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际先驱导报专题 > 正文

我驻伊拉克大使夫人讲述在伊拉克的特殊日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06日16:27 国际先驱导报
我驻伊拉克大使夫人讲述在伊拉克的特殊日子

  我驻伊拉克使馆人员的合家欢,前排中为杨洪林大使,在其身边的是夫人陈珍美参赞。蒋晓峰/摄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10分钟用餐、10平米空间、70年代生活水平

  以政务参赞和大使夫人的双重身份协助中国驻伊大使杨洪林工作的陈珍美女士,日前接受了《国际先驱导报》专访。在本期及下期,她将向读者讲述她在伊拉克工作生活的特殊经历

  国际先驱导报驻巴格达记者、蒋晓峰、李骥志报道 在即将跨入2005年的最后几个小时里,中国驻伊拉克战后第一任大使杨洪林和夫人陈珍美以东道主的身份,热情邀请在伊拉克的全体中国人利用午间短短两三个小时到使馆临时馆舍共度佳节。

  宴会厅里,酒香四溢、歌声回荡,相信这与任何一个中国驻外使馆的情形相仿。但一窗之隔,驻伊美军与反美武装的枪声与炮声齐放,远处爆炸声与直升机的轰鸣声争鸣。这却不是别的中国使馆可以听到的特殊的新年“奏鸣曲”。

  吃饭都要全副武装

  当陈珍美参赞陪同杨洪林大使于2004年10月抵达巴格达履新时,没有往常的驻在国礼宾官的欢迎,迎接他们的是荷枪实弹、高度戒备的中国武警。一上车就得穿上防弹衣、戴上头盔。

  由于原中国驻伊拉克使馆在战争中遭到毁灭性破坏和洗劫,中国外交人员便把家安在了伊拉克“绿区”附近的曼苏尔饭店。

  陈参赞说,她清楚地记得迫击炮弹落到曼苏尔饭店院子里的巨响。两次爆炸地点离她就餐的餐厅一次比一次近。安全不再,不少人连就餐时也要全副武装,如同在战场一般。吃饭时经常有人把冲锋枪和钢盔放在邻桌上,它们好像成了餐厅的一部分。由于曼苏尔饭店的客人主要是美国CBS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和南非一家保安公司的雇员,大部分人在任何时候都是全副武装,甚至连饭店的工作人员都身配短枪以备不测,这无形之中大大增加了武器走火的概率。当熙熙攘攘的自助餐厅挤满扛着长枪,腰挂短枪的就餐者时,这里更像军营、靶场。

  无论是谁,在这样的餐厅都难以获得应有的就餐心情。使馆人员每次分两批到餐厅就餐,所有的行动都是快速的集体行动,为的是减少在“军营餐厅”就餐时的风险。一位武警战士说,陈参赞有一次从下楼就餐到回到办公室,总共用了10分钟。

  伊拉克不是中国,这里餐厅的饭菜永远千篇一律。对于来自饮食王国的中国人来说,长期吃单调的饭菜实在不好受。在巴格达,每天吃的是黄瓜、西红柿、牛羊肉、胡萝卜之类。最让人头疼的是餐具和生活用水不干净,因此引发的肚疼、肚涨、肚泄已经成了家常便饭,于是,从不吃生大蒜的她变成每餐必吃生大蒜。由于水和当地的食品受污染,食品又太单调,缺少维生素,她和使馆其他人员一样,经常牙疼、牙肿,生红痘、水疱、脓包,奇痒无比,苦不堪言。

  居所空气重度污染

  巴格达严峻的安全状况更限制了外交官的活动范围。陈参赞有跑步锻炼身体的习惯,但是在使馆暂住的曼苏尔饭店,自由行动往往已成一种奢望。使馆人员住在曼苏尔饭店某楼层的半边,里面只有不到20步的空间。陈参赞如若要走出第21步,那么她的身边必定会多一个贴身的警卫。在武警的保护下,她可以和使馆其他人员一起在一片供饭店员工休息的公共区聊作散步,但是这里也只够走80步。

  情况许可的话,还可以“享受”饭店后院走廊里的最后150步。但是饭店夹在频频遭袭的“绿区”和臭名昭著的海法大街之间,走廊上时不时出现流弹留下的弹头和弹壳。一有枪声和炮声,须立即折回到室内,按武警的话说就是“不得有误”。本应空气清新的河岸如今经常因为附近炸弹爆炸和汽车轮胎焚烧充满呛人的硝烟味。在室内,空气质量测试仪则长时间处于显示重度污染的红色警戒。

  进了室内,也并非万事大吉了。记得有一次在二楼散步时,突然楼道里警铃声大作,保安人员手持冲锋枪冲向大门口。原来是有盗贼趁夜色试图靠近饭店的围墙。经历了太多这种“突发事件”,陈参赞在谈及这些时语气已经变得很平静了。

  生活重回七十年代

  大使夫妇没有其它大使体面气派的官邸,只有一间面积仅10平米左右的卧室和办公室。“五星级”的饭店里只配备一台破旧的电视机,卫生间还停留在70年代的装修水平,没有通风设备。水箱里的水浑浊有异味,“大使的白衬衣洗过几次以后就变色了”,陈参赞说。虽然购买了洗衣机,但饭店龙头的上水系统与全自动的洗衣机不兼容,无法使用。“我们买了刷子洗衣服,好像又回到了70年代初”。

  有一样东西这里的外交人员都不能少——手电筒。巴格达如果有一天不停电,那才是重大新闻。饭店自备发电机,在例行停电时启动,但电压经常不稳,影响生活和工作。发电机因为不堪重负每隔2小时就要“罢工”一次,手电筒也因此成为他们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标配”。

  和屈指可数的全体在伊中国人一样,陈参赞和杨洪林大使利用聚会这个难得的时机放松了一下长期紧张的心情。陈参赞说,“今天是难得平静的一天,但平静的一天后往往预示着第二天更猛烈的爆炸”。看来,她已经找准了巴格达的规律。

  【链接】

  陈珍美 1952年出生于浙江省湖州市,1974年北京外语学院毕业后入外交部工作。1974-1976年在新西兰维多利亚大学进修。1977-1986年先后在中国驻苏丹、科威特使馆任随员、三秘和二秘。1986-1994年在外交部新闻司先后任信息调研处、新闻发布处、外国记者管理处处长,1995-1997年任新闻司政工参赞。1998年至2001年任驻英国使馆政务参赞。2001年5月至2003年随杨洪林大使到驻巴林使馆工作。2004年10月随杨洪林大使到伊拉克使馆任参赞。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