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终前的托付――记基层干部的楷模周国知(下)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4日16:41 中国青年报 | ||||||||
十来个鸡蛋,三五斤挂面,一两袋白糖…… 知道周国知患肝癌在县城住院,先后有130多个乡亲翻山越岭从百里之外赶来看他。 安慰的话都是一样的,可周国知的话不一样:张家的党参长得好不好?李家的烟叶烤了多少?消茅户的新房盖到了什么程度?受灾户的口粮有没有着落?
杨柳坨村的何泽贵逢人就说:我去看周主任时,他病得连说话的力气都没有了,还在问我们组消茅户何云成家的瓦盖了没有?没有哪一桩说到自己。 周国知的病情越来越重。2003年8月31日,大哥眼看瞒不住实情,泪水横流地告诉周国知,他已是肝癌晚期。周国知没有震惊,却火冒三丈:“既然是这病,怎么不早点告诉我?花了这么多钱,这是全乡一个月的工资呀!” 这一夜格外长。兄弟俩说了一整夜的话。眼眶热了,再热。 周国知一声一声的“哥”,叫得周灵知肠子拧成了绳。周国知向大哥郑重交代了几件事:“我死后,不要搞封建迷信,不要对困难户声张。另外,请乡里安排个车接我回家。有段路太差,叫家里准备担架,车不能走了,就找几个人把我抬回去,莫把车子搞坏了。” 周灵知知道,弟弟20年来穿解放鞋,走遍了全乡的山山岭岭,从没要政府安排过车。他是怕坐客车太颠簸死在半路上,看不到80多岁的老父亲,看不到等着他的老乡们。 “哥,勾腰坝村2组的汤生彭我放心不下,你得抽空上山替我给他捎句话。他家也是‘消茅户’。我早已在沙道沟镇为他联系到便宜瓦,现在我不能帮他去拉了。让他带上我写的这张条子去找人,快把瓦拉回来……” “妻子病重,恐怕过不了多久就会瘫痪。两个细娃没成人,看能不能在政策许可下,给他们适当照顾。”这是一个愧对家庭的丈夫、父亲,参加工作20年来,第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向组织开口。 自己的病越来越重,周国知托人把消茅户胡柏春的大儿子找来,塞给他100元钱。说:“我没能帮到底,对不住了。你们要想办法把新屋建起来,一家人过上好日子。”随后,他又一再拜托去看他的乡党委副书记黄长喜:“把胡柏春家的事放在心上。” 9月18日,周国知去世的10天前,现任乡民政助理魏光荣去看他。周国知伸出一根指头说:我活不了几天了,有几件事托付你:一、民政工作是个细活儿,你性子烈,要多些耐心。二、我死后乡亲们会来给我守夜,我家里的煤不多了,麻烦你帮我买点煤回来,烧两盆火烤,再把年猪杀了,不能让老乡们冻着、饿着。还有,“民政办库存的100多床救济棉絮,一定要弄出来晒一晒,免得烂了”。 “我活着没看到消茅工作完成。死后,你们要把我埋在高山坡上,让我能看着他们搬进新房。”这是他跟大哥、跟儿时的伙伴魏光荣,交待的同一件后事。 9月27日晚10时,42岁的周国知坐在藤椅上,握着妻子的手,离开了。 当夜,数百名群众自发来为他守夜。人越来越多,群众就从自家扛木头,给吊脚竹楼“打撑子”加固。 送葬那天,村村寨寨的乡亲们天不亮就起床,从几公里、几十公里外,打着手电,举着火把,来给周国知送行。挖断山村民马汉业借了30元钱买来一串鞭炮,走了20多公里路来送周国知。 长长的送葬队伍,不见首尾。乡亲们在自家那眼看就要收获的玉米地里砍出一条5米宽的大道,让周国知的灵柩通过。 天下着雨,人们分不清那是泪,还是雨。 相关专题:学习周国知同志先进事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