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专题 > 正文

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4日16:45 河南日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省委七届五次全会勾画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这次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纲要》 提出:在优化结构和提高效益的基础上,确保实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2020年比2000年翻两番以上,达到3000美 元,使我省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地区前列,实现中原崛起。

  这个奋斗目标是省委以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在把握时代特征和经济社会发展规 律,正确判断我省所处历史阶段的 基础上作出的重大决策,是科学的、实事求是的,是符合我省发展实际的,是符合全省人民共同愿望的,经过努力,是完全可 以实现的。这个宏伟目标,蕴含着新一届省委、省政府励精图治,锐意进取的宏图大志,回荡着全省上下抢抓机遇,加快发展 的时代强音。

  世界上一些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证明,只要条件成熟,政策对路,既可以实现某一产业的跨越式发展,也可以实现 整体的跨越。从美国、德国追赶第一个完成工业化的英国,日本追赶欧美发达国家,到韩国、新加坡等新兴工业化国家的迅速 崛起,都是跨越式发展的成功范例。我国沿海的苏沪浙等地,以敢为人先的宏大气魄,紧紧抓住改革开放以来的几次重要发展 机遇,瞄准大目标,敢于走超常规、跨越式发展的路子,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党的十六大召开以后,新一轮经济快速发展的大潮正在形成,许多基础条件和发展水平与我省相当的周边省份都提出 了宏伟的发展目标,并且正在采取措施强力推进。千帆竞发、百舸争流。机遇稍纵即逝,发展务必加快。我们必须以时不我待 ,只争朝夕的态度,使我省的发展乘上世纪初的这班“快车”。

  

  就我省的实际而言,实现到2020年全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3000美元的目标,需要GDP年均增长8.6 %。从我省的改革发展实践看,这个速度是完全可以达到的。1978年到2001年的23年,我省GDP年均增长10.6 %,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3个百分点,其中1991—2001年,年均增长11.3%,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6个百分 点。今年上半年,全省经济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结构进一步优化,经济运行质量又有新的提高,绝大多数指标达到了近年来 同期最高水平:国内生产总值增长11.1%,比全国平均水平高2.9个百分点。按照世界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人均国内 生产总值在1000~3000美元之间,是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时期,目前我省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接近800美元,今后一 个时期,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是完全有可能的。

  从自身的条件来看,在全国经济发展的大格局中,我省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市场优势、资源和劳动力丰富的优势。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我们具备了一定的实现经济持续增长的物质基础,经济总量连续6年居全国第5位,形成了门类比 较齐全的工业体系,支柱产业的竞争力日益增强,交通、能源条件大为改善,现代服务业发展迅速。更重要的是,通过深化改 革,调整结构,我省经济长期持续快速增长的动力机制正在形成,经济增长的内在活力不断增强。

  同时,生产要素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的步伐正在加快;我国经济由东向西梯度推进的趋势明显;加入世贸组织后, 我国产品的低成本竞争优势,激发了强劲的出口需求和外商投资热;国际国内良好的宏观环境,为我们加快发展提供了广阔的 舞台;当前,全省上下思改革、谋发展的热情很高,劲头正足……

  万事俱备,惟有发展。国内外的形势和我省的主客观条件,决定了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可能而且必须加快。 只有坚定不移地走“三化”道路,加快发展,才能牢牢把握当前这个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才能实现河南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才能真正实现中原崛起。

  我们强调经济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中心任务,但同时也要高度重视政治、文化建设,不断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 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协调发展。我们要的是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的全面发展。必须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一定要坚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与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同时,要坚持 经济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推动整个社会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增强信心,加快发展,关键是要扎扎实实做好当前的各项工作。今后三五年甚至更长一个时期,将是我们面临的一个 难得的快速发展的战略机遇期。当此之时,东部领跑,周边赶超,我们一定要认清面临的形势,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 感,充分看到我们的优势和机遇,增强加快发展的信心和勇气,团结一心,奋发有为,全面完成今年预定的各项任务,力争实 现两位数的增长速度,为实现中原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蓝图已经绘就,道路就在脚下。抗击非典的胜利再次证明,河南人民是勤劳、勇敢、智慧的,河南的干部队伍是忠于 人民、能打硬仗的。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加倍努力,迎难而上,敢于胜利,河南的发展一定会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列,中原崛 起的奋斗目标一定能实现。

