民意测评”的结果公布之后,有一天老河口市总工会主席鲍德斌来到吴的办公室对他说,继续留在工会是没办法了,但可以到其他单位。吴说,我干脆退休。而鲍则纠正说,不是退休,是“改非”,即在保留原待遇的情况下,由领导改为一般工作人员。于是吴说,我不干了。从那时起,吴就再也没有上班。 据了解,8月13日,由老河口市经贸局、建设局等单位领导组成考核组,对老河口市总工会的领导班子进行“民主测评”,首先是由5名领导班子成员相互投票,结果吴没有过关。 对于这一结果,吴民非常不满。“不记名投票谁都不承担责任。只有记名投票,并且说出理由才是科学的。而且这样的投票测评同样是容易被人拉票操纵的,(老河口市)总工会总共只有15人,是很容易拉票的。” 吴认为,虽然自己名义上是被“民意否定”,但这并非真正的“民意”,而完全是因为自己和工会主席之间有矛盾。 去年元月份,因为调查原老河口市常务副市长杨保群案时,时任襄樊市纪委监察室主任的鲍德斌,在老河口市电力宾馆找吴进行了三次谈话,并称,据杨保群交代,吴曾于1997年送给杨1000元。而吴则说,1997年,他在西藏“支边”,还没有回老河口,所以不可能有送1000元给杨的事。最后因为缺乏证据,此事不了了之。 2003年12月19日,鲍德斌来到老河口,任老河口市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同时兼任老河口市总工会主席。6月29日,襄樊市召开全市工会会议,鲍德斌因有事不能出席,故请吴给他请假。于是吴向襄樊市总工会主席曲颖帮鲍请了事假。后来,因为会议期间,离席者太多,曲颖甚怒,当场发了脾气,并对吴说,回去转告鲍德斌写两份请假说明,一份给曲颖,一份给襄樊工会常务副主席。当吴将曲颖的话转告给鲍时,鲍则生气地说“你不会请假就不要请”。 吴认为,自己这次被“民意否决”与上述事件不无关系。 “所谓的‘民意’只是被领导操纵的民意,‘民意否决’成了打击报复的工具。”一位接近吴民的人士说。 是民主改革还是政治秀? 以原任市委书记为首的集体腐败案余波未了,老河口市委副书记、常务副市长亦被判刑。难免让人猜疑“民意否决”只是地方政府急于改变形象的“政治秀” 9月上旬,记者在老河口采访时发现,即使事隔一个月之后,人们对这次“民意否决”事件还议论不休,不少人认为这只是地方政府急于改变形象的“政治作秀”。当地一位政府官员提醒记者看清自去年爆发的以襄樊前市委书记孙楚寅为首的“一把手”集体腐败案。 据媒体报道,该案共有74名干部因腐败落马,其中涉及30多名“一把手”,11人是厅级干部。 湖北省纪委的一份报告因此指出,襄樊一些单位“一把手”专制、腐败情况严重,民主程序不到位,“一言堂”现象严重。 襄樊是位于湖北西北部的地级市,下辖3县(南漳、谷城、保康)、3市(宜城、枣阳、老河口)和3区(襄阳、襄城、樊城)。在孙楚寅案中,其下辖的老河口、枣阳等县市亦有多人受到牵连。 就在8月25日,襄樊市樊城区法院作出一审判决,以贪污罪、受贿罪、滥用职权罪,数罪并罚,判处原老河口市委副书记周全明有期徒刑11年。这是老河口市在该案中受到牵连的最高级别的官员。此前,原老河口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杨保群被判处16年有期徒刑,原老河口市组织部部长刘明成也因孙案丢官。 据了解,上世纪70年代初,孙楚寅曾是老河口市动力头厂技术员,1976年前后被提拔为该厂副厂长、厂长,后来在80年代初,又被提拔为老河口市经委主任,从此走上仕途。此后,孙相继任襄樊市经委主任、襄樊市委副书记、政协主席、襄樊市人大常委会主任、襄樊市委书记等职。 “因为孙楚寅在老河口工作多年的缘故,所以当他调到襄樊市以后,尤其是在他任襄樊市委书记后,老河口市不断有人调到襄樊,而且都是升迁,基本上都是市直机关的‘一把手’。”