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4台湾“立法委员”选举专题 > 正文

台湾“立委”选举泛绿败北 台独分子遭重挫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15日14:30 环球时报
台湾“立委”选举泛绿败北台独分子遭重挫

12月11日,台湾民众围在电视机前,关注“立委”选举结果。(美联社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泛蓝过半,泛绿受挫

  台湾地区第六届“立法委员”

  选举结果12月11日晚上揭晓,在总共225个席位中,泛蓝阵营的国民党、亲民党、新党抢下114个席位,泛绿阵营的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获得101席。泛蓝过半,继续主导“
立法院”,泛绿则受到挫败。

  根据岛内选务部门的统计,此次“立委”选举,有资格的选举人数近1656万,投票人数近980万,投票率59.16%,创下四届“立委”选举的最低纪录。从各政党得票数来看,国民党小幅增长,民进党有所下滑,亲民党与“台湾团结联盟”萎缩幅度不小。

  选举结果出炉后,许多泛蓝支持者聚集在国民党中央党部前欢呼庆功。晚上8时刚过,国民党主席连战宣布将推荐国民党籍的“立法院副院长”江丙坤“组阁”,希望陈水扁能够“尊重新民意”。亲民党主席宋楚瑜说,泛蓝过半说明人民不需要“急独制宪”,也不愿意把钱花在打仗上。

  败选打乱了民进党的阵脚,陈水扁把民进党的人马召集到他的官邸开会,研究对策,直到晚上10时才召开记者会。只见民进党成员人人脸色阴郁,个个作谦恭状,陈水扁为选举结果致歉,表示愿负完全责任。民进党正副秘书长张俊雄、李应元宣布为败选辞职下台。据消息人士透露,面对各方压力,陈水扁可能在明年2月辞去民进党主席职务,由于怕各方受震动太大,就没有选择在选举当晚公布。

  陈水扁阵营为什么输了

  第一,“台独”行径不得人心,此次选举结果可看作是民众对“制宪公投”投了反对票。美联社12月11日以《台独政党败选》为题对此次选举作了报道,称选举结果有利于缓和两岸关系。

  选举结果揭晓的当天晚上,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在第一时间联机报道。CNN驻台北特派记者齐迈可评论说,泛蓝过半,代表台湾民众不认同陈水扁倾向“台湾独立”的路线,而这个结果等于是对陈水扁“公投制宪”的主张投下了反对票,这会让陈水扁“制新宪”的目标变得更加困难。齐迈可报道说,陈水扁本想利用选举结果,让台湾一步步和大陆分离。没想到,绿营没有过半,国民党、亲民党的反对派阵营反而赢得了“立法院”的控制权,这对陈水扁来说是“一个重大的挫败”。CNN主持人当时问他,这结果对大陆和美国来说是不是如释重负?齐迈可回答说,我想这样说是正确的。对美国来说,现在形势简单多了。特别是近来华盛顿方面对于陈水扁的立场,越来越感到头痛,美国希望陈水扁的政治立场更温和点,但他就是不听。

  一名台湾出租车司机说,陈水扁只关心权力,不关心民众,他口口声声说要“拼经济,大改革”,实际是“拼中国、搞台独”。我们两岸是一家人,大家合作起来做生意就好了嘛,搞什么“正名制宪”。设身处地想想,假如高雄今天要独立,你陈水扁会答应吗?你也不会答应,那同样道理,今天台湾要“独立”,大陆当然不同意。你阿扁有民意,大陆就没有民意吗?

  第二,民进党腐化太快,“子弹总统”的阴影挥之不去。记者采访了一些岛内人士,发现他们对民进党此次选举受挫的原因,还各有一些深刻的见解。高雄的一位人士说,民进党对岛内民主政治的发展曾经作过贡献,所以当年他也支持过民进党。但自从取得政权后,民进党却不思进取,腐化堕落的速度惊人。在他们的不良示范下,台湾社会失去了公平正义的氛围。比如,从前公职人员只有兢兢业业,才能有提升的机会,现在卖力工作根本没有用,你必须效忠绿营,另外,最好还要跟吴大小姐(吴淑珍,陈水扁太太)、陈大官人(陈水扁)攀上关系。岛内民众看透了他们的嘴脸,因此用选票来表达自己的取舍。有两名从事电子信息业的台北年轻人认为,这一次选举还了连宋一个公道。他们说,民进党在“总统”选举时搞小动作,靠两颗子弹当选,人家有疑问,他们就批人家“输不起”。现在看到了吧,那些在“总统”选举时受他们蒙蔽的人终于有机会纠正一下自己当初的错误选择。

  第三,绿营内斗伤害了整体竞争力。民进党和“台湾团结联盟”在选前互相拆台、抢票,为绿营的败选埋下了伏笔。选举是很复杂的一件事情,议题主张很重要,技术层面也很重要。这次泛蓝过半,泛绿挫败,跟提名、配票、候选人的弃保等都有相当程度的关系。

  [1]  [2]  [下一页]

  相关专题:2004台湾“立法委员”选举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