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专家称四川重庆大洪水与三峡蓄水无关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08日05:48 人民网-人民日报 |
不久前发生在四川、重庆的洪灾损失巨大,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有人认为,是三峡水库的大量蓄水,造成了川渝地区连降暴雨。针对这种传言,本报记者独家专访了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水利部和中国气象局的几位专家,他们认为——— 本报记者 江夏 朱隽 被采访人 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张志彤 水利部水文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周国良 水利部水文局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梁家志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主任 董文杰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副主任 李维京 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气候影响评估室主任 张强 川渝特大洪灾是怎样形成的? 简单地说,这次川渝特大洪灾是由西南低涡切变天气系统造成的。这是西南地区比较常见的天气系统,也是造成西南地区降雨的主要原因。虽然造成这次洪水的天气系统是常见的,但是它带来的降雨是大是小,落在西南地区什么地方有一定的偶然性。自然现象有一定的周期性,但也有不可重复性,它不会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简单重复。 由于西南暖湿气流携带大量水汽,在四川、重庆局部地区上空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相遇,形成对流性强降水。当时恰好有一个低压槽系统稳定在该地区上空,因此造成了持续的降水。 这次川渝洪水有什么不同于以往的地方? 长江上游也即川江的洪水一般发生在7、8月份,但今年拖到了9月份。不过历来就有“华西秋雨”的说法。汉江、川江、黄河中游和松花江流域都常发秋汛。我国幅员辽阔,每年4月珠江入汛,6、7、8三个月为全国的主汛期,到10月份霜降之后,黄河流域的汛期才告结束。去年也是在这个时候,渭河和汉江发生了较大洪水。 川渝这场洪水之所以造成巨大的损失,是因为短历时的强降雨,导致洪峰流量大、水位高、涨势快。而且暴雨集中在嘉陵江支流渠江和长江支流小江4万平方公里的较小范围内。水势陡涨陡落,让人猝不及防。渠江一天多时间猛涨20多米,造成不少堤段漫顶淹没,遭灾严重。 洪水经过三峡水库削峰调度后,宜昌水文站的洪峰流量仍达6.08万立方米每秒,为1998年以来最大洪峰。 这次洪水的发生与三峡工程蓄水有无关系? 专家认为,这次川渝特大暴雨与三峡蓄水造成水汽蒸发量加大没有直接关系。虽然蓄水增加,水面增大,但是水汽蒸发量仍很有限,不可能引起这么大的降雨。 四川、重庆降水多集中在5月—9月,而且秋季降水较多,部分地区受天气形势影响有可能出现暴雨。有资料显示,此区域局部地区降水量较大的年份也曾出现过。如:巴中1973年9月4日—7日出现399毫米的大暴雨过程,9月10日—20日出现313毫米的大暴雨过程。 根据水文观测站建站50多年的历史资料分析,尽管在这个季节、这个地区发生这么大量级的洪水是比较少见的,但是今年嘉陵江支流渠江来水2万多个流量,而1975年10月,渠江来水曾达到2.4万个流量,超过今年发生的洪水;今年渠江上游的洪水量级为历史实测第四,下游的洪水量级为历史实测第二,历史实测最高记录均出现在修建三峡工程之前。 三峡蓄水对周围气候变化影响大不大? 按照设计,三峡工程建成后最高蓄水位可达175米,将增加水面1084平方公里。这对周围的小气候可能会有一些影响,比如降水次数有所增加,降水更加均匀。但是这种影响对一个大的天气系统来说,是非常微弱的。 气象专家经过对三峡库区近50年气候监测数据分析和气候数值模式模拟结果分析,认为目前发生的气候变化仍属自然变化,三峡周围的气候变化与整个西南地区的气候变化趋势是一致的。三峡蓄水仅对局部地区气候产生很小影响,影响范围在20公里以内。具体而言,接近湖面地区降水可能减少,远离湖面在15公里左右的地区年降水量可能增加10毫米左右;受水库蓄水影响,库区夏季的气温可能会降低0.5—1.0摄氏度,而冬季的气温可能会升高0.3—1.0摄氏度,变化幅度不大,库区温度可能会更加均衡;由于水面扩大,可能会出现雾气增加、风力加大,但在不同季节情况也不尽相同。 中国气象局已在三峡地区增设了自动气象站,并在国务院三峡建设委员会的支持和帮助下开展立体气象观测,以积累更多更可靠的观测数据,气象专家也会利用今后的监测数据进行三峡工程对周围气候环境影响的深入研究,验证数值模式模拟结论。 《人民日报》 (2004年10月08日 第五版) 相关专题:重庆四川发生洪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