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台商春节包机专题 > 正文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一位台商的14年返乡之旅(图)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1月26日09:55 郑州晚报
郑州晚报独家责任:一位台商的14年返乡之旅(图)

台商吴女士开心的与晚报记者谈自己对两岸直航的感受。晚报记者 白韬/图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新闻图片


  核心提示:2005年春节将至,困扰大陆台商多年的返乡问题终于获得突破性进展,两岸民航业间达成共识,今年两岸飞航只须飞经港澳无须落地即可直飞台湾,大陆6家航空公司也被首次允许参与包机。这被认为是自2002年底台商提出包机回家之后,台商春节包机事宜的重大突破。

  郑州虽然没有被列入参与“直飞”的三座大陆城市,但自始并未脱离于这次“直飞”
的波潮之外。1月20日,从1990年就开始在郑州经商的台北人、郑州市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吴天玺接受了《郑州晚报》独家责任记者的专访。她说,自打两岸航空业澳门会谈消息传出,在郑工作的百余台胞们就感受到了“直飞”浪潮的冲击,回乡的选择一直徘徊于“郑州-港澳-台湾”的老路与转京沪或广州坐“直飞”之间。回顾自己14年的返乡之旅,吴天玺感慨良多,她说:“从不敢想到现在部分城市实现‘直飞’,两岸直通是一步步走来的;相信有朝一日,郑州也能有飞机直通台北。”

  地图上的三条老路

  “第一次从台北到郑州是1988年,途径香港转机。到现在,这条路线已经走了17年。”吴天玺对记者晃了晃手里淡绿色的“台湾居民来往大陆通行证”,里面密密麻麻地盖满了各种形状的出入境章。

  1991年,刚刚在日本修完研究生学业的吴天玺接到了远在台北的年逾七十的父母的“命令”:带着双亲来河南创业。吴天玺几乎没怎么多想就同意了。此前,她已经通过侨联与开封、信阳离散40余年的姥姥、叔叔等亲人取得了联系。她说:“我是台湾人,也是河南人。从见到离别多年的亲人开始,我就有一种责任感,要回河南来与亲人团聚,要带动他们一起搞事业改善经济条件。”

  1991年,吴天玺第二次带着父母回到河南,在郑州办起了一座饮料厂,并在郑州长期居住,开始了在家乡的创业历程。由于还保持着在台北过年的习惯,从那时到现在的14年间,吴天玺和她的父母开始了每年固定时日的返乡之旅。

  “春节至少要集体回台湾一次,有时候郑州太冷或者太热,父母也要回去待一段时间。而我,因为业务需要每年至少要往返于郑州与台北之间5次。”吴天玺说,自己的“台胞证”每隔不长时间就要换一个,“章子盖的太快了”。

  1990年代,郑州台商返乡可以选择的路线并不多,14年来,吴天玺曾经走过三条路线,但实际上都是从南方沿海转机到台北。第一条是郑州-香港-台北线,这是包括吴在内的所有郑州台商走的最多的一条路线。第二条是郑州-澳门-台北线,第三条是郑州-深圳-香港-台北线。

  “香港繁华一些,可以停一天购物,我在香港也有朋友,可以借机聚一聚,所以这条路走得最多;第三条路线是最近由于业务需要得在深圳停一下,再搭上原先得路线走的。最近一段回一趟家,等于说中间得转两个城市。”吴天玺在办公室的地图上比画了一下,吐了吐舌头。

  而除去转机的劳顿奔波,在搭乘费用上,这三条路线的花费都不算少。“最节省的是去香港转机,来回全程一个人得7000元人民币,我和父母三个人的话得2万多。”吴天玺说,尽管回乡的费用不需要考虑太多,但细细算一下,每年全家人的往返交通费总数却不在10万以下,“加起来,这就不算一个小数”。

  “直飞”来的一条新线

  “早上从郑州出发,9点起飞11点到香港,香港去台北的飞机很多,可以坐下午一两点钟的班机,下午三四点钟到家。”十几年来,在转机的时间安排上,吴天玺和家人都已经熟记郑州-香港-台北这条路线上的一切。但从今年1月19日起,一种新的路线选择摆在他们面前。

  1月18日,吴天玺从朋友那里听到了两岸航空业在澳门凯悦饭店会谈的消息,并且第一次听到了“直飞”这两个字眼。“当时我非常兴奋,就给很多朋友打电话,大家第一句话就是互相问,你坐不坐‘直飞’?”吴天玺说,最初,郑州的不少台商都以为从今年起可以“从郑州直飞台北”了,高兴地睡不着觉。

  “后来,在网上查了一下确切消息,原来只有北京、上海、广州三个城市‘直飞’,我的心情一下子从极度兴奋转为一种失落。”之后,吴天玺跟几位同在郑州的台胞朋友举行了一次小小的聚会,专门讨论有了‘直飞’之后返乡路线的问题。

  “大家的结论比较一致,对我们这些郑州台商来说,从京沪、广州转机跟从香港转机在费用、时间耗费上差不多。”吴天玺笑着说,大部分台商相当现实,最终选择了比较熟悉的转香港的老路。而她由于暂时忙于组织节前给河南西部山区一所小学爱心捐款的事,一直没有最后确定究竟走哪条路。

