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击日记 “幸运”到达亚齐(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6日03:10 海峡都市报 | ||||||||||
记者在班达亚齐中国救援队营地写这则日记时,是当地时间15日晚上8:15,即北京时间晚上9:15。在过去的24小时内,记者遇到了无数次的“幸运”,没有这些好运,我们不可能带着充足的精力和体力准时到达救援营地。 写日记时,记者刚刚搭起两个帐篷,并在两个帐篷旁挖了两个深深的排水沟,以对付当地随时可能到来的暴雨。 24小时前,在棉兰的我们也在为住所奔波。我们的目标是,找一个舒服的、能够睡个安稳觉的地方。然而,当地所有的酒店旅馆全部被各国救援组织、新闻单位订满。不过幸运的是,在努力了一个下午后,在棉兰的一个旅馆,当我们在前台询问时,刚好有客人签退,我们终于获得了一个舒服的住所。在这里,工作结束后,是1月15日凌晨4时,我们有了三天以来第一次高质量的睡眠。时间:5小时。 当地时间下午1时,棉兰机场。我们在等待登机。按照机票上的时间,飞机本应起飞了40分钟。但是,棉兰机场一半的空间划给了军用基地,民用运输非常紧张。为我们翻译的刘先生说,在这里,班机推迟起飞非常正常,而且一迟就是三五个小时,他就曾经遇到过一次8小时的延误。我们暗暗着急,担心不能顺利到达亚齐。又是非常幸运。13:45,我们终于登上了飞机,而且飞机只在跑道上耽搁了1个小时。延迟得不算太多,否则我们也不可能现在向福建的读者发稿。 当地时间15:40,亚齐机场,拥挤繁忙。一下飞机,我们就看到机场出入口铁丝网后成群等待离开亚齐的灾民。走在我们前面的,是几个法国救援组织的成员;在我们背后的,是同样刚刚到达亚齐的外国通讯社记者。和我们一样,他们一下飞机就开始捕捉镜头。 在机场外的围墙上,密密麻麻地贴着寻人启事,有个人生活照,也有“全家福”,“全家福”中,失踪人口的头像上做了特别的记号。几乎所有的寻人启事都以相同的句式结尾。翻译刘先生说,它的意思是“无论生死,有消息请拨打以上电话,万分感谢!” 从机场出发,我们租了一辆小货车,前往机场旁的赈灾大本营。这里各国国旗飘扬,但我们不知道中国的救援队在哪里,司机似乎也很盲目地在营地里穿行。直到翻译刘先生眼尖,大喊一声:五星红旗!我们几乎没有多绕一点道就顺利找到了中国救援队营地。 到达营地后,第一件事就是安营扎寨。救援队员提醒我们:你看这天,随时可能就是一场暴雨,你们要设帐篷,得快!接下来的三小时,我们忙碌于搭设帐篷,第一个刚搭起来,排水沟还没挖好,雨来了。我们非常紧张地将相机电脑迅速搬到帐篷内,心里暗暗叫苦:如果另一个帐篷搭不起来,我们将一夜无处可眠。 幸亏天公作美。这场雨只持续了几分钟,而且很小。虽然很累,但我们开心:顺利架起了帐篷,终于有了个安身之地。天已经黑了,我们的采访刚刚开始。写日记时,采访组的成员默念:愿这样的幸运伴随在我们和我们国家的救援队身边。
相关专题:印度洋地震海啸造成重大伤亡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