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三联生活周刊专题 > 正文

昆曲归来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2日18:56 三联生活周刊

  现在和昆山有关的报道几乎都是经济新闻。这个当年靠贴牌生产上海金星电视和凤凰自行车的小县城几年间迅速成为中国制造产业的明星城市,拥有令人羡慕的物质条件。这一切本身和昆曲无关,虽然这两年,昆山市努力在借助“周庄”和“昆曲”打造它的文化形象。一个叫“巴城”、一个叫“千灯”的镇为此专门在小学里办了“昆班”,上百个细胳膊嫩腿的小孩子在家长和老师鼓励下每天跟苏州昆剧团的专业昆曲演员学习昆剧的基本动作和唱腔。但这座移民城市中的大多数人口仍然不知道昆曲,他们每天在拥挤的商业街上匆忙地行走
,对我打听的“昆山昆曲博物馆”茫然地表现出一无所知。这个让中国多数小商镇为之翘首的地方已然是另一种意义上的“人间繁华地温柔富贵乡”,几条主要街道的空气中隐约飘散着台商身上浓重的香水味道。几百年前,昆曲繁荣的时候,这里也曾充满着脂粉香,苏昆剧团创办人顾笃璜说,昆山的主要河道里当年停泊着大大小小的船队,他们都是唱昆曲的江湖戏班

  记者◎朱文轶

  “很贵的”昆曲

  11月25日,记者到苏州的那个晚上,苏州国画院的画家叶放在他自己家的园林里搞“雅聚”。参加这个聚会的七八个人有香港的李欧梵夫妇,北京的格非,南京的朱文颖等。叶放从苏州评剧团请来了苏州评弹“四小花旦”之一的杨衣云,一个长得纤弱美丽的苏州姑娘,她在水榭上弹唱《杨乃武与小白菜》,我们坐在水榭对面的看台上听。叶放几年前和几个台湾朋友买下了“网师园”附近的五栋联体别墅,把别墅的后花园打通成一个500多平方米的空地,用来设计修筑成这个叫“南石皮记”的私家园林。叶放说,他在浙江等地跑破了一双鞋,精挑细选700多吨石头、30多种古树名木,耗资200万元盖了这个园子,现在经常被作为地方名流的聚会场所。

  “南石皮记”的上一次聚会是两个月前上海双年展期间,客人是从上海折道苏州“想感受一下中国文人生活”的全球30多个国家美术馆馆长。那一次叶放从苏昆剧团请了两名昆剧演员、两个服装、两名琴司的一个6人班子演了《牡丹亭》里“惊梦”一折。“‘牡丹亭’里杜丽娘唱‘不到园林,怎么知春色如许’,昆曲的情境绝大多数和园林有关。我就盖这么个园子,给朋友们提供听曲和交往的一个精致而奢侈的平台。”叶放的祖辈毕沅修过“适园”,外曾祖父毕诒策盖过“毕园”,他们和修“狮子林”的贝家是世交。而叶放和贝聿铭、登琨艳等人同样交往很密,他认为,造园和演戏、游园和听戏,不光是一种文理上的缠绵,更是昆曲传承方式里重要的一个环节,它更接近昆曲500年前的原生态。叶放对园林讲述的热情显然要多于对昆曲的,不难看出,他一心要恢复一个姑苏大户人家的荣光。

  “昆曲里面举手投足、眉来眼去的精致,要人放下尘世凡念全身心体会。”以至于苏州文联作家陶文喻始终怀疑,远离了那个时代,昆曲在如今的苏州已经没了土壤。但他也承认,“事实上,总有一些大户人家在延续这个艺术奢侈品的香火,如同苏州城绵绵不断的贵族气质和精致生活。”

  《长生殿》戏剧总监、总导演顾笃璜就是这样大户人家的子弟。他学的是话剧却痴迷昆曲,几乎一辈子在和这个奢侈品打交道。顾的父亲是无锡蠡园的主人,解放后把园林交给国家。昆山昆曲研究会副会长程郑旅告诉我,被视为近代昆曲复兴三剂强心针“第一剂”的“昆曲传习所”,就是1921年由顾的伯父顾公可、贝家叔祖贝晋眉和拙政园主人张紫东等八个苏州人和另外两个昆山人共同发起的。“当时十个人每个人出资1000大洋,这样投入已经相当大了,但资金上后来还是有问题,传习所又过户给穆藕初,穆是当时江南纺织业的大亨,酷爱昆曲。”顾笃璜说,“穆藕初接手昆曲传习所最开始的想法是把传习所的学生留在他的企业里,毕业后半工半艺,这样把昆曲养起来。”然而没过几年,穆藕初破产,无力养活这些学生,不得已把传习所转手给他的两个资本家朋友,改由他们投资。

  顾笃璜说,无论在历史上还是现在,养昆班都需要相当庞大的支出,“戏本考究,戏服精巧,这些都要很大的成本来维持”。他说,古代苏州织造府的戏班是用税银养的,为了给宫廷输送演员。昆曲传到扬州,扬州富甲一方的盐商很多,他们每年也花大量的钱在戏曲上,养戏班,这是因为商场要和官场联系,昆曲某种意义上成为一种社交工具和权力符号。而少数私人养得起戏班的大户人家,家班则是纯粹供私人享用的奢侈物,是一种彰显财富的极端符号。顾说,“李渔的家班很有名,不过他是进行商业性赢利目的演出的”。

  随着昆曲明星的出现,昆曲逐渐成为一个高收入行业。顾笃璜介绍,俞振飞当年只是跟他的父亲俞粟庐学昆曲,和俞粟庐一样一直算是个票友,后来在上海被程砚秋看中,选他为徒,成为职业演员,“俞振飞下海在那个时候可真是个大风波,对于那样人家的子女,很少有唱戏的”。顾说,不过对俞振飞来说,现实的诱惑是唱戏收入实在是太高了,“梅兰芳到上海一次,演出一个月至少有2万块钱的收入,而当时一个高级白领的月工资不过100块钱”。

  传习所成立后昆曲最显赫的一次露面是抗战胜利后梅兰芳在上海的公演。程郑旅说,那次上海美琪大戏院一连四天昆曲,戏码贴的是《刺虎》、《思凡》、《断桥》,还有《游园惊梦》,俞振飞演柳梦梅,梅兰芳演杜丽娘,苏州昆山一带的有钱人都赶到上海去看戏,不光场场爆满,黑市票价炒到一根黄金一张。这次昆曲公演在白先勇幼时的记忆里留下过金碧辉煌极度奢侈的印记,“那一段‘皂罗袍’的音乐,以及梅兰芳翩翩的身段,深深印在我的脑海里”。“当时是上海首轮剧院的美琪正门是一弯弧形的大玻璃门,镶着金光闪闪的铜栏杆,气派非凡,领位的是一些金发的白俄女郎。”

  [1]  [2]  [3]  [下一页]

  相关专题:三联生活周刊

    声明:本稿件为《三联生活周刊》独家提供新浪网,如需转载请与《三联生活周刊》或新浪网联系。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