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专题 > 正文

组图: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画中有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23日10:59 城市快报
组图: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画中有

红酥手 黄藤酒 满城春色画中有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组图: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画中有

用纯银线绣制的霞帔


组图: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画中有

“梢蓝点翠”的头饰制作手法,现在已经绝迹。


  记者王志辉/城市快报

  圈里人都知道何志华收藏衣服,清朝的官服、民服,民国的民服、各地的“小鞋”,应有尽有。孰不知,何志华还收 藏着数目众多的首饰。用何志华自己的话来讲,就是“服饰,服饰,有了衣服就有了饰品。”

  何志华打开了几个秘不示人的蓝盒,一排排、一件件具有清朝满汉风格的头饰和首饰展现在记者面前。

  头饰样式美

  满族发式头饰独具特色,特别是满族女子的头饰,雍容华贵,落落大方。清代,满族服装居“国服”地位,在中国服 饰史上写下了重要篇章。

  满族妇女在成年前,只梳一根单辫垂于脑后,辫梢上缠一红头绳,前额剪成“刘海儿”,并常以金银、珠宝制成别致 珠坠角,系于辫梢上,随辫摆动,以示美观。满族已婚妇女必须绾发盘髻,中间横插一根银制的扁方,称“高粱头”。其中最 典型的是梳“两把头”,将头发束在头顶,编成“燕尾式”,长头发在后脖颈上,并戴上扇形发冠,这种发型称“旗头”、“ 京头”。

  满族妇女喜鲜花,并喜在头发上插金银、翠玉等制成的压发簪、珠花簪。自古以来满族妇女就重视发式头饰,并且从 不缠足,故有“金头天足”之美誉。

  在何老展示的头饰当中,记者发现,当时的头饰几乎都有一层蓝色的“颜料”,何爷说:“其实这是一种制作工艺, 叫‘梢蓝点翠’,这层蓝色是一种鸟的羽毛,经过特殊工艺贴在头饰的表面,现在这种工艺已经失传。”

  大“扳指”

  满族作为曾经统治中国长达二百多年的少数民族,其文化至为丰富且流传甚为绵长。在其与汉族逐渐融合的过程中, 彼此之固有文化融会贯通、相得益彰。

  原属于满族特有的首饰———扳指与戒指,则颇值得玩味。

  扳指亦指“板指”,又称“班指”或“梆指”。为满族男子套于右手大拇指上之短管状饰物。据考证,出于实用而始 制此物。满族八旗子弟行成人礼前,照例要到本旗弓房锻炼拉弓,由“一个劲儿”(二十市斤拉力)循序渐进为“二十个劲儿 ”甚至“三十个劲儿”。拉弓时佩戴扳指,借以保护手指并可减少手指运动量,所以八旗子弟对此物甚为重视,人手一枚,因 而成习。

  本是辅助习武的扳指,由于满汉两族广大男士的欣羡,竟使之成为一种极为时髦的佩饰品,上自皇帝与王公大臣,下 至满汉各旗子弟及富商巨贾,虽尊卑不同而皆喜佩戴。

  普通旗人佩戴的扳指,以白玉磨制者为最多,贵族扳指以翡翠为上选,其色浑澄不一且花斑各异,满绿而清澈如水的 价值连城,非贵胄而不敢轻易佩戴。以其大小厚薄论,又有文武之分,武扳指多素面,文扳指多于外壁精铸诗句或花纹。

  何爷收藏的多为素面扳指,另外,扳指还有“盒”,在不佩戴时便将它放于盒内,系于腰间。还有,人们常看到电视 剧里满族妇女手指佩戴的银质“指甲”,其实是保护长指甲在劳作时不折断的护甲,并在上面雕花,时间长了就成为一种手指 饰品。