  加快“三化”进程——二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加快工业化、城镇化,推进农业现代化,是省委七届五次全会确定的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本途径,是实现中原 崛起的必然选择。

  选择什么样的发展路径,是关系经济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和最终效果的关键。“三化”的提出,是新一届省委、省政 府把党的十六大精神同河南实际紧密结合,创造性地加以提炼、贯彻和付诸实践的过程,闪耀着思想解放的光芒。深刻理解“ 三化”,努力加快“三化”进程,对于推进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原崛起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历史发展的轨迹证明,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地区走向发达的必然选择和必经过程。工业化的过程就是“化” 农民为市民,“化”传统农业为现代农业,“化”农业社会为工业社会的过程。所以,加快工业化是加快城镇化的必然选择, 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发展相对滞后的国家和地区要实现赶超,更需要通过加快工业化进程来实现。

  社会科学的理论证明,加快推进“三化”尤其是加快工业化进程,是经济发展达到一定阶段的必然要求。按照人均GDP 这一重要指标,我省现正处于由工业化初期阶段向中期阶段加速推进时期。在这一时期,产业结构变化的核心是农业和工业之 间“二元结构”的转化。工业化的演进导致产业结构的转变,带动了城市化程度的提高,而城市化所提供的聚集效应又将反过 来促进工业化发展。我国经济理论界对这一路径高度认同。所以我省要不失时机地发挥各种有利条件,千方百计加快工业化、 城镇化进程。

  我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现实证明,只有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加快“三化”进程,才是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 题,实现全面小康的必由之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重点在农村、难点在农村、焦点在农民,我省农业经济和农村人口比重都 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三农”问题更是制约我省现代化发展的关键问题。河南发展的历史和现实表明,传统的“就农论农 ”的发展思路无法根本解决“三农”问题,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把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使数以千万 计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在这一过程中大幅度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从而为经济发展开辟广阔的空间。

  努力加快“三化”进程,要坚持以工业化为主导。工业化为城镇化提供了产业支撑,为农村劳动力转化提供了就业岗 位,为农业现代化提供了物质基础。没有工业化的强劲发展,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就会成为沙上之塔,无源之流。即使在高新 技术、虚拟经济飞速发展的发达国家,以工业化为支撑的实体经济也是社会产业结构的坚强基础。目前,我省的弱项在工业化 ,潜力在工业化,希望也在工业化。为此,要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充分发挥河南的资源、区位、 劳动力等比较优势,扬长避短,优化结构,着力培育、做强支柱产业,走有河南特色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在注重工业发展速度 的同时,更要注重工业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努力加快“三化”进程,要坚持以城镇化为支撑,充分发挥城市的聚集辐射带动作用。尤其要着力构筑中原城市群经 济隆起带,使之不仅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龙头,还要成为在全国具有重要竞争力的经济增长极,吸引各种 经济要素和资源向我省汇集。通过城镇化,加快农业人口非农化步伐,吸引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进入城市从事第二、第三产业 。城镇化要坚持三头并举,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形成经济支撑有力、基础设施完善、服务功能健全、人居环境优美 、发展协调有序的现代城镇体系。

  努力加快“三化”进程,要以推进农业现代化为基础。加快工业化、城镇化,绝不是忽视农民、放弃农业,恰恰是为 了富裕农民、强化农业、繁荣农村,根本解决“三农”问题。要使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就要以发展工业的理念来发展农 业,通过引入市场机制、先进技术和现代管理手段,大幅度地提高农业组织化、规模化程度和劳动生产率,优化提升农业结构 ,使河南的农业真正强起来,使河南的农民真正富起来。

  

  走“三化”之路,奔全面小康,已成为河南人民的共同认识和伟大实践。“三化”实现之日,便是中原崛起之时。

  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三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是省委、省政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作出的一项意义重大的战略决策。主要中心城 市这个龙头昂起,才能带动周边区域快速发展,从而实现全省各地的整体崛起。

  

  区域性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作为区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和知识创新基地,能够广泛地吸引和聚集人流、物流、 信息流和资金流,形成产业聚集效应和区域经济的核心增长极,从而有力地辐射带动区域发展,增强区域的竞争优势。中心城 市带动形成的产业聚集效应,可以促进各类产业要素在更大范围内、更高层次上实现整合和优化配置,为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创 造有利条件。无疑,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对于我省这样一个工业化、城镇化水平不高的发展中大省,必将产生积极 而深远的影响。

