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竞报》出报专题 > 正文

专家讲解登陆南极四大杀手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19日05:01 竞报

  昨天凌晨3点16分,中国第21次南极冰盖昆仑科学考察队成功抵达被称为“不可接近之极”的南极内陆冰盖(DOME-A)的最高点,为了实现这一壮举,队员们克服了重重困难,其中,高山反应、西风带、冰裂隙、地飘雪是最难对付的。下面我们就听听几位到达过南极冰盖边缘的人讲讲他们是如何战胜这极地“四大杀手”的。

  其实普通人去趟南极也不是遥不可及的事,所以,我们还为有着超强好奇心和勇气
的人们设计了一次南极之旅的方案。

  高山反应

  在即将登顶的1月8日,冰盖科考队机械师盖军衔感到胸闷,血压过低。童鹤翔诊断他极可能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绞痛,有生命危险。在他的坚持下,1月8日凌晨1时30分,冰盖科考队与位于南极点、距离1000公里的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取得联系,美国极点站随即出动飞机,将盖军衔接回科考站治疗,他因此与登顶壮举擦肩而过。目前,盖军衔的身体状况基本稳定。

  从答应入队到出发,盖军衔经历了痛苦的过程。先是下功夫减肥,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里把体重降了近5公斤;去年8月份,在天山冰川进行带器械训练期间,他完成了攀爬、救援、救生等一系列训练项目,并通过了四轮严格的体检。即使这样,老盖还是产生了高原反应,并且提前扯回。可见高原反应的“威力”巨大。

  高山反应症状

  一般进入南极冰盖的人都会出现高山反应的症状。凡急速进入高山地区,或在高海拔山区居住期间,由于对缺氧不能完全适应而发生头痛、心慌、气促等症侯群,统称“高山反应”。该症状对身体器官没有实质性的损害,一般在一周左右即痊愈,亦有少数持续达数有者。持续三个月以上称“慢性高山反应”。

  应对高山反应首先应该减慢行进的速度,让身体有足够的时间对低氧压进行调解,此外还应该调整呼吸,把呼吸和步伐协调起来。大量饮水对防止和减轻症状也非常重要,这样在有利于排尿的同时还可以缓解血液碱性。饮食方面,应该注意减少是品种的盐分,多吃碳水化合物也非常有帮助。

  盖军衔:本次科考途中因高原反应撤回的机械师,是第三次参与南极考察,也是他第二次深入南极冰盖。

  西风带

  西风带又称暴风圈,位于南纬45度~60度之间,是赤道上空受热上升的热空气,与极地上空的冷空气交汇的地带,极易形成气旋,常常是一个气旋未完另一个气旋已经生成。由于这里常年吹刮西风,海区里风大浪高流急,航行的船只在这里犹如小球一样,被大浪不断地上下剧烈颠簸,险象环生,根据记载,西风带终年刮着平均风力8级的大风,风大涌浪就大,终年浪高在7米以上,浪高最高可以达到20米。

  去南极乘船在驶出特尔顿港不久,便会来到让人心悸的“西风带”。

  “飘”西风带时,如果所乘的船吨位较大能达到2吨左右,受的影响会相对较小,王秋杨当年乘坐的船是一艘仅有1800吨的补给船,因此用她自己的话来说就是,在海上作了将近三天的“海盗船”,非常痛苦。度过这危险历程的方法就是坚持,只要船到了南纬60度晃动就会明显减轻。

  王秋杨:1998年夏天搭乘太平洋舰队的船去南极,整个旅程在她看来远比登山容易而富有乐趣,惟一让她后怕而难忘的便是“飘西风带”。

  冰裂隙

  冰裂隙是常在海上遇到的恶劣状况。王海青是在5年前随科考队去了一次南极,虽然在海停留的时间不长,但是也遭遇过冰裂隙的“骚扰”。当时他们采用的方法是将木板和钢管搭在冰面上,做成一座冰面上的“浮桥”,让船开过去。王海清介绍说,他们当时遇到的冰裂隙并不算严重,所以只需要稍微处理一下就很快能解决问题,算是有惊无险。而此次远征南极的科考队也遭遇到了冰裂隙,并且比5年前王海青遇到要轻微得多。对于此次科考队度过冰裂隙难关的方法,王海青认为已经很成熟:他们在出发前已经制订了非常完善的应急方案,技术装备也比5年前提高了许多,如冰雷达探测、GPS导航系统等等。

  见识一下裂隙:

  南极半岛布满了冰裂隙,表面上一马平川,可是平地出陷阱的事情却经常发生,探险的人们戏称它为“地雷阵”。

  由于冰体与冰库之间的磨擦阻力,使得各冰层的地运动速度有差异,两侧速度慢,中部速度快。由于冰川是固体流,在表面产生许多冰裂隙,气温暖时,具冰裂隙的冰体发生差异融化,裂隙处融化快,形成冰塔、冰牙、冰磨等奇特现象,随气温进步转暖则消失。

  遭遇冰裂隙时,行进人员应该一个个牵着绳子前行,万一有人跌入冰裂隙中,其他队员可以起到秤砣作用,将他拽上来。宿营时,应先用冰雷达探测一个安全区域,然后用绳子围起来,所有队员必须在这个范围里活动。

  王海青:厦门电视台记者,5年前去过南极,自称第一次摄像就玩出南极大片,回来后就做成了60集专题片。现在他一直坚持和前方保持着联系,即使是在他手术期间,关于南极冰盖队的报道也从未间断过。

  地飘雪

  “地飘雪”是南极冰盖上最可怕的天气。一时间,周边的一切都被掩盖在了冰雪里,冰盖表层上的积雪被卷上了天空,并形成了屏障,稍有距离就很难看清楚。在冰盖上行进,这无疑是最大的障碍之一。

  “地飘雪”会让世界变得出奇的惨白,完全会超出你的想象。应对“地飘雪”的基本做法主要是刮雪和使用卫星定位系统。

  如果前一天夜里开始刮风,第二天早上起床,就会看到雪地车和雪橇都被雪粉缠成了冰疙瘩。在这时,需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刮雪,以便这天的活动能够顺利进行。

  如果“地飘雪”还在继续,车上的驾驶员就根本看不到冰面,因此只能靠卫星定位系统来指示方向,这对于驾驶员靠感觉寻找安全的路线至关重要。 文/周行康 张跃 夏心蕾

  相关专题:《竞报》出报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印度洋地震海啸
部分大豆色拉油不合格
杨振宁登记结婚
意甲在线足球经理游戏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5年新春购房指南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天堂II 玩转港澳指南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