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专为医生设计”的品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09:34 南方周末 | ||||||||
一个“专为医生设计”的品种 除了医院,伤骨愈膜在上海的一些药店里同样可以看到。但与医院里的情况不同,上海华氏药房的一位销售员称,这种产品“几乎没人动过”。 而在互联网上搜索“伤骨愈膜”一词,会搜出1万余项相关网页,其中不乏一些颇为奇怪的医疗广告——它们并没有强调这种产品的功效,而是极力炫耀其对医生的吸引力。其中最为突出的,则是由一家叫“广泽”的医疗器械公司所发布的广告:“本品综合了药品和医疗设备的优点,同类产品极少,无需招标,进医院方便,投入小,见效快,操作空间大,利润空前。” 与这些广告配发的广告词有:“一个让医生心动的产品”、“专为医生设计的品种”、“是医生,点过来”、“一个有药品特色的医用耗材”、“医生兼职的绝佳产品”。 日前,记者来到位于上海市东方路的广泽公司暗访,该公司“大区经理”崔宸介绍的伤骨愈膜销售“政策”,泄露了它如何让医生“心动”的秘密。 据悉,伤骨愈膜经过物价部门核准的零售价是49元,作为一种医疗器械,它在医院所允许的利润率不能超过15%,也就是说,理论上,伤骨愈膜批给医院应该是每盒42元左右。 “你医院的朋友如果想做,我们可以这个数供货。”崔宸把两个食指交叉在一起。也就是说,这种产品实际是以10元一盒的价格进入医院的。中间的差价,则变成医院的毛利。 至于给医生的个人回扣,崔宸称是“零售价的10%”,也就是说,每开给病人一盒伤骨愈膜,经手的医生可以拿到4.9元(如果按49元一盒出售的话)。 “生意做成以后,你朋友会请你喝酒的。”崔宸说。 杨明珍或许不会想到,她家里攒的那些伤骨愈膜虽然派不上用场,但是已经跟许多人的利益连在一起——包括给她看病的医生。 一家迅速崛起的企业 上海医院里用的大部分伤骨愈膜,主要来自两家公司:南洋医用材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洋公司)与海蒂电子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海蒂公司)。 据了解,南洋公司创办于2000年,由上海民桥医疗器械有限公司与上海交通大学医疗器械研制中心合资成立,其中民桥公司控股60%。 在该公司的会议室里,挂满了各项荣誉证书,其中包括“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重点新产品”、“上海市医疗器械名优产品”等。 南洋公司一位销售商称,他们公司伤骨愈膜的年销售量大概是一万件(一件即指一箱,一箱200盒),年销售额5000万元左右,在全国大多数省市皆有代理。 而该公司的生产车间记者只见到数名女工,她们正在用胶布和塑料贴成一张张“伤骨愈膜”。 南洋公司的一份财务审计报告显示,这个2000年才成立的公司,当时的注册资本仅为80万元,而到了2003年,其净资产达到了800多万元。 海蒂公司成立于2002年7月。据南洋公司那位销售商称,海蒂公司是南洋公司的两个股东离开后新成立的,经营的都同样是伤骨愈膜产品,并成立了“广泽”负责销售。 记者后来证实,南洋公司的一位股东,目前是海蒂公司的副总经理。 据悉,因为销售策略更“灵活”,成立刚刚两年的“海蒂”已经大有赶超“南洋”之势。记者注意到,在该公司网站里,声称其伤骨愈膜产品“被列入上海市医保收费目录中”,而据上海市卫生局收费处负责人介绍,海蒂公司生产的伤骨愈膜根本未向该局提出收费申报,更不可能进入医保目录。 在不同的“伤骨愈膜”产品的包装上,都标有“上海交通大学”字样。其中海蒂公司的产品为“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监制”,南洋公司的产品则为“上海交通大学医疗器械研制中心监制”。在广泽公司“大区经理”崔宸的名片上,除了印有广泽与海蒂两家公司名称之外,还有“上海交通大学生命科技学院”字样。 上海交大生命科技学院党总支一位负责人表示,该院没有“崔宸”这个人。不过,对于生命科技学院为海蒂公司的“监制单位”,这位负责人并没有否认。 记者进一步调查发现,目前市场上的“伤骨愈膜”及相关产品,都来源于上海交大化学与化工学院介电与功能材料研究所退休教授王寿泰的发明。据王寿泰教授介绍,上世纪80年代初,他和同事研制成功“骨愈膜”,约10年后,又研制出“骨刺膜”,并相继申请了专利。 本报记者查到了这两项专利,王寿泰1986年申请的专利是高分子薄膜驻极体的制造方法,公开的专利是1009251,此项专利原想申请为“骨愈膜”,未获批准。王介绍说,这项专利主要促进骨生长,用来治疗骨折。王寿泰1993年申请的专利是骨刺膜及其制造方法,公开的专利号是1094976,在中科院院士陈中伟(已在一次意外中去世,陈同时是骨刺膜技术鉴定委员会的主任)的建议下搞出来的,抑制骨的生长,用来治疗骨刺。 有意思的是,两项专利中皆没提到高压静电,王自己解释高压静电时也是含糊其辞。王的专业是化学。 上海交大介电与功能材料研究所曾与南洋公司合作生产过“骨刺膜”产品,后来合作关系破裂。南洋公司由于掌握了生产技术,仍在继续生产该产品,但名称变成了“伤骨愈膜”。王寿泰教授认为南洋公司的行为侵犯了自己的专利权,称将在合适的时机讨回公道。 上海交大南海化学有限公司目前也在生产经营“骨刺膜”,该公司总经理王易(王寿泰之子)称,由于产品“只在药店里卖”,其销量“连他们(南洋公司)的零头也不到”。 [上一页]  [1]  [2]  [3]  [4]  [5]  [6]  [下一页]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