  在河南这样一个农业、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省份,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能够大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 带动农村经济全面繁荣,从根本上解决“三农”问题,意义尤显特殊。历史和现实证明,河南要根本解决与“三农”有关的一 系列问题,必须跳出“农”字做文章,把数以千万计的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产业,使数以千万计的农村人口走向城市,大幅度 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在这方面,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和优势:既能够大量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使 其转入城市、转入非农产业,又能够向农村扩散、输送高级形态的发展要素,为农村工业化、城镇化注入动力。借助农民进城 、城市发展要素下乡,农村的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的现代化,农民的市民化进程会不断加快,“三农”问题也会得到根本解 决。

  

  一言以蔽之,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应当而且必须积极实施区域性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努力形成新的经 济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加快发展。

  从当前河南的实际看,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首要任务就是加快郑州为中心的中原城市群建设,构筑中原城市群经 济隆起带。以郑州为中心,包括洛阳、开封、新乡、焦作、许昌、平顶山、漯河、济源在内的中原城市群,是我省经济发展的 核心区域。这一区域位于全国经济地理的中心部位,是各经济带之间生产力转移的过渡地带,城市密集,发展基础好,产业关 联度高,完全具有发展成为经济隆起带的基础条件,完全可能发展成为在全国区域性范围内具有独特优势和重要影响的经济隆 起带,成为全省经济发展的增长极和辐射源。要千方百计加快这一区域的城市群建设,带动区域发展步伐加快,从整体上率先 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成为带动全省经济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龙头。

  郑州作为中原城市群的中心城市,对这一区域乃至全省发展能够产生不可估量的推动作用。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 必然要重点建设大郑州,增强其带动作用。要以建设国家区域性中心城市为目标,扩大城市规模,增强、完善城市功能,加快 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进一步提高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全省的首位度,使其成为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发展的龙头,全省先 进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服务业中心、现代农业示范区及经济社会的核心增长极,带动全省经济发展。这一区域内 的其他城市也都应当充分认识建设大郑州的重要意义,支持大郑州建设。只要大郑州崛起了,就会带动中原城市群经济隆起带 崛起,中原崛起的目标就会早日实现。

  与此同时,豫北、豫西、豫西南及黄淮地区也要积极实施中心城市带动战略,加大中心城市和中心城镇建设力度,努 力形成若干个带动力强的省内区域性中心城市(城镇)和新的经济增长极,最终在全省形成各展所长、优势互补、竞相发展的 格局。

  我们坚信,一个大郑州的崛起,一批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兴起,必将托起一个生机勃勃、兴旺发达、快速发展的大中原 !

  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四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在河南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省,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必须解决好发展动力问题,解决 好增长方式问题。这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经济体制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体制灵活,就会对经济发展起到保障和促进作用;体制僵化,就会束缚和阻碍经济的发 展。改革是发展的不竭动力,而改革的出发点和目的,就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 基础性作用,用市场机制和市场经济规律规范市场主体的行为,激发经济社会发展的内在活力,进而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 性转变。目前,影响我省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依然突出,进一步加大改革力度,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仍然是一项十分重要而又紧 迫的任务。

  

  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首先要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就我 省而言,近年来,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不断得到巩固和加强,以个体私营为主的非公有制经济有了很大发展,但与发达地区和周 边省市相比,我们仍然存在着不少问题和差距。国有企业改革进展缓慢,非公有制企业数量少、规模小,产业和产品优势不明 显。特别是一些地方和部门的干部发展意识不强,抓改革害怕触及矛盾,对非公有制经济不能与公有制经济一视同仁,甚至抱 有歧视和排斥的心理。今年上半年,省委省政府先后召开了两次高规格的会议,并推出一系列重要举措。对于搞好国企改革和 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省委省政府决心很大,指导思想非常明确,全省改革与发展的大环境已经形成。各地各部门要痛下决心, 坚决破除陈腐落后的思想观念,把积极推进国企改革和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当成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落实好省委省政 府的决策。

