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今天的中国》专题 > 正文

节目实录:盘点2004之中国能源产业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0日16:02 《今天的中国》

 

盘点2004之中国能源产业

主持人:

我国2004年底出现21个拉闸限电电网和大面积“电荒”现象,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成了“电荒”最大的受害者。据国家电网公司预测,2004年全国用电量达到20910亿千瓦时,增长速度为11%左右,净增用电量约2070亿千瓦时。

解说:

 

据中电联最新统计,2004年1至11月,中国全社会用电量达到19460亿千瓦时,比去年同期增长15.1%,同期全国发电量同比增长15%。

 

然而即使快速增长的发电量仍然不能没足我国用电。据国家电网公司统计数据显示, 2004年缺电最严重的是上海、浙江、江苏、安徽组成的华东电网,全年缺电将达到1700万千瓦;广东、广西、山西、京津唐地区进入第四季度以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错峰用电和拉限电现象,全国预计缺电将高达3000万千瓦左右。

 

除全国大部分地区出现“电荒”外,2004年我国还出现“煤荒”、“油荒”等能源较为紧缺的局面。

 

主持人:

 

目前,中国正在加紧制订《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节约能源,控制高能耗产业的盲目扩张无疑将作为基本国策;同时,加大常规能源的勘探和开发力度,提高现有能源供给水平也是工作的重要一环;但更为重要的是,中国要积极开发天然气、核能,以及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使之早日实现产业化和具有市场竞争力。

 

解说:

 

2004年6月,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并原则通过《能源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04——2020年)》(草案)。《纲要》提出开发我国的新能源。

 

我国核电的研发起步于70年代,开始于80年代,90年代初取得突破性进展。1981年11 月,国务院批准了秦山核电站一期工程的自主建设,我国核电开始起步。

 

2004年,我国第一座自主设计、自主建造、自主管理、自主运营的大型商用核电站--秦山核电二期工程并网发电,开始有效缓解华东电网目前的供电紧张状况。秦山二核总装机容量为两台60万千瓦核电机组,总投资148亿元人民币。由于借鉴和吸收了国外成熟的技术,与同期建设的国外引进核电站相比,投资有较大的降低。

 

李永江

 

一号机组在2002年的10月15日,投入市场运行,二号机组在2004年5月3日,投入市场运行,样就标志着秦山二期工程的,一二号机组全面竣工,应该说一 二号机组全面竣工以后两台机组的运行情况是非常好的。一号机组目前它的负荷因子,达到了81.2%,二号机组今年的负荷因子有可能达到95%。这就充分说明了我们国家,自主设计的,自主建造的,核电站它的质量是好的,设计是合理的。

 

解说:虽然新能源的发展仍然面临成本、政策立法和公众意识等多方面的障碍,但在全球变暖、油价上涨等因素的推动下,新能源在替代传统能源方面有着巨大潜力。核电作为一种技术成熟、可大规模生产的清洁能源,将会有更大的发展空间。特别是在经济比较发达的东部沿海地区,发展核电将成为改善能源结构、减轻环境污染的重要选择。

 

解说:

 

作为21世纪世界核电发展最具潜力的国家,目前已经拥有了自己雄厚的发展实力。通过自主设计建造秦山一期、秦山二期核电站,以及与国外合作建造其他核电项目,我们形成了一支专业齐全、配套合理的设计队伍。通过自主开发和引进相结合,我们已经形成和掌握了较为完整的核电设计技术。相信随着技术进步,包括核电在内的新能源在不远的将来就会明显改变中国的能源格局。

 

解说:目前中国人均常规能源可采储量远远低于世界的平均水平,其中石油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只有2.6万吨,天然气人均剩余可采储量1000立方米左右,煤炭人均剩余可采储量只有90吨。到2010年,中国除天然气还能基本保持供应外,石油供需缺口约为1.7亿吨,煤炭约为2.6亿吨。然而随着中国新能源的开发,传统能源加快建设,预计在未来几年,中国电力供需矛盾将得到逐步缓解,2005年用电增长将控制在12%左右,2007年出现电力供需平衡。

[上一页]  [1]  [2]  [3]  [4]  [5]  [6]  [7]  [8]  [9]  [10]
  [下一页]

  相关专题:《今天的中国》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