老河口市一位熟悉内情的政府官员透露说。 该官员称,在孙楚寅案揭发之后,老河口很多官员纷纷被请去谈话,但后来都回来了,“人数太多,要是追究,不知追究多少人”。 而另一个颇有意味的现象是,目前的老河口市新一届领导班子中,包括市委书记、宣传部部长、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政法委书记等部门“一把手”都是从襄樊市调来的。而从今年7月起任老河口市市长的施李国,来自湖北省研究中心农村发展研究处,他的原职位是该处处长。 “在老河口,一把手‘一言堂’的问题可以说是早有渊源,虽然最近一年作了很多调整,但是这种影响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清除的。”老河口市一位政府官员分析说,也许这正是此次“民意否决”遭到普遍质疑的原因之一。 “民意否决”伴生拉帮结派? 早前对乡镇领导班子的一次民主测评,吃喝拉票现象成为尽人皆知的秘密。民主测评部分改变了向上级跑官要官的风气,同时又容易在基层滋生腐败 “民主测评的确还有很多漏洞,但相比过去,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了。”老河口一位政府官员说。所谓的“进步”表现在,它至少部分改变了很多谋官心切者“跑官”、“要官”的方向,由原来的向市里个别领导“跑官”,改为向基层干部和工作人员“跑官”。 老河口市监察局副局长王建国对记者说:“如果是过去,碰上换届调整的情况,往市里跑的人太多了,但是今年没有了,因为不是个别领导能够说了算,而是经过几十人投票。” 王建国介绍,在最近的一次乡镇干部任免中,得到提拔的原竹林镇党委副书记、镇长龚文斌就是这样的例子。 “龚一致被认为为人低调,‘不往市里跑’,按照正常情况,一般是不会被提拔的,但经过民主推荐和民主测评,龚的赞成票非常高,因为龚的群众基础非常好,在他任职期间,竹林镇是近二十年发展最好的时期。”于是,考核组将情况汇报给老河口市委组织部,并建议将龚提拔留任。最后市委常委会、市委全委会表决通过,龚被提拔为竹林镇“一把手”。 而另外两个镇的副书记都没有被提拔,而是通过“公开推荐、差额票决”后另选他人产生的。“按照以往情况,镇党委书记被提拔或被调离,副书记接任是顺理成章的事情。‘民意’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这种状况。”王建国说。 但是,向下“要官”同样会滋生基层拉帮结派的情况。“在单位搞民主测评,很容易产生拉票问题,平时埋头干活的,不会拉关系的,可能支持票不高;相反,平时常在一起打牌的,吃吃喝喝的,称兄道弟的,会得到比较高的赞成票。所谓的‘群众’基础不好,很可能只是因为这个干部不会拉关系。”一位政府官员分析说。 与此相关的一个例子是,今年4月,老河口进行第三次精简乡镇领导队伍,把乡镇领导班子从原来的150人精简到90人,这次精简同样充分宣称尊重“民意”,把民主测评的结果作为重要的调整依据,最后,很多乡镇有吃喝拉票现象,这在老河口市的许多乡镇,几乎是尽人皆知的“秘密”。 “不管采取哪种考核方式,其最终目的都应该是增强基层干部的‘公仆意识’,真正对群众负责。”一位政府官员分析说。但是,目前,在“民意”表达的渠道有限、“民意”表达的过程缺少监督的情况下,所谓的“民主测评”、“民意罢免”,其结果常常是形式大于内容。本报特派记者 鲍小东 相关专题:《党内监督条例》出台 反腐进入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