  1月23日,吴给记者打来电话,说刚刚获得了最新情况。“听说这次坐南航(国内参与直飞的航空公司之一中国南方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大陆其它城市到广州段免费,这样的话,一个人回趟台北可以节省2到3千元,5个人就是1万。嗯,这样的话很有诱惑力,一定要坐南航。”

  吴天玺说,尽管这次‘直飞’的事对郑州台胞来说是“一波三折”,但最终结果,还算满意。

  旅途中的三次变化

  吴天玺的父亲是信阳人,母亲是开封人。1948年中原解放前夕,刚刚完婚的他们几经辗转最后定居台北,之后一共生了6个子女。“我在台北出生,在台湾长大,说过闽南语,说过广东话,但父母从小就告诉我,我们是外省人,是河南人。”吴天玺认为自己对中原家乡的感情,是在父母的影响中不知不觉建立起来的。

  1988年,吴天玺陪同父母第一次回到了他们阔别40年的家乡,受到了亲人们的殷切欢迎。虽然与他们从未谋面,但吴天玺感觉到了一种不可割舍的亲情。“当时大家哭成一团,握着手,什么话都说不出来。”与此同时,拥有企业管理硕士学位的她,也开始以投资的眼光考量起中原龙头郑州。

  “最初,主要是一种责任感促使我在河南投资,来帮助家乡的亲人致富。到后来,我却逐渐地爱上这片中原大地。”吴天玺来郑州之后,做过运输、煤矿、教育、教材开发等等多种行业,近年来,她的全部事业基本都集中在郑州。她说,自己对中原、对郑州的感情逐步“升级”,其实是源于14年间往返于台湾与郑州之间旅途上观察到的三次变化。

  “第一次变化是在1995年。1988年坐飞机的时候,只给发一包饼干和一瓶水,我们还不敢吃,怕天黑下了飞机在郑州找不到好的饭店,因为当时郑州的经济条件还很一般,饭店很少,打烊也太早。到了1995年,航空服务里面开始有咖啡、面包、沙拉和冷的蛋糕了。下了飞机,在郑州也开始发现一些西餐店了;第二次是在1997年,香港回归,大陆的航空服务更加好了一些,飞机上开始有多种热饭热菜,服务员问你要不要可乐,要不要沙拉,可以选择的余地多了;第三次是1999年以来吧,飞机上光饮料都有矿泉水、红酒、葡萄酒和各种果汁,服务越来越周全,下了飞机,各种饭店到处都是,而且档次越来越高,价格也越来越大众化。”

  吴天玺与在郑州的台湾朋友聚会的时候,常常聊起大陆和郑州这些年的变化。“郑州真是一个月一变。比如我门前的这条路,我去新西兰一个月,回来她就变宽变漂亮了。”吴天玺指着窗外的农业路说。

  直飞下的一种遗憾

  “我们常常说‘回家’,‘回’字后面跟的是‘家’,现在别人问我,你去哪?我就说‘回郑州’。郑州现在已经是我和我们家人的大本营了。”在吴天玺与记者的交谈中,她不断地用“大本营”这三个字来强调郑州。

  “现在我在郑州待的时间越来越长,别人问我是哪里人,我通常有三种回答,我是中国人,我是河南人,或者我是郑州人。”吴天玺的言语中透着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情,但事实上,她可以算作一个地地道道的台湾人。1948年,中原解放前夕,吴天玺的父母刚刚完婚,去台湾最后定居台北的时候,她还没有出生。

  而在1991年,吴天玺和家人最初在郑州“定居”的时候,其实也不叫定居。“一年里面在郑州待的时间只有一个月,不超过两个月,大部分时间还在台湾。”但到了后来,在郑州的时间逐渐地增加。从2000年开始,一年中的8个月吴天玺都在郑州。她说,她已经完全融入了这座城市、这里的生活,在谈话中,她不时饶有兴致地讲起河南话。

  吴天玺说,每次从外地一回到郑州,看到农业路上的灯光,就感觉到了家。“这些年,我在台北的妹妹,美国、新西兰的哥哥,所有大陆以外亲戚朋友都被我经常邀请来郑州。台湾的不少朋友被我拉来郑州投资。”吴天玺笑着说,这不光是因为自己是郑州台资企业协会副会长的缘故,更有自己对郑州发展前景的一种乐观态度。吴天玺说,从最初对提携亲人的责任感,自己在郑州的投资事业已经逐渐变为一种对促进郑州发展的责任感。

  “所以,这次‘直飞’,知道大陆‘直飞’的城市只有北京、上海、广东之后,还是为郑州没有‘直飞’感到遗憾。”吴天玺说,尽管最后选择了中转广州回台北,但仍对在京沪穗三座城市经商的台胞“感觉醋醋的”。“不过,从两岸的发展来看,从郑州的国际化速度来看,相信有朝一日,郑州也会有飞机能够直通台北。” (郑州晚报记者 游晓鹏/文)

  相关专题:台商春节包机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聚焦2005年春运
中国女将征战百年澳网
关注2005考研
万众瞩目央视春节晚会
第12届中歌榜揭晓
2005新春购车完全手册
岁末年初汽车降价一览
2004地产网络营销盘点
慈禧曾孙口述实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