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兰考县委书记盛国民作家刘震云访谈录(4)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0月29日18:16 新浪网 | ||||||||
作家阎连科 聊天进行中
网友:我自己是河南的新闻工作者,从我接触过政府机关人员来看,河南人形象问题已经在他们办公室里成了一种话题了。但是这些河南人自己本身谈论这些话题的姿态并不是特别沉重,而是有点轻松,好像事不关己,又好像这是改变不了的东西,政府也没有办法,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 盛国民: 他说这个观点我不太赞同,因为我们现在各级党委和政府都在按照中央的指示来贯彻、落实党和政府各方面的政策。就河南现象这个问题,确确实实已经引起了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高度关注,并且也多次我们省里领导和地方各级领导都强调要树立河南人的形象。 所以这几年来我感觉到河南取得的政绩,就说明我们不是在办公室聊聊就算了,说说就不去抓落实,好像说说就算了,不是那样的情况。为了树立河南人的形象,河南的各级党委政府都在积极努力带领全省人民来致富奔小康,大家应该看到,河南这几年取得的成绩应该是令人瞩目的。 从兰考来看,因为河南是我们中华民族一个省,兰考又是河南的一个县,在解放前或者在解放初期,风沙是兰考或者是河南遇到的三大自然灾害之一,民不聊生,在那个时候确确实实出去逃荒、要饭的人比较多。解放以后,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改革开放以来,兰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大家前几年看到的《焦裕禄》的电影,那里面一些情景,比如风沙,那基本上不是在兰考拍的,那些场景都是在西北某地拍的,不是兰考。现在的兰考是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出外逃荒、要饭的几乎没有了。我感觉到这就是我们河南的各级党委在真抓实干,树立河南人的形象,这是从工作上。 另外我们过去对于河南,刚才阎老师也讲到了,别省的人搞一些比较低级小段子来讽刺河南人,对于这些,一个将近一亿人口大省出现这个小的插曲,我感觉到是很正常,一个河南省它的人口就超过发达国家的人口,出现这种情况难道不正常吗?现在关键是我们有些媒体大肆炒作,包括我们各地一些新闻工作者,或者是我们河南各个别的一些人自己来说一些不负责任的话,这方面是不可取的。 主持人: 根据您刚才说那个话题,网友评论很多。
网友:请问书记同志,你自己来北京以后,有没有碰到过河南籍的乞丐?请说实话。 盛国民: 我自己碰到过,碰到过乞丐。 主持人: 兰考的? 盛国民: 但不是兰考的,确确实实在我们乘车的地方,有人伸手要钱,我问他哪里人,确确实实碰到兰考的,我问他,你是兰考哪的?哪个乡和哪个村,他就不讲。我说同志,今天咱必须把这个事说清楚,如果你生活有问题,你真是兰考人,我负责给你解决,家里有什么实际问题、实际困难,我帮你解决。但你必须给我讲清楚,你是河南兰考哪个地方,如果你不说清楚,咱还要讨一个说法,为什么你说你是兰考,你又不承认你是兰考哪个地方。在我追问的情况下,最后他承认,他就不是河南人,更不是兰考人。因为我一听他的口音,他就不是河南地方的口音。 为什么他会说兰考?这就有一个,因为兰考去年确确实实是受灾了,我们兰考去年秋汛发生了很大的水害,黄河边上16个行政村被水围困了近40天,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都非常重视。基于这个心理,有一部分人在京城乞讨,为了博得路人的同情,他就说他是兰考人,事实上他不是兰考的,有这样的情况。 主持人: 这事有点意思,还有乞丐冒充是兰考的乞丐,这种情况出现,刘老师您听了盛书记说的情况有什么样的想法?为什么会这样? 刘震云: 首先我觉得对乞丐的看法,对乞丐的话,我觉得首先不能歧视,不管他是兰考人或者不是兰考人,总是被生活所迫,没有一个衣食无忧的人放下自己的尊严,更不能说跪到地上向别人乞讨。我觉得在贵族阶层,在中产阶级阶层,包括在城市人口中,我觉得基本上都是不存在的。他既然乞讨,肯定他在人生上,在生活上发生了一定的问题。 我觉得靠磕头挣钱再回家盖楼,这种想法在正常人中间,基本上是不会产生的。因为我从小在农村长大的,乞讨在一定情况下,也不是一个可耻的事。我小的时候跟我母亲到县城去,买不起饭,肚子又饿,饭馆有一个人吃完饭,把一个饼搁在那,我母亲转身拿走,我们俩一人一半吃了,直到现在我不觉得这是一个丢人的事,我觉得我母亲很伟大,她也很勇敢。 首先对乞讨的认识,有些新闻界在做这个事情的时候,他起码没有站在劳动人民的立场上,他站在了贵族的立场上。 另外我还想再说一句关于新闻界的问题,我们都说有舆论监督的问题,对各行各业进行舆论监督,谁来监督舆论呢?这是我们目前这个社会在进步的过程中一个特别缺乏的东西。这个人在监督另外的人,谁来监督这个人?我觉得如果这个监督都存在,都完善,像目前这种舆论混乱状态,都得克服。 另外像大程的老总刚才说的,首先新闻形成一个话语大权,因为报纸在他手里掌握着,电视镜头也在他手里掌握着,他说话是充分自由的,不管是真还是假的,经没经过调查都可以见诸在报纸上,见诸在新闻的工具上。但是他所要披露这个事件的当事人没有话语权,他的声音根本发不出去,事实上这种不平等,很难出现言论上的公正性,也很难反映出事实的真相。基本上我们现在看到报纸有很多特别八卦的东西,对于新闻舆论的监督,越来越提到不管政治层面,还是文化层面,会提到大家的跟前。 主持人: 说到这点确实有一定道理,尤其是在报道一些好像是不良现象的时候,舆论评论尺度反而不受限制,怎么往坏了说,怎么往严重了说,越能激起读者的阅读欲望,存在这种情况。如果加以限制,对于歧视每个地方,或者歧视某种人群,这种歧视加以限制应该怎么来操作?听听阎老师的观点,您首先是否赞同? 阎连科: 我赞同这种观点,舆论界对于老百姓,对于下层人,他们都是非常勇敢的。对于稍微有一定地位的,或者有钱阶层或者有权阶层,应该说很多时间做了一个懦夫,在老百姓面前堂堂正正是新闻工作者,我要监督,我要监督,但是真正面对权利,面对制度,面对一切需要他们监督的事情,他们不仅是懦夫,还有一种同伙的感觉。 刘震云: 帮凶。 阎连科: 谁来监督舆论界,我们到今天也找不到一个适用的新闻,比如大程面粉,比如兰考,即便我用法律手段,但是如何给这些造假新闻的人绳之以法,没有任何条理之说的。比如我们看到很多地方造假酒、假奶粉的这样情况,我们可以给制造者绳之以法,但是谁给这些制造假新闻的人绳之以法,即便道德谴责也是非常之少。的的确确新闻工作者对上对下都有一种公平心,不能在老百姓面前就逞英雄。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磕头盖楼与豫花面粉蒙冤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