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常庄 | ||||||||||||
---|---|---|---|---|---|---|---|---|---|---|---|---|
http://www.sina.com.cn 2004年12月31日17:02 南方周末 | ||||||||||||
![]() ![]() 宁西铁路的话题,在小常庄已冷了下来 从1998年起,本报在中国的大地上选取了3个点,试图通过连续观察10年的方式,记录中国正在发生的巨大变 化。今年是这一行动的第7年。 中原的一个村(河南省唐河县小常庄),川西的一个镇(四川省彭州市白鹿镇),沿海的一条街(福建省晋江市安海 镇成功路),这儿与那儿,新面孔和熟面孔,一切都在悄悄改变,不变的是人们的热情。
工业区带来新梦想 说到唐河这个农业大省里的农业大县的工业化程度之低,过去曾有人这样形容:全县冒烟的地方一共只有两处:一处 是宾馆,一处是火葬场。 尽管艰难,唐河县的工业化进程还是缓慢地开始了。 2004年,县里的开发区规划覆盖了8000亩土地,其中351亩属于小常庄。村里已有数十家农户与开发区签 订了租赁合同,每年每亩租金360元,还有40.5亩土地被征用,工业区的框架路正在施工。 许多年来,小常庄只有连片的青苗;如今,整块的绿色中正被缀上一条暗黄的带子。卡车来来去去运送施工材料,小 常庄背靠的三夹河河滩沙场也忙得不亦乐乎。 厂子陆陆续续开起来了,现在能看到的是明胶厂和塑编厂。村里超过200人在开发区找到了事做。“男的女的都有 ,吃罢饭骑上车子到厂里,给钢架刷防腐漆,一根管子15元,一天怎么也有几十元进账,不到田里下力气了,合适哩!” 惠文喜是村子里最早与工厂打交道的人之一,“他们先是租我的房子,后来觉着合得来,就叫我去包工程。” 如今,惠文喜的妻子在厂里当保管员,每月工资400元,正式开工后会涨到600元。 “手机是厂子里给俺买的,说是有事好联系。”惠文喜腼腆地说出自己的手机号码。他的身后,堆着今年收割待售的 3000斤玉米。 明胶厂和塑编厂即将正式开工,全村有200多人报了名,“离家近,啥都不耽误”。 工业,给这里的人们带来了全新的梦想。 冷下去的和热起来的 午后3时,一辆运煤的火车沿着宁西铁路小常庄和大常庄的边界处,呼啸而过。 可对于小常庄来说,铁路,已是一个“冷下来”的话题。 宁西铁路是2004年1月1日正式通车的,目前过往的均为货运列车;新一年的元旦,客运列车也将开通。 这条铁路,加上比邻村庄的312国道,已使小常庄成为这里毋庸置疑的通衢之地。 这一年里,农业税下调了3个百分点。小常庄去年的农税任务是23万多元,今年则不到1.4万元。 李冬祥说:“今年可真轻松了:各组年终时候把我叫去,账一算,万把块钱,当天就能完事。要是以前,怎么也得耗 个几天功夫。” 李冬祥是村里的文书兼报账员,人们还是叫他“会计”,他小声补充了一句:“税费改革以后都叫报账员了。” 书记和村主任依然是傅军杰和吴全军。 村委会的黑板上写着2003年的财务公开数据,白色粉笔字的印记,如今已像蠕虫爬过留下的浅痕。 没有人在这块黑板前停留。而大部分时间里,村委会的铁门是锁着的。 过去一年,小常庄有4对新人结婚,10多个孩子出生,9人亡故,60岁以上的老人在全部人口中所占的比例升高 了“1个多”百分点———小常庄与周围的世界一道,渐入老年化社会。 萧索的冬日里,村舍中难得见到人影,“都出去找活干挣钱了”。 再过几个月,一批新移民将从遥远的丹江口迁来———今年7月间,“南水北调”工程移民办的人到村里来过,他们 相中了这里一块十余亩大的地方,准备安置130名丹江口移民。 