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世界艾滋病日专题 > 正文

艾滋病:一个医学与社会相碰撞的话题(图)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3日15:24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艾滋病:一个医学与社会相碰撞的话题(图)

图为执行世界卫生组织推广项目的武汉市黄陂区卫生局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艾滋病:一个医学与社会相碰撞的话题(图)

图为防治艾滋病工作人员在初筛实验室的情形


  楚天广播电台《事事关心》

  长期以来,在老百姓的眼中,艾滋病是一个讳莫如深的字眼,似乎离我们很远、很远。殊不知,艾滋病已经开始从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而武汉作为中国内陆的特大城市,普通市民对它到底了解有多少?艾滋病又离我们的生活究竟有多远? 时值艾滋病防治日前后,记者来到我国推行世界卫生组织“安全套百分百推广”项目的试点地区——武汉
市黄陂区,对普通市民和相关卫生机构进行了探访,所见所闻,喜忧参半,记者不免有几分惆怅。

  一、惊人的数字

  中国自1985年首次报告艾滋病例以来,艾滋病以平均每年30%—40%的速度增长,加上流行的诸多因素,艾滋病将其魔掌伸向了社会的每个角落,业已成为一个严峻的公共安全问题。甚至有人曾放言:如不加重视,也许下一个被感染艾滋病的就是“你”。

  武汉城市常住人口约在千万人左右。1988年发现首例感染者,现在艾滋病开始已走近武汉人的生活。武汉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周旺此间透露:“对武汉市构成威胁,始于九十年代末期,外来流动人口在武汉市首先被发现有艾滋病感染者。不久,我们发现武汉市居民当中也有艾滋病感染者,之后逐年增加。而近几年新发现的病例却几乎成倍增长,尤其是今年以来,武汉市本地居民增长的速度达100%,增长的速度实在太快了。”

  据一项权威报告显示:截止目前,武汉市累计报告的艾滋病病人及感染者有337例,其中武汉市本地居民感染者有72例,数字确实惊人。

  二、潜在的威胁

  目前,艾滋病已到了从高危人群向普通民众传播的临界点。卫生防疫的工作人员虽然作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但收效甚微,发现的只是实际很小的一部分,比例是1:4,即:发现的仅占20%,而隐蔽的尚未被发现的约占80%。

  这些本该接受监控的高危人群,却没有受到卫生部门的监控,而被淹没在茫茫的人海之中,成为潜在威胁。为此,武汉市在今年首次对过去被人们知之甚少的同性恋者实行监测,并通过特殊的手段取得了武汉地区这些人的小样本进行检测,当时就发现有HIV呈阳性的感染者,这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同性恋人群是艾滋病传播的高危人群,他们当中由于一些无保护的性行为,发生频率又很高,有向普通人扩散的危险。

  除此之外,武汉市还对孕妇进行免费检测,以阻断母婴传播。尽管对孕妇的监测是免费的,但也只能监测到了80%的孕妇,还有20%的孕妇是自行在家吃药打胎,或到小诊所做人流等治疗的,无法进行监控。因此,对公众的威胁依然存在。

  三、可贵的经验

  2001年,国家卫生部选择执行领导意图最积极、卫生资源和技术实力俱佳的武汉市黄陂区,由黄陂区悄悄承担了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特殊的任务,在娱乐场所“安全套百分百推广”项目。当时,世界卫生组织在中国只选择了武汉黄陂区、江苏晋江市两个试点。记者采访了全程参与此项目的武汉市黄陂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艾滋病防治科副科长邓卫中。

  他介绍,当时推广此项目存在“三难”:一是人员难接触。要想接触到从事性服务的人员非常难;二是场所难确认。特别涉及娱乐场所,由于是生意隐蔽,怕治安处罚、怕隐私被曝光,没有一家娱乐场所愿意承认自己从事性服务的。国外对从事这一行业的人员称为“性工作者”,而我们国家是地下的。三是治疗难。先是找从事性服务的人员很不容易,即便找到了他们,他们也会拒绝接受卫生防疫部门的预防,治疗就更谈不上了。

  面对这一现状,黄陂区卫生工作人员临难不畏,第一次上门被阻,就去第二次、第三次,对这些从事性服务的人员做细致的工作,并诚心劝告对方,终于赢得了他们理解。邓卫中说,有时工作反反复复,最多的一家已做了十多次工作。

  黄陂区项目推行过去了3年时间,取得的成效又怎样?鉴于项目推行前后在黄陂区至今尚未发现一例HIV阳性感染者,只能用性病来评价,如衣原体、梅毒等。2001年黄陂区的性病感染率为35%,现在下降到18%,这得益于世界卫生组织和卫生推广项目的功劳。

  记者在黄陂区一家娱乐场所暗访了几名从事性服务的工作者。

  记者:“你对客人戴安全套怎么看?”

  女:“我们当然是120%的愿意。”

  记者:“一般客人戴安全套的比重有多大?”

  女甲:“能达到90%以上。”

  记者:“如果客人有不带的话,你会不会给他?”

  女:“有70%的客人自己要求带。”

  目前,黄陂区在娱乐场所推广“安全套百分百”项目已得到世界卫生组织的高度评价。今年8月,武汉市专门认真总结了黄陂区的经验,并在娱乐场推广了这一项目。

  艾滋病的客观存在是个不争的事实。武汉市黄陂区卫生局局长张水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作为医疗部门感到困难最大的是经费问题,艾滋病的预防工作没有经济来源,政府应该加大投入。此外,还缺乏一个有力的综合部门对它进行监管。政府各有关职能部门必须密切配合,提高执行力,共同做好这个方面的工作。

  武汉市疾病控制中心副主任周旺建议:艾滋病的预防工作不仅仅是医学问题,更是一个社会问题。医疗卫生只能是从生物学角度来考虑这一些问题,但艾滋病传播跟社会的方方面面紧密相关。因此,除了需要政府支持、部门联动之外,社会公众也应积极地行动起来。防止艾滋病并非一朝一夕,要常抓不懈。

  背景新闻:“AIDS”为何物?

  艾滋病是英语“AIDS”中文名称,AIDS是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的英文缩写,它是由于感染了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简称HIV)后引起的一种致死性传染病,HIV主要破坏人体的免疫系统,那么普通民众对它的了解有多少呢?记者在武汉街头进行了一次随机采访。

  女士甲:“我理解的这种病,就是经过了不正当的性行为,没有注意到自己采取防范措施而引起的,是完全治不好的病,好像和艾滋病患者共用马桶、筷子或者旅馆里的浴池,都会感染。”

  男士甲:“艾滋病是一种绝症,它主要是血液传染。吸毒的人得艾滋病的可能性大些,我觉得自己离它很远,所以还没有感到恐怖。”

  女士乙:“如果我知道周围有艾滋病,我认为一般都是唾沫方面的,其实也没什么。”

  男士乙:“我对艾滋病不是特别了解,只知道主要是通过男女之间性关系传播。”

  从中你不难听出,普通民众对艾滋病的了解并不全面,可以说是五花八门,而且普遍觉得艾滋病离他们的生活还很遥远。那么,艾滋病真的离我们的生活遥远吗?其实不然。有专家称:艾滋病有三个传播途径,血液传播、性传播和母婴传播,但是与之相关的有非常多的危险因素。武汉市最大的危险因素是通过吸毒、性传播,占45%的属与吸毒有关的,其次占30%是跟性传播有关。(记者黄前明、夏风华、见习记者桂霖、李环)

  相关专题:2004世界艾滋病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犬夜叉
封印的半妖犬夜叉
3DMM
温柔妹妹之3D篇章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