  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要进一步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市场机制决定着资源的分配和流 向,市场体系是否健全则直接关系到资源配置的效率。投资作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近年来在我省的经济发展中一 直起着重要带动作用。但也必须看到,与先进省市和我省的实际发展需要相比较,我们的投资规模仍不够大,增长幅度仍不算 高,投资来源渠道仍不够宽,争取外来投资和民间资金投资的政策仍不够灵活。即使在有限的项目投资中,也还存在着盲目和 重复建设的问题。这些问题之所以存在,除了政策和决策方面的原因外,最重要的还是市场体系不够健全,市场机制的导向作 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市场秩序和市场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因此,各地必须以更加开放的心态,更加主动的姿态,更加有 力的措施,吸引更多的社会资金和民间资本投入经济建设。

  坚持完善市场经济体制,就要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优化经济发展环境。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 立和不断完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也在不断推进,并取得了明显成绩。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省现行行政管理体制与经济发 展的要求仍不适应。个别部门抱着权力不愿下放,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减虚的不减实的,减小的不减大的,造成政府权力 部门化,部门权力审批化;一些行政部门衙门作风重,服务意识差,办事效率低下,办事手续繁杂。有的地方甚至因行政环境 问题,使外来投资者乘兴而来、败兴而去,不仅失去了投资,而且失去了形象和信誉。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行政管理部门 的同志首先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发展意识,强化市场经济观念,把提供服务、提高效率、优化环境作为突破口,作为一切工 作的着力点。

  

  我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规划纲要》,提出了六项重大战略举措,这六项举措的核心,就是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各地在落实《规划纲要》的过程中,必须大力推进以市场为取向的改革,坚决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五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力实现中原崛起,必须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以思想的不断解放促进生产力进一步解 放,实现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与时俱进,就是要随着客观条件的变化和时代的发展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敢于破旧,善于创新。解放思想是实 现与时俱进的先导。从河南的实际来看,正是伴随着一次次的思想解放,河南的改革发展才实现了一次次历史性跨越,出现了 今天令人鼓舞的良好发展势头。当前,我省已步入新的经济增长阶段,新情况、新问题还将不断出现,更深层次、更宽领域的 思想解放也势在必行。所以,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进一步解放思想,仍是摆在全省干部群众面前的一项重要任务。

  进一步解放思想决不是历次思想解放的简单重复,而是一次更深刻、更高层次上的思想解放。实践没有止境,解放思 想、与时俱进同样没有止境。河南虽然是一个经济大省,但要全面建设惠及全省人民的小康社会,任务还很重,要做的事情还 很多。看自身,我们一些干部的思想实际和加快发展的现实要求还不相适应;看沿海发达地区,我们思想解放的程度还远远不 够。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弘扬与时俱进的精神,不断地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摒 弃一切落后的东西,勇于探索新路子,善于创造新经验,努力开创新局面。进一步解放思想的视角,应该是把河南的发展放到 全国经济发展大格局中去审视,放到世界范围内的竞争中去比较,从这种审视和比较中找差距,除弊端,赶先进。否则,就有 可能坐失良机,贻误中原崛起大业。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要顺应全国和河南发展的大好形势,乘势而上,加快发展步伐。纵观全国,各兄弟 省市都在抢抓机遇,加速发展,百舸争流,形势逼人。万马奔腾中,步子稍缓,我们就要落后他人,与先进地区的差距将会越 拉越大。河南也已驶入持续发展的快车道,全省干部群众对加快发展愿望强烈,信心十足。在这种形势下,我们只有顺应时代 大潮,把发展的步子迈得更快些、更大些。发展,关键是要“加快”,我们各级领导干部要有强烈的紧迫感和使命感,站在实 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以“敢为天下先”的宏大气魄,夙兴夜寐思改革,废寝忘食谋发展,带领群众,在发展上做 文章,在“加快”上下功夫,让河南发展的进程快些、再快些。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要坚持“创新、创新、再创新”,以创新求发展。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 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形势日新月异,我们必须根据不断发展的形势,研究河南实际 ,不断提出新的发展理念,开辟新的发展途径。只要符合“三个有利于”,就只管大胆地试,大胆地干,不要总怕犯错,在顾 虑重重中裹足不前;创新就要改变和革除束缚发展的一切陈规陋习,为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扫清思想障碍,使一切生产要素的活 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

