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一扬:我想表现70年代低物质感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09月29日10:05 外滩画报 |
胥会云胡颖/文 小武/摄 和所有喜欢画画的孩子一样,王一扬最初想成为像罗丹那样的艺术家。而在学服装设计之前,他则一心一意想成为平 面设计师。最终因为学校变更专业,取消了平面设计,所有人都改学服装,特别害怕缝制衣服的王一扬最后还是一头栽进了“ 裁缝”的行当。 从“逸飞”到“素然”,王一扬现在是个有名的“裁缝”。 两次成名的机会 1992年从中国纺织大学(今东华大学)毕业以后,王一扬留校做了5年的老师。直到1997年凭借着“兄弟杯 时装设计大赛”上的出色表现,被陈逸飞相中,成为尚未出世的Layefe(逸飞)女装首席设计师——当时他27岁,还 是个默默无闻的年轻人。 “进入逸飞是我事业的转折点。我被稀里糊涂地推到了主设计师的位置上。”在逸飞公司五年的摸爬滚打,让王一扬 从一个小老师转身成为一个职业的设计师。 1999年沙宣的选择再一次让王一扬声名鹊起。美发大师沙宣为了筹备“99/00秋冬季沙宣发型展示会”,在 世界各地寻找时装设计师的作品来配合发型创意,中国内地惟一被选中的是王一扬的作品。在这次展示会上,孟广美作为亚裔 女性代表,身着由王一扬设计的逸飞品牌时装,在新闻发布会上发言。展示会后,沙宣评价他为“中国最优秀的青年时装设计 师”。 王一扬坦言,被沙宣选中出乎他的意料:“因为自己并不习惯于被冠以一个什么样设计师的头衔,我想是逸飞很有影 响的几场时装秀引起圈内人的注意。” 他的素然时代昭化路,素然服装公司。 2002年,王一扬辞去了逸飞的工作,与朋友合开了这家公司。 “逸飞公司在发展,但是发展不一定和我合拍,所以想自己出来开创完全体现自己想法的品牌。我需要自己的空间。 ” 眼前的他不再是“逸飞”时那个长发青年了,留着短寸平头,只不过还是偏爱黑色,即使是炎热的八月天,仍穿着一 件宽大的黑色长袖T恤,一双黑色的布鞋。 从“逸飞”出来自己干的王一扬,依旧把“ZUCZUG(素然)”的购买人群定位在月收入5000元以上的白领 ,这是上海高级女装的中坚客户群。只是“我现在做的ZUCZUG,从产品的设计思路及控制上来说,比当时在逸飞所做的 更为成熟。” 如何将初创品牌ZUCZUG(素然)快速推向中高端市场?王一扬把目光惟独瞄准了“伊势丹”。 准确的服装定位、明确的市场销售目标,如今一件简单上装就要1000多元的ZUCZUG,稳稳守住梅龙镇伊势 丹和华亭伊势丹两块阵地,同时在全国拥有近十家专卖店。 2004年4月底,ZUCZUG上海第三家专卖店在复兴西路开张了。王一扬自己设计店铺、家具和产品陈列。在 这家店里,他还开发了一个新的设计系列“茶缸”(CHAGANG),希望能用另一种方式来思考和设计衣服。 1970年代低物质感 即使已经成为高级女装设计师,王一扬仍然认为自己谈不上对女人有多了解,只是能熟记那几个标准的三围尺寸,以 及做裁缝所需掌握的婆婆妈妈的事儿。 在他看来,智慧和善良的女性是最有魅力的,而衣服本身的美并不重要,能衬托出穿着者内在魅力的衣服才是最好的 设计。 所以,他的设计,不管在逸飞女装还是素然,保持了“独立、成熟、素雅但不失活力”的风格。 同样,ZUCZUG也没有具体含义,Z和U的连贯造型象征着对纯粹和内在吸引力的追求,用不露声色的设计衬托 穿着者的原色魅力。 “我出生在1970年代,像姜文的那部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所表现的,那是个低物质的时代,我始终认为那个 时候‘特别中国’,我没有办法回避那个年代对我的世界观和价值观的影响。我做这个店,就是想把1970年代的感觉表现 出来。” “我不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人” 在他狭小的休息室里,记者与端着搪瓷茶缸喝水的王一扬交谈了整个下午。 从地板上堆满的CD唱片谈到墙上贴的设计图纸,从时装谈到美食。谈起他的衣服,他会很自然地告诉你,这是路边 摊买的,很便宜。 王一扬不喜欢泡吧,不喜欢夜生活,几乎不参加社交圈的活动,自称静下来时最惬意的享受莫过于一个人把灯都关了 听音乐。“我想我不是一个非常极端的人,当然也不能说内心很规矩,那就得改行了。” 处在时尚圈中的王一扬自认为并不时髦,因为时尚更多是一种内心的、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东西。一个很时尚的人外 表未必很时髦,而一个很时髦的人可能内心里并不时尚。“最初我觉得服装设计只是时髦和青春的行当,但随着时间的推移, 我发现,服装设计不仅仅是穿衣打扮的问题,也可以是一种表达感受和思考的方式。不过我自己仍然做不到这一点。” 相关专题:外滩画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