  凤冠霞帔

  “凤冠霞帔”人们都听说过,可是真正见过的却没有几个。何爷向记者展示了一套自己珍藏多年,从不示人的“凤冠 霞帔”。记者看到,所谓凤冠,是一件主体由铜打制而成,再经过“镏金”工艺处理的“帽子”。何爷说:“这是一件当时妇 女结婚时的重要饰物,上面的种种花形和动物,代表了人们对新娘的美好祝愿。而‘霞帔’其实就是一件衣服,大多是一些高 官的夫人在一些重要场合穿着的。”记者看到,霞帔的主画面是两条由纯银线绣制而成的“双龙戏珠”,衣摆处也是用纯银线 制的“海水江崖”,代表着江山永固,一统万年。领到肩是云彩图案,俗称“如意头”。有绊带,下摆是五彩流苏,整体上感 觉是雍容尔雅,衣服的外缘是用平金绣水法绣制的蝴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

  老明信片定格老天津

  照相机还没有进入中国的时候,人们要想记录一些丽人美景,只能靠手中的毛笔,画出水墨丹青,表达情意。等有了 照相机,这个新鲜“玩意儿”咱国人还没多少人碰过,外国人倒是留下了许多当时天津的街头美景,随后制成了明信片寄回了 自己的国家,虽然漂洋过海,但也留下了天津卫当时的风土人情。“我这些小巧玲珑的明信片,集知识、史料、艺术于一体, 由于图片上的一些建筑和风貌现在已经荡然无存,所以这些明信片在反映天津社会生活方面的价值,是一般史书所不能替代的 。”叶崇德先生收藏了许多晚清民国时期反映天津城市面貌、风土人情的明信片。这些明信片题材广泛,可以说是天津的“百 科全书”,从这些明信片中可以看到大量晚清民国时期天津地方史的内容。一张张明信片,记载了天津近代社会以及城市的变 迁史。

  翻阅这些老明信片,一个直观的感觉就是这些明信片设计非常精美,可以说是当时的摄影技术和出版技术的完美结合 ,一幅幅优美的画面,展现了晚清民国时期天津五彩缤纷的世界。这些明信片中,黑白的,线条优美,高贵典雅;彩色的,更 加贴近风物的本来面貌,鲜艳华丽。

  标志性建筑当主角

  “北京四合院,天津小洋楼”,这句话形象地总结了天津在晚清民国时期的城市风貌。租界是帝国主义侵略的产物, 但这些独特的洋楼建筑,也让天津成了名副其实的近代世界建筑展览馆。老明信片中,反映这些洋楼建筑风情的内容很多,明 信片上的老照片,为现在保留了许多已经消失的建筑风貌。加上当时天津有九国租界(美租界后来与英租界合并),这些国家 在天津都按照各自的习惯发行了各种明信片,每个租界的建筑自然也就是明信片的“主角儿”。明信片本身的规格、格式、图 案等等也不尽相同。

  叶老根据这些明信片反映的建筑内容,按照时间顺序集中在一起,这样能够看到每一个建筑及其周边地区的发展变化 。百货大楼的风貌就是其中之一。

  收藏的这些明信片中,亮相最多的是建于1890年的戈登堂以及维多利亚公园的照片,这些不同年代的明信片从不 同角度拍摄了戈登堂及其周边建筑。原本安放在海光寺的大钟已经出现在了维多利亚公园内,据叶老介绍,这口钟是1878 年制造的,1881年放置在海光寺内,1900年以后放到维多利亚公园内。此外,现在的和平路的老照片,也都上了明信 片,其中还有许多现在已经不存在的租界标志性建筑。

  民风民俗印象深

  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天津的城市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同时,也有许多的民俗正在悄悄地离我们远去。伴 随着这些消逝的民俗,许多行业现在也已经不见踪影,虽然在一些地方的文献中,我们还能够看到时代的印痕,但要完全找到 晚清民国时期天津的风物景观,却只能借助一些老照片,而这些老照片就再现了昔日的天津风情。

  相关专题:天津建卫600周年纪念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圣诞节
圣诞和弦铃声专题
3DMM
养眼到你喷血为止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