  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就要破除影响发展的障碍,不断推进各项改革,加大对外开放力度。我省当前和今后 一个时期的工作重点是要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方面取得新的突破,在推进“三 化”进程中取得新的突破性进展。各地、各部门必须按照“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都要坚决冲破,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 定都要坚决改变,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都要坚决革除”的要求,纠正思想上的误区,认真排查现实中存在的有碍经济发展 的体制性弊端和做法,积极创造有利发展的良好环境。要在解放思想中统一干部群众的思想,在统一思想中凝聚方方面面的智 慧和力量,用解放思想推动发展,用创新精神解决前进中的矛盾和问题。要虚心学习兄弟省市的先进经验,结合本地本部门实 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做到发展要有新思路,开放要有新局面,改革要有新突破,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中原崛起,百业正兴。只要我们紧紧扭住解放思想、与时俱进这个总开关,在实际工作中开拓创新,在与时俱进中加 快发展,我们的各项事业就会不断进步,我们的目标就一定能够实现。

  强化执政为民意识——六论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全省人民的共同愿望,是新时期加快河南发展的一项伟业。要完成这项伟业,必须进一步强化 各级领导干部的执政为民意识。

  执政为民,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和要求。对当今的河南来说,执政为民最深刻的内涵、最根本的任务就是团结带领 全省人民,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进一步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抢抓机遇,努力使河南 的发展走在中西部的前列,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执政为民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要求,也是每一位领导干部的立身之本、从政之要。思想是行动的先导。脑 子里没有执政为民的意识,行动中是不可能去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对各级领导干部来说,如果 执政为民的意识淡薄,就不可能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就不可能为党的事业尽心尽责,就不可能用实际行动为人 民谋利益。

  强化执政为民意识,需要各级领导干部切实转变作风,扑下身子,真抓实干。河南作为发展中的一个经济大省,在加 快发展,实现中原崛起的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和挑战,克服这些困难、应对这些挑战,空谈不行,多说少干也不行。想问 题、做决策、办事情,都要从有利于加快河南发展出发,而不是从制造个人政绩、围绕个人的升迁出发。要立志于干事,而不 是醉心于做官;要立足于做事,而不是着眼于作秀。必须按照“八个坚持、八个反对”的要求,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 搞劳民伤财的“政绩工程”、弄虚作假的“形象工程”、急功近利的“面子工程”,不图虚名,只求实效。要走出高楼大院, 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研究经济发展规律,制定出切合实际和符合群众要求的快速发展措施,脚踏实地,创造性地 开展工作,为实现中原崛起奠定坚实的基础。

  强化执政为民意识,要从群众最关心、最迫切需要解决的具体事情入手。加快发展,必然要进行一系列的改革,改革 会带来阵痛,甚至会影响一部分群众的利益。群众利益无小事。对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事情,对群众急需解决的事情,各级领 导干部都要细心研究,认真解决。关乎群众切身利益的柴米油盐、衣食住行、求学就业等具体问题解决不好,不仅会影响人民 群众加快发展的积极性,而且还会影响我们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大局。“德莫高于爱民,行莫高于利民”。我们要以对人民群 众高度负责的态度,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办群众之所难,把好事、实事做在群众所需之时、所盼之处。只有这样, 我们才能动员全省人民以饱满的热情和昂扬的斗志,积极投身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伟大事业中去。

  强化执政为民意识,还要耐得住寂寞,抵御住诱惑。实现中原崛起,需要千千万万个淡泊名利、廉洁自律、无私奉献 的领导干部团结带领全省人民艰苦创业。自己身节不保,怎能感召百姓?在各种诱惑和考验面前,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始终做到 “灯红酒绿不迷眼,不义之财不伸手”,始终做到潜心于政,精心于业,真心为民,才能担当起带领全省人民干大事、创大业 的重任,才能担当起带领全省人民奋力实现中原崛起的神圣使命。

  

  使河南的发展走在中西部前列、奋力实现中原崛起,是河南人民的雄心壮志,是河南人民的庄重誓言。我们相信,在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九千万中原儿女的开拓进取,不懈努力,扎实工作,一个 前进的河南,一个崛起的河南,一个辉煌的河南,一定会展示在全国人民的面前,一定会展示在全世界人民的面前!

  相关专题:奋力实现中原崛起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