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万人评议机关作风 82省级机关迎来年终大考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1月30日03:16 人民网-江南时报 | ||||||||
■ 昨日上午,江苏省级机关作风建设评议动员大会在宁举行,这也标志着江苏省正式启动了首次省级机关作风建设万人评议活动。82个省级机关下月将迎来首次“年终大考”。 ■ 李源潮指出,省级机关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根源往往是部门和小团体的私利在作祟。公权和私利挂钩,就会滋生出无数弊端。
■ 评议排名靠后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定期验收,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的主要领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 ■ 社会人士表示,从南京市的万人评议机关作风到让基层和群众给省级机关作风打分,显示出政府行政效能改革正向纵深发展,也显现出党在提高自身执政能力方面的决心。 82个省级机关接受评议 为了让省级机关面对群众的真正“大考”,万人评议省级机关作风建设活动昨日起正式启动,省级机关厅局级单位和部分部省属双重管理单位成为本次活动的重点评议对象。 本次被评议单位为省级机关厅局级单位、部分中央部门管理单位,共82个。依据其主要工作职责,分为两类:(一)党群和综合部门:省委办公厅、省人大机关、省政协机关、省纪委机关(监察厅)、省法院、省检察院、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省委政法委、省委省级机关工委等29个部门。(二)政府部门以及部分中央部门管理单位:省政府办公厅、省发改委、省经贸委、省教育厅(省委教育工委)、省科技厅、省民委(宗教局)、省公安厅、省民政厅、省司法厅、省财政厅、省人事厅、省劳动保障厅、省国土资源厅、省建设厅、省交通厅、省信息产业厅、省水利厅、省农林厅、省外经贸厅、省文化厅、省卫生厅、省计生委、省审计厅、省环保厅、省国资委等53个部门。 另有8个工作职责与基层和群众关系比较密切的部门管理机构和二级局,拟和以上82个被评议单位一起,向社会各界征求意见,不参加作风建设的评议和排名。具体单位为:省监狱管理局、省知识产权局、省盐务局、省农业资源开发局、省农业机械管理局、省建筑工程管理局、省林业局、省无线电管理局。 本次评议的原则为:评议活动坚持人民评判、科学合理和公正公开的原则。 10457人评议机关四大作风 本次活动参评人数为10457人。确定参评人员的原则为:参评人员要体现广泛的代表性;要比较了解省级机关的情况;分布以基层和企业为主。 具体分为10个类别,包括省委常委,省人大、省政府、省政协领导班子成员;省委委员、候补委员;省十届人大代表,省九届政协委员等。其中以全省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各县(市、区)机关干部,乡镇、街道干部和城市居民、农民代表为主。 据江苏省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有关负责人介绍,本次评议的主要内容为: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②围绕实现“两个率先”大局,深化改革,转变职能,依法行政,履行职责,加强机关效能建设。③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努力为基层和群众服务。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强化监督,健全制度,狠抓落实,树立机关党员干部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 评议者将根据这些要素,结合被评议单位的职责对被评议单位进行综合评议。 据悉,本次评议工作在省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进行,评议采取无记名方式,依托13个省辖市省级机关作风建设监督点,组织好评议表的发放和回收。根据10类评议人对省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总体评价,按实际得票计算出对省级机关作风建设总的满意率、基本满意率和不满意率。根据被评议单位的最后得分,对被评议单位进行排序,同时将评议结果报省委、省政府。根据省委、省政府意见将评议结果和评议中提出的意见、建议反馈至各被评议部门(单位)。本次评议至2004年12月底截止。 求真务实,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动真碰硬 记者在相关部门了解到,2004年新年上班的第三天,江苏省委常委会就决定,2004年机关作风建设首先要从省级机关抓起,切实提高机关的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实效,让省级机关为全省建设服务型机关带个好头。年初,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后不久,省委书记李源潮,省长梁保华等省主要领导同志,分别深入到省级机关17个厅局听取作风建设情况汇报,指导作风建设深入进行,极大地推进了省级机关作风建设不断深入发展。 为了推动省级机关作风建设深入、扎实地进行,省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还在13个省辖市建立了省级机关作风建设监督点,领导小组办公室设立了省级机关作风建设投诉电话和电子信箱,并通过新闻媒体和网络向社会公布。目前已接到投诉电话、信件、电子邮件200多件次,涉及173个投诉事件,其中涉及省级机关的投诉有96件,涉及市县机关和乡镇的有77件。领导小组办公室及时处理来信来访,组织督查组深入省级机关和市县基层,明察暗访、了解情况,督促跟踪有关部门进行整改。各有关部门都对反映的问题进行了调查处理,许多部门还将处理情况及时反馈投诉人,做到件件有结果、事事有答复。