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有了航班延误经济补偿为何矛盾反而增多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7日16:54 金羊网-羊城晚报 |
本报今天消息 《人民日报》报道:每个黄金周,航班延误都是投诉焦点。而现在,有了所谓“延误经济补偿”后,这个问题似乎变得更为复杂。 民航总局出台《航班延误经济补偿指导意见》,初衷是维护乘客权益,提高航班正点率。但出人意料的是,航空公司与乘客之间的矛盾反而多起来了。 据不完全统计,在《意见》出台的两个月里,乘客与航空公司之间的冲突达到300多起,几乎每天都有罢机事件发生,涉及国内所有航空公司。由于不满意航空公司的补偿方案,有的乘客呆在飞机上五六个小时不下来。 《意见》实施后,航班正点率不升反降。据民航总局统计,7月份全行业航班正常率为75.89%,未达80%的目标,比6月份的82.2%下跌明显。分析延误原因会发现,除了夏季雷雨多外,与6月份相比,旅客原因上升了50.8%。过去旅客原因主要是旅客迟到,现在则以旅客占机索赔为主。 黄金周航班数量增多,旅客集中,更容易发生延误,今年会否由于“补偿”分歧引起更多矛盾? 根据《意见》,航空公司因自身原因造成延误要给予乘客补偿。恰恰是在“自身原因”上,乘客和航空公司产生分歧。不少乘客对航空公司所说的“非自身”原因持怀疑态度,认为航空公司往往把本来是自己的责任推给天气等不可抗因素。例如一架飞机要先从北京飞往上海,再从上海飞往广州。当北京天气恶劣导致飞机不能准点起飞时,上海飞往广州的航班也会同时延误。北京的乘客大都能对航班延误表示理解,上海的乘客却无法接受“天气不好”的解释,反而质问“为什么不多准备几架备用飞机”? 当分歧越来越多时,成立仲裁机构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但仲裁机构也非万能。延误的原因很复杂,有时是多种因素混合在一起,既有天气等客观原因,也有航空公司自身原因,还有旅客原因,很难判定航空公司原因占多大比例。“十一”将至,民航总局在强调安全至上的同时,已要求航空公司做好航班安排和衔接,提前对飞机状况进行全面检测,减少因自身原因导致延误。 相关专题:聚焦航班延误补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