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十日谈 大悲禅院和玄奘灵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17日21:58 城市快报 | ||||||||
魏克晶 大悲禅院在我市河北区天纬路26号、三岔河口北运河畔,因供奉“千手千眼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故名。是天津地区年代较早、规模最大的佛教寺院,也是荟萃众多佛教文物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大悲院由旧庙和新庙两部分组成。旧庙在西院,清乾隆四年的《天津悬志》载:“大悲院,在北门外河北窑洼,康熙八年重建。”其始建年代,据我市文史研究专家陈铁卿先生考证,应在清顺十五年(1658)当时,这里是“芦花野水”的窑洼,由禅僧世高募化,“结茅天津之衢,夏以水,冬以茗果,施往来之人”,天津守备曹斌捐俸银,“筑实三楹,题曰大悲禅院”,购庙产56亩。康熙八年的重建应为扩建,形成山门、前殿、大殿、藏经楼和配殿的格局。同治十一年(1872)李鸿章带领的淮军,因水患由南门外移驻大悲院,后天津练军又驻扎寺内。因淮、练军队厌恶“大悲”之名,曾改“大悲院”为“大胜寺”,并在寺东院修筑营垒,建立了一座“镇海楼”。楼高9丈,六角5层,形如砖塔,用作军事瞭望。1900年八国联军洗劫天津,营垒被拆毁。光绪年间,清廷在此设立宝津铸铁残厂,后改为北洋铁工厂,几乎占据了东院的地盘。民国年间又驻进了警察派出所、消防队和法院看守所。1940年在倓虚法师主持下募得专款,迁走东院内的单位,增建了天王殿、大雄宝殿和大悲殿。东院较之西院扩大了数倍,成了寺院的主体,称新庙。 大悲院收藏的佛教文物可分三类。一是天津海关曾查获盗取内地佛像外运的文物,由市财政局转交大悲院收藏,计有魏晋南北朝至明清各代的石、铜、铁、木造像百余尊。二是大雄宅殿的释迦牟尼铜像,是1978年市文物部门从静海县陈官屯移兴寺调拨给大悲院的。像高4米,下部为圆形千佛莲花宝座,其上伽趺座释迦佛像,为明代铜造像的上乘之作。三是曾供奉的唐代高僧玄奘灵骨。玄奘,俗姓陈,名禕,今河南偃师缑氏镇人,隋末出家,唐贞观初年,随商汉西行求法,跋涉5万里,历时17年。回国后译出经论75部,1335卷,年撰《大唐西域记》。玄奘逝世后,灵骨葬西安城外墓塔内。唐末墓塔毁于兵火,灵骨移至终南山寺。宋代将部分灵骨移到南京雨花台迷塔供奉。后塔被清军毁塌。1944年清理塔基时发现,1945年春,玄奘法师的一份灵骨迎至天津大悲院供奉。1956年周恩来总理应印度政府之请,将玄奘法师灵骨转赠印度供奉,传为中印友谊的一段佳话。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