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和哈里里面对面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2月22日12:11 青年参考 | ||||||||
本报记者秦轩 当我自报家门说是惟一一个中国留学生时,哈里里说“中国,未来!”说罢他哈哈大笑起来,把大家都逗乐了。 2004年1月27日,我曾以贝鲁特美国大学留学生代表的身份去总理府与黎巴嫩总理哈
此次,校方特意选择非阿拉伯裔的学生参加。在对话过程中,哈里里总是一边认真记录学生的话,一边捻数着手里标 志穆斯林的蓝色念珠。 整个过程中,他给我的最大感觉就是爽快。有个美国留学生问他怎么看待老百姓对市中心豪华商业区重建计划的指责 。哈里里顿了顿,笑着反问,你来黎巴嫩究竟已经多少年了? 也有人问,好的海滩都被私人占了,弄得老百姓都没有地方去。哈里里却直言不讳地反问:“你说的是哪个‘哈里里 ’沙滩啊?”在见哈里里之前,我曾买了一本哈里里的传记。可是当时没有机会让他签字留念,现在想来,真是有些后悔。 哈里里是经济的代名词 哈里里死后不到一周,旅游部长第一个撂挑子辞职。 黎巴嫩旅游业占经济比重三分之一,旅游部长去职的意义不言而喻。 不仅因为此次恐怖事件给黎巴嫩带来的恶劣国际影响将导致游客骤减,更因为在黎巴嫩,哈里里几乎等于经济的代名 词。黎巴嫩人提到哈里里,是他战后自掏腰包1200万美元的援助款,是首都贝鲁特的各项重建计划,以及他从国际社会拉 来的42亿美元贷款。 内战历史长达近10年的黎巴嫩,百废待兴。至今贝鲁特仍有不少弹孔斑驳的废楼。哈里里正是掌握了经济这张牌, 才能在战后叱咤风云。他对内撒钞票收买人心,在大选中每个投票给他的选民都有24美元收入。对外则在国际社会游刃有余 。不但跟法国总统希拉克称兄道弟,还跟沙特王室是亲戚。 而在哈里里被迫去职的几年,黎巴嫩经济出现萧条。到2002年,全民公债达到GDP的170%,失业率达到2 0%。 2002年,复出的哈里里为黎巴嫩拉到国际援助贷款时,曾说总算看到黎巴嫩走上了正轨。到2004年夏,黎巴 嫩再次成为海湾国家富豪们的避暑胜地,市中心热闹的酒吧街上一辆辆来自沙特的豪华轿车带动了经济的复苏。 令人爱恨交织的总理 对这个世界排名前100的富商总理,黎巴嫩人又爱又恨。10年挣到30亿美元,哈里里本身就是个奇迹。不过也 有人说他其实是靠跟沙特王室搭上了线。 哈里里最受争议的是他的市中心商业区重建计划。有不少人抱怨哈里里在这个项目上花钱太多,不符合黎巴嫩现状。 也有人认为,市中心消费昂贵,完全是富人的地方,从而攻击哈里里为富不仁。哈里里解释说,市中心是他的宝贝。灵感来自 东德、西德合并的重建计划。在他看来,市中心有助于塑造贝鲁特的形象,呼唤起人们关于快乐的记忆,而忘记宗派的纷争。 与总统不和众人皆知 1998年,军伍出身的拉胡德当选总统,哈里里这才遇到了对手。并随即退职,然续任总理优柔寡断,不能镇住人 心,更无哈里里的经济手段,这才令其有机会在2000年卷土重来。 但2004年9月,黎巴嫩经济好转后,因叙利亚驻军问题和总统拉胡德修宪要求连任,两人再次反目,并引起新一 轮经济与社会危机。政府高层的政治斗争甚至引发了全国连续停电150多小时。 从政治主张说,曾任将军的拉胡德对国家安全问题有切肤之痛,主张叙利亚在黎巴嫩继续驻军,以避免黎巴嫩真主党 与以色列的冲突失控。而哈里里则更从经济角度出发,政策更靠拢美国和欧盟。二者分歧几乎不可避免。 哈里里辞职并表示今后不再组阁。但明眼人都知道,他还在暗中筹划,期望有朝一日东山再起。 无疑,此次哈里里遇难,最受指责的就是总统拉胡德了。 相关专题:青年参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