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周报专题 > 正文

我国民间和学界批评日本暗示要停止对华援助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24日10:24 新周报

  

  《新周报》特约记者李子涵

  今年是日本向发展中国家提供政府开发援助ODA50周年,也是日本向中国提供政府开发
援助25周年。从今年3月开始,日本政府作出了一系列停止对华援助的暗示。在这一新动向的背后,很难说没有中日国民之间感情恶化的因素,并且这种相互的不理解似乎还在发展。

   援助额三年降了一多半

  其实决定削减对华日元贷款的意向早在几年前就已经初露端倪。2001年8月,访问越南的日本自民党干事长山崎拓吹风:“中国的国防费用在13年内增长了10%,日本政府有必要重新审视对中国的政府开发援助。”在随后的三年里日本大幅度削减ODA额度,减幅每年都在20%以上。据日本外务省资料,2001年,日本政府对华日元贷款削减24.7 %。2003年与2002年度相比又减少20%,和最高的2000年度的2144亿日元相比,减少了一半多。

  今年以来这一趋势更为明显,上半年本应于3月30日在北京举行的ODA签字仪式,改由中国外交部与日本大使馆之间互换公文来代替。随后便是日本政府两次发表《政府开发援助白皮书》确定今后有可能停止对华ODA的基调。“潜艇事件”发生后,日本经济产业大臣中川昭一于11月14日再次暗示要停止对华经济援助。

   多重因素导致两国摩擦

  历史的恩怨和发展的需求,地缘的相邻与文化的交融让中日关系成为一团扯不断的乱麻。如果说头20年总体上友好的局面为主流的话,那么进入21世纪以来只能以“喜忧参半”来形容。

  日本对华ODA的紧缩当然与日本民众的态度相关。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起,日本政界、媒体甚至普通民众就开始公开严厉批评对华援助。观点不外乎以下几种:

  1、中国威胁论:《读卖新闻》近期撰文表示,中国的国防预算连年增长,而且从俄罗斯大量进口武器,在军事实力增长方面透明度不够,担心中国成为对日本形成挑战的军事大国。有关“中国威胁论”的观点,近年在不少国家呈现高涨之势,而日本一直是这一论调的盛行之地。上世纪90年代初就曾以中国进行核试验为由中止过对华政府开发援助。

  2、中国强盛论:近年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经济迅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以每年超过7%的速度完成连续增长。这明显动摇了日本多年来作为世界经济强国的地位,“中国已逐渐成为日本的经济竞争对手”的看法已被许多日本人接纳,并成为他们千方百计说服政府利用各种手段对中国进行“遏制”的根据。

  这些固然是事实,但中国发展很不平衡,还有近4000万人处于贫困线以下,且经济发展带来的环境污染等其他负面效应开始显现,这一切远非短时间内能够解决的问题。然而目前至少有言论说,日本可能在2008年奥运会和2010年世博会结束后,结束对华援助,就像当年对待韩国那样。

  在中国经济不断取得发展的同时,日本自身经济于上世纪90年代始出现泡沫,一直处于低迷走势,有些人认为不应该不顾日本本国经济低迷和巨额财政赤字,而去援助经济增长率接近两位数,并可能成为可怕的竞争对手的中国。去年10月中国“神舟五号”上天后,一些日本学者及媒体认为,中国已经从发展中国家行列“毕业”了。《朝日新闻》曾就神舟五号专门发表了题为《荣耀与担忧》的社论,文中提到:“日本认为中国的成功是一种荣耀。对于这个接受自己经济援助的发展中国家的巨大进步,日本有着复杂的感情。”

  3、浪费与不领情论:近年来一些日本的报章中时有关于中国没有很好利用援助资金、存在大量浪费现象的片面报道。而今年亚洲杯足球赛上中国球迷对日本队的喝倒彩,被一些媒体炒作为“日本在华经济援助并没有得到应有的回报和中国人的感谢”。《读卖新闻》曾报道:日本的经济援助并没有帮助中国国民,大部分的中国国民不知道日本的援助,他们毫无感谢之意,日本的资金耗损在中国政府的铺张浪费中。

   中国民间和学界的批评

  而自从日本方面逐年减少援助金额以来,中国的民间乃至学界持批评意见。这是基于日本的侵华是不争的事实,日本否认历史以及日本领导人多次无视中国和亚洲一些国家人民的感情参拜靖国神社,都是不能够原谅的。很多人认为,中国没有要求日本做出战争赔偿,所以ODA可以理解为另一种形式的战争补偿,在目前停止或减少对华经援是对应负责任的推卸。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新周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东航客机在包头坠毁
胡锦涛出席APEC峰会
巨能钙被检出含双氧水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国足告别2006世界杯
广州车展美女图450张
经典两厢车狂热贴图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