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北京两会专题 > 正文

政协委员建议外来人口进京施行准入制引发争论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4日15:08 北京青年报

  本报讯 “我赞成在北京制定人口准入制度,否则就是人口过盛,谁都过不好”;“我不同意,这是对非北京人的歧视”;“应该限制外来人口进京,北京资源并不丰厚”;“如果张委员不是北京发展需要的人,你愿意迁出北京吗”……

  一场关于外来人口进京是否应该设立“门槛”的讨论,昨晚7点至8点在首都之窗网站激烈进行,与网民直接交流的是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北京市委员会张惟英委员,她曾提
出《关于建立人口准入制度,控制人口规模,保持人口与城市资源平衡》的建议。随后有关部门曾给张委员答复,同意张委员的建议,并且说外来人口问题已经成为制约北京城市发展的一个问题,比较紧迫,需要解决,“但当时还没有具体的措施”。

  昨天参与讨论的网民,意见明显对立,或者很赞成,或者极力反对,记者粗略数了一下,在上千条网民意见中,反对的多于赞成的。在看了这些意见后,张委员告诉记者:“有两种声音是非常正常的,我来之前就想到了,甚至已经做好了网民直接质问我的准备。因为如果这样一个制度出台,势必会影响到许多人,对那些想来北京但又不符合规定的人来说,这个制度显然不符合他们的心愿。但我提这个提案,不是就对某些人有利、某些人不利出发的,而是从是否有利于北京城市发展这个角度来提的。”

  -赞成意见

  “应该限制外来人口进京,现在北京人口太多了,干什么都不方便,资源紧缺”;

  “北京的人口极限是1800万,现在已经接近这个数字了,用不了几年就饱和了,如果不搞准入,大家都好过不了”;

  “现在外来人口问题真的是北京的大问题,我们不否认外来人对北京的贡献,但是也有一些人给北京带来了一些麻烦,如果扰乱北京秩序的人来到北京,显然不利于北京发展”。

  在一个小时的讨论中,不少网民从自己生活的切身感受赞成了张委员的提案。张委员用了这样一个比喻:“比如一辆公共汽车只能上100人,但有200人在等,那只能选择最有必要上的100人先上,剩下的人可以再等下一趟,或者改变路线。否则200人都上,那这趟车肯定就出问题了,谁也别想走。”

  “当然,城市出问题还需要一个过程,不会像公共汽车这么快显现,而且可能城市已经有了危机,但具体到个人,可能还没什么感觉,而一旦出问题,就晚了”。张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应该了解北京到底有哪些行业缺多少人,哪些已经饱和,然后再根据不同人员分别制定相应的准入制度,比如高新技术缺人,那这些人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建筑工人不够,对这些人又有哪些要求,“这样就不是盲目限制”。

  -反对意见

  “我不同意人口准入的规定,这是一个自然的现象,国家应该鼓励人口的流动”;

  “准入制度是否平等,意味着优秀人才进京的路是不是会被堵死,会不会让外地人感觉被歧视”;

  “在人口方面搞控制这是倒退,市场经济应该鼓励人口的流动,而不是限制”。

  反对的声音明显高过赞成,对于其中的一些反对意见,张委员明确表示:“不同意。因为其中很多反对的原因,都没有站在是否有利于北京发展的角度来说。”“比如其中提到的限制人才的问题,”张委员强调,“限制是在心里有数后才实施的。”也就是说,北京发展缺的人,不会被限制;如果过盛,即使来了也难找到工作,而且会导致生活出现问题。

  关于“被歧视”的说法,张委员“不能同意”。北京需要什么人,暂时不需要什么人,其实都应该由市场来决定,如果被市场淘汰,那确实说明其不适合在北京发展。

  网友提到的“准入制度可能产生不公平”,张委员认为,任何一个制度在建立之初,可能都会有一些不完善的地方,只有在实践中逐渐调试,最终达到一个比较理想的状态。

  相关专题:2005年北京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