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京津塘高速陷入交通困境:设计先天不足规划滞后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06日05:36 北京青年报
京津塘高速陷入交通困境:设计先天不足规划滞后
在京津塘高速公路上几辆小轿车在重型货车的“围堵”下艰难前行

  设计时速120公里的京津塘高速公路,目前平均每天有6个小时车辆只能以低于60公里的时速行驶。平均通过全程的时间达130分钟,比2000年增加了55分钟。昔日的“黄金通道”,缘何陷入今天的交通困境?

  道路现状车流量高峰时达12万多辆

  京津塘高速1988年开工,1993年全线建成。由于连通了我国北方经济中心,从通车时便有“黄金通道”的美誉。

  京津塘高速公路经营管理方华北高速公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华北高速”)总经理董平如介绍,这条路当年严格按国家标准设计建设:双向4车道,路宽26米,紧急停车道宽2.5米。而记者从天津市市政工程局了解到的情况,现行国家高速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双向4车道高速公路的路宽应为28米,其中紧急停车道宽度为单侧3.5米。虽然不能凭现行国家标准指责16年前开工修建的路,但京津塘高速存在先天不足毋庸置疑。

  天津市交管局高速支队统计,近一两年,因为在紧急停车道上停车、后面司机没注意而发生的交通事故,占事故总量的40%。副支队长赵仁义说:“为什么会这样?因为一般大货车车体宽2.5米,停车时势必占用部分行车道,自然影响后来车辆行驶速度,甚至造成事故。而且现在上路的车辆中40%是货车,晚上10点以后货车比例更是高达90%。”他介绍,现在京津塘高速车流量高峰时达12万多辆。

  天津市市政工程局规划处钱世元工程师介绍,11月初交通部主持的京津冀三省市协调会,已初步确定将来京津间将有三条高速通道相连,到2020年三条通道建成后,京津之间将有24条高速车道,至少可以满足2030年以前的交通需求。

  对此,南开大学交通研究所陈华博士说,京津塘高速受当时历史条件制约存在先天不足可以理解,但相关部门对发展应有一定的前瞻。尽管现在新高速的规划已基本确定,但比照京津间的交通现状,新通道在规划时间上已明显滞后。

  专家提醒未来3年面临严峻考验

  有关专家提醒,要充分认识新高速路建成前,京津塘高速公路可能面临的交通压力。

  华北高速提供的情况,2001年京津塘全线平均日交通量为1.69万辆,2003年是2.08万辆,但今年前10个月,日交通量已达2.66万辆。而且估计这一数量会维持一段时间。

  陈华说,京津塘高速公路的压力来自于周边交通设施的可替代性差。目前京津间铁路运力有限;京津公路路况差,并已出现拥堵;车辆绕行京沈、津蓟高速公路要比走京津塘多40多公里,小车收费单程高出30多块钱。这种情况下,未来3年京津塘高速公路仍将是这一地区主要高速通道,车辆将不断增加。

  陈华强调,京津塘高速公路的最大难题是车太多,听任车辆无限制上路,再好的设施和管理都会不起作用,重要的是要减少车辆。如果能根据交通量变化,提高这条路高峰时段和高峰日的收费价格,将有助于分散车流,抑制不必要的交通需求。

  高速公路管理体制错位

  目前我国高速公路通车里程已达3万公里,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2位。高速公路建设完全达到世界水平。但现代化的交通并没有与之相配的现代化管理。

  陈华说,与普通公路不同,高速公路是个封闭体系并靠收费运营,从市场经济角度其承运人是个经济主体,应该拥有自主经营权利并为所提供道路的安全、高速、通畅负责。交通管理部门只需严格监管承运人的权力,维护社会公众利益。

  但我国高速公路管理的现状是:承运人只有道路养护和收费权力;本该对其进行监管的交管部门却亲自承担起决定道路开关、准许车辆进入、疏导交通、减少事故等具体管理职责。承运人和监管部门职能错位的结果,是上路的车越多承运人收益越大,还不用为通行质量下降负责,自然也就没有采取措施、增加投入以保证道路安全、通畅的积极性和紧迫感;交管部门陷入具体管理,又形成事实上对承运人的监管真空,这样当一条路的事故和伤亡数量超过平均数和正常值时,无法界定承运人的责任,最终变成谁都不负责任,损失只能由社会公众承担。

  陈华提醒,维持现行管理体制,即便京津塘间将来会有更多的高速公路,当车辆增加到一定程度时,今天的情况还会重演。 摄影/新华社记者王晔彪 作者:邹兰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深圳健力宝获中超冠军
意甲德比言和
2005中国国际时装周
男人为什么喜欢车
女人与车的美丽约会
警惕房屋销售十大陷阱
北京12月新推楼盘一览
娱乐风月图鉴
刘翔自传:我是刘翔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