工业区就要成型了,与小常庄相伴多年的312国道如一条重要的血管般活络起来。 眼下,有十六七户新房正在抓紧施工———全部在国道沿线,“都是看准将来的发展呗”! 更多的人则期待着,在新的一年中实现当工人的梦想。 再也没有步调一致的生活轨迹。“以后咱这都是郊区了,也有点小市民那意思了。”李冬祥笑道。 不再“统一”的村庄 “这边,60厘米,排水;这边,1米宽,喂食;横着,再1米宽,是人行道,也是狗行道。” 说到“人行道”和“狗行道”时,惠建民格外抑扬顿挫。他在一片空旷的地上比划着———这里是刚刚规划好的新猪 栏,砖块已备好,打算春节前就完工。 惠建民说,明年要把养猪场的规模扩充到200头左右。话一出口,妻子赶忙打断。李冬祥笑呵呵地打趣:“怕露富 哩。” 几百米外,惠建民家堂屋的旁边,24头小猪在精心圈好的猪栏里欢蹦乱跳。“三元杂交的,个头匀实着呢!去年下 料还摸不准,出栏慢,今年摸索得差不多了。” 惠洼,小常庄最大的自然村之一,如今已有17户人家搞起了生猪养殖———这是今年最被看好的经营项目。 “干家啊!”离惠建民家很远了,李冬祥还在赞叹着。 “干家”,是对肯下力气、又懂门道的劳动者的最高赞誉。 复转军人常晓山瘫痪卧床,女儿常梅今年升入了高中。这次升学不简单:老师连续上门劝说了好几趟,并由学校垫付 了部分费用,这户贫寒之家才作出了这个决定。 屋里的墙上,常梅的奖状全是2003年12月以后获得的——必须不断地更新,裸露着红砖的墙壁才承载得下这个 乡村女孩的荣耀和梦想。 傅延宾3天前做了新郎。这个年轻人高中毕业后走过不少地方,现落脚在广东一家电池厂,做设备维护,每月收入2 000余元。新娘张菲丽是一年前别人给介绍的,现在跟傅延宾同在那家电池厂做工。 傅延宾家的两层小楼刚刚重新粉刷。小两口坐在纯平显示器前,跟着教学软件学电脑,屏幕上刚键入了这样一行字: “今天我们一定学会电脑”。 傅书金家的院墙顶上,飘挂着两排黑色和藏蓝色的布片——都是用旧衣服改成的。1999年,傅书金的大儿子因交 通事故成了植物人,如今依然一动不动地躺在木床上,僵挺的脖子挨着床褥下面的稻草垫子。那些飘挂的布片,就是他的“尿 片”。 在傅书金家里,看不到一件像样的家具。他外出找活干去了,他的老母亲守候在孙子身旁,逢人来便细数家中的苦处 ,急切询问来年能否被列入救济户。 “惠洼有几家出去包工程的,现在家底少说有百十来万哩。”人们啧啧而言。 而像惠玉庆这样40多岁的光棍汉,“生活已很难有什么大的提高,村里每年都得想办法往上报救济。”傅军杰说, “可一年救济个百十来块钱,也解决不了根本问题。” 机遇与灾祸,快慰与唏嘘,顺境与厄运,宽裕与窘迫———况味杂陈的村庄,越来越难以一言蔽之。 小常庄有15个自然村,最大的六七百人,最小的200余人。 全村3860亩土地上,如今有300多亩雪松,400多亩速生杨,棉花、芝麻、黄豆、玉米星星点点,家家都种 ;各种花卉苗木和药材则无法统计——早几年就有了广玉兰、百里香、樱花,今年新增的是紫薇和小白杨。 年内唐河县办了黄牛节,小常庄大的黄牛养殖户新增了三四家。但更被人们看好的是生猪养殖。黄牛大户常进春卖了 自己的黄牛养殖场,开始准备养猪了。 APP纸业集团在南阳设了厂子。这件54公里外发生的事,对小常庄却有着切近的影响———作为造纸原料,40 0余亩速生杨正嗖嗖地长起来。 还是这一年,小常庄新增各类车辆4部,有3户人家搞起了专职运输的营生。 再也没人给出种植什么、经营什么的统一指令;也再也没人能用一两句话将这片3860亩的田野形容透彻。 相关专题:南方周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