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尼拉:令政府头疼的“垃圾危机”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10:10 外滩画报 |
惠新/编译 说起菲律宾首都马尼拉,不能不提到2000年那场可怕的垃圾倒塌事故。当时,一个垃圾场硕大的“垃圾山”发生 倾塌,造成205人死亡,并将一个被称为“保留地”的贫民窟彻底埋葬……4年过去了,时至今日,一切似乎都没有太多改 变,在当年发生悲剧的垃圾场,仍有数以千计的贫民以此为家。 众多垃圾场,数千贫民的家 “帕亚塔斯”是马尼拉一个很有“名气”的垃圾场。尽管这里污水四溢,臭气熏天,但对于那些缺乏教育、没有工作 、无家可归的菲律宾人来说,他们可以把垃圾场的一些破烂拿出去换钱,所以,这个以臭出名的地方仍是他们的一个保留地。 13年前,梅的丈夫病逝,但她需要一份工作来养活三个孩子,从那以后她就来到了“帕亚塔斯”。2000年的那 场灾难发生时,梅也在场,不过她幸存下来了,到现在一直住在那里。 尽管明知在垃圾场生活危险重重,但是,这位42岁的妇女说:“我得养家糊口”。她一边说,一边在垃圾堆里努力 搜寻着可回收的废弃物。 拥有上千万人口的马尼拉,有六个类似这样的废弃物如山的垃圾场。在垃圾场周围,居住着数以万计的贫民,而梅不 过是散布在4300名拾荒者中的一员。 这些拾荒者每天能挣250比索(约4.5美元),这虽然听起来并不多,但比起只能挣150比索的不怎么冒险的 仆役工作来,这已经是一份相当可观的收入了。 都市的“顽症”,究竟如何解决 在“帕亚塔斯”的惨剧之后,马尼拉政府曾打算从中吸取教训,认真清除这些露天的垃圾场,并为这些城市垃圾另觅 一些更加安全的存放地点。然而,眼看着到2004年底,垃圾场存放能力将达到极限,可一直没有发现合适的替代地点;马 尼拉以外的地方政府,还都拒绝接受首都每天所制造的大约6700吨垃圾。 面对这种情况,总部设在马尼拉的亚洲发展银行呼吁阿罗约总统采取行政介入。“这是惟一可行的方法,”亚行的项 目负责人理查德·欧迪瑞克表示,“中央政府需要出面说服地方,让他们明白,在对当地需求做出反应的同时,也必须兼顾马 尼拉。” 事实上,解决马尼拉垃圾危机的潜在难题在于,有40%的菲律宾人每天只靠不足2美元过活,尤其是在菲律宾这个 腐败盛行、政府负债累累的国家,解决人民的贫困问题难度很大。 阿罗约总统计划在她新的六年任期中将菲律宾每年35亿美元的赤字消除殆尽,而这意味着要将每年开支的30%用 于还债。亚洲发展银行的一位专家说,和大多数腐败猖獗的亚洲国家一样,菲律宾也存在缺乏透明度等问题。 亚洲发展银行的专家说,马尼拉每年需要花费35亿比索(6300万美元)来收集和处理垃圾。 由于受到2000年那一灾难的刺激,菲律宾政府在2001年1月出台了一些雄心勃勃的法律,希望改变那些容易 使垃圾坍塌的陈规陋习。但是,虽然相关的废弃物管理条例付诸实施已三年有余,却收效甚微。 迄今为止,菲律宾政府没能通过垃圾管理方式,用深坑存放取代垃圾露天存放,在垃圾强制分类方面也一无所获,目 前仅有11%的废弃物得到回收利用。 亚洲发展银行专家欧迪瑞克说,当法律开始颁布时,马尼拉有14个露天垃圾场,现在8处已经关闭,但剩余的并没 有被改造成符合国际标准的管理严格的垃圾场。 “很不幸,这里没有严格管理的垃圾场。”另一名专家艾伦表示,“垃圾都被倾倒在一个非常危险的环境中。” 普及民众教育,保证人民健康 目前,虽然在研究垃圾对人身体健康的影响方面并没有现行报告,但一直有人怀疑,住在马尼拉垃圾场周围的人们面 临健康受损的危险。其实,可以确定的是,并不仅仅是拾垃圾者将为巨大而脏乱的垃圾场付出代价。 艾伦的研究发现,在每天产生的垃圾中,大约有25%被非法倒在私人土地上,或者被倒入了马尼拉湾,或是被露天 燃烧,而这都进一步污染了马尼拉本就已经令人窒息的环境。 一旦上述情况发生,未经处理过的废弃物中流出有毒液体,这些液体流淌进河道,肯定会污染鱼类和饮用水资源,这 进而又会对马尼拉居民的健康造成威胁。 有关官员透露说,由此产生的健康隐患还远远不止这些,比如,还可能对人们的胃和生殖系统造成损害,可能引起皮 肤病、循环系统的障碍以及癌症等等。 但是,许多专家都提出,导致这一系列恶劣后果的最主要原因,在于人民缺乏对乱丢弃垃圾后果的教育和认识。 雷内·皮内德是一个参与垃圾处理改造的非政府组织的负责人,他认为,如果公众对垃圾问题没有广泛认识,那么垃 圾处理改造取得进展的希望就相当渺茫。他说:“如果人们对垃圾管理有了充分的认识,我们也就成功了。”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