各部门坚持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整治机关作风存在的突出问题,形成了领导重视、人人参与、动真碰硬、力求实效的机关作风建设热潮。 主动“换脑”,真心实意地服务群众 转变观念,把部门定位从管理转到服务上来,是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切入点之一。通过多种形式开门纳谏,听取意见和建议后,省级机关各部门针对基层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通过各种方式,切实加以整改。省检察院及时处理群众来信来访,要求接待群众来访当场答复问题,需要研究的,7日内答复。省司法厅公布法律服务、法律援助等便民利民四项承诺,法律服务热线24小时开通,专人接听、及时处理。省劳动和社会保障厅推出10项举措,积极推进城乡统筹就业、农村劳务输出、扩大社会保障覆盖面等热点事项,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省建设厅大力推进“平安拆迁”,坚决杜绝恶性拆迁事故和新的违法事件。省环保厅坚持厅领导接待日制度,实施环保12369与110联动,确定办好今年13件环保实事。 实实在在的行动得到了基层和群众的普遍好评。许多基层同志反映,现在省级机关想问题、办事情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群众,主动到基层特别是欠发达地区调研的多了,决策时自觉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反映,工作中注意换位思考,从基层和群众的角度考虑问题。 简政放权,让“枢纽”更畅通 省级机关是连接上下的“中枢”,为了让各省级机关畅通起来,解决好政府职能越位、错位和缺位问题,各部门积极推进行政管理体制和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努力把政府职能转到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上来。 江苏省委书记李源潮在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动员大会上曾一针见血地指出,省级机关和干部作风中存在的问题,有各种各样的表现形式,但根源往往是部门和小团体的私利在作祟。公权和私利挂钩,就会滋生出无数弊端;公权和私利脱钩,不正之风就失去依存的土壤。据了解,在第二批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省级机关共取消了省级设定项目227项,减幅达67.6%。 务实的诸多新举措,打消了一些同志刚开始担心这次作风建设会不会走过场、搞形式的疑虑。基层同志真切感受到,机关干部的思想观念在变、机关管理的职能和方式方法在变、机关部门和服务窗口的办事效率在变,省委省政府加强作风建设的号令,正在加速推进省级机关解放思想、转变职能,求真务实、改革创新。 机关作风建设仍存在“软肋” 为深入了解基层群众对省级机关作风建设的评价,江苏省级机关作风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对13个省辖市发放了2005份问卷调查。在回收的1991份问卷中,对省级机关作风建设满意的占49.77%,比较满意的占44.8%,两者合计占94.57%;认为省级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的占41.95%,认为有一定成效的,占52.46%,两者合计占94.41%。这表明,基层和群众对省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满意度在不断提升。 “机关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影响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机关作风建设,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机关作风建设,努力建设开拓创新、务实为民、依法办事、廉洁高效的服务型机关。”江苏省委副书记、省纪委书记王寿亭在会上表示,“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机关作风建设中还存在不少薄弱环节和突出问题。比如官僚作风、因循守旧、部门本位、与民争利、执法不公、以权谋私等现象还时有发生,服务职能上的越位、错位、缺位等问题还依然存在,转变政府职能、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还需要继续花大的力气。” 连续两年排名末位单位领导要处理 王寿亭要求,各省级机关要敞开大门、拓宽渠道,广泛倾听群众呼声,虚心接受批评意见,把群众对机关最真实的评价和意见收集上来,使民主评议的过程成为深入查找问题的过程,成为接受群众监督的过程,成为了解社情民意、密切联系群众的过程。评议机关是手段,改进作风是目的。要切实用好评议成果,把评议中群众的呼声、需求、意愿作为改进工作的方向,从人民群众需要的地方做起,从人民群众不满意的地方改起,强化宗旨观念,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使评议过程成为让干部受教育、使群众得实惠的过程。 “要严格规范操作,精心组织实施。省作办要对评议活动的各个环节、各项工作进行全过程监督,严格按《评议方案》实施,确保公开、公平、公正。要坚决杜绝一切可能影响评议结果的不规范做法,坚决杜绝向基层打招呼、拉选票等错误行为,把机关干部的注意力引导到认真对待群众提出的意见和切实加强整改上来,引导到进一步推进机关的各项工作上来。”王寿亭语气深沉地特别强调。 另据了解,今年初,江苏省委、省政府下发的《关于切实加强省级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中特别提出,“评议排名靠后的单位,责令限期整改并定期验收,对主要负责同志进行诫勉谈话。对连续两次排名末位的单位的主要领导,根据实际情况作出处理。”(本报记者 黄勇) 相关专题:《党内监督条例》出台 反腐进入新阶段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