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青年杂志:留校生的过年关键词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2日20:18 中国青年杂志 | ||||||||
寂寞、冷清、孤独、脆弱……这是2004年春节一些留校生的过年关键词。 在99%的中国人心目中,过年=回家,几乎是天经地义,但不是所有美丽的思念都可以相聚,美丽于一些人总隔着相当的距离。为了下一学期的生活费、为了在外面锻炼自己、因为路途太远......一些大学生不得不放弃了回家,选择了留校。贫困大学生过年问题也越来越引起全社会的关注。
2005年,那些暗色的形容词还会占据他们春节的全部吗? 我们连线了天南地北四所高校的学生,搜寻出这个新年的关键词。从中不难看到,一股庞大力量汇集的关爱正悄然而至,成为照亮他们今后的记忆…… 地点:北京 主人公:李珏 过年关键词:和书记一起过年,美味的晚餐,看赵本山表演脑筋急转弯时,可爱的绒毛玩具,还有……好多 心情指数:☆☆☆☆ 妈妈,这个春节,您也在北京就好了! 今年我是真乐 口述-李珏 整理-楚风 春节渐渐迫近,同学们纷纷离校,我缩在床上不想说再见。前两年我都在学校过的除夕:白天在图书馆看书,晚上去三教学习。幸好是考上北大,有的学校假期都不开放宿舍楼和澡堂,逼得学生满大街地租房。 可是,孤独杜绝不了。宿舍楼亮着的灯寥寥无几,像迷茫的眼睛……想看春节联欢晚会,寻觅不到哪怕一台黑白电视机。怎么办?只好窝在二手电脑前,用IP/TV看。虚弱的喜悦不攻自破。晚9点,我拿出很少用的IP卡,拨通了村里小卖部的电话。妈妈的问候都带着哭腔:"儿子,你两年都没有回家过年了,外面多冷清啊......" 搁下话筒,泪冰冷地滑下脸颊,我迅速抹掉。谁叫你连往返车票都买不起呢! 没人知道,我多么害怕过年,害怕万家灯火亲人团聚的时候。 2005年,我发现北大在悄悄改变,社会在改变,有很多人在关注我们这些留校生。 领导们来了:北京市教委主任耿学超来了,海淀区委副书记黄强来了,北京市委副书记龙新民、团北京市委书记关成华一行人来了。2月5日上午,团中央书记处第一书记周强也来到北大,说,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寒假留校学生,团中央也在积极筹划,将尽快建立一套长效机制,以解决高校经济困难学生的生活问题。 学校也为我们过年新增了活动:大年三十中午、晚上、初一早上加餐,三十中午搞联欢。又接到了学校团委的电话通知:快来领过年补助!我领了200块的红包和一大袋好吃的(后来才知道,这是学工部和校团委根据入学统计的经济困难学生名单决定的,并非每个留校学生都有)。 2月8日,是农历大年三十。中午11点,寒假留校学生新春联欢会在学五食堂二层举行。食堂被装饰一新,火红的灯笼和春联,五颜六色的彩带,还有生机勃勃的祝福树!同学们陆续来到,校党委书记闵维方,法学院的朱苏力、贺卫方老师等,也来到食堂,笑着和我们道"过年好"。 精彩的文艺节目之后是抽奖活动,有20名幸运儿分别抽到一套精品图书,免费的晚餐同样很美味。与去年今日大不相同啊。晚8点钟,学校特意为我们在艺园楼准备好电视机,观看春节联欢晚会。看到赵本山表演脑筋急转弯,大家轰然大笑。我的笑淹没在里面,再也不觉得孤单。 晚会结束了,每个人都提着学校发的礼品包回宿舍(有绒毛玩具鸡一只、牛奶巧克力一桶、雅蜜润肤沐浴露一瓶、芦柑三个、中国移 动20元IP记账卡一张,呵呵),脸色红润,眼睛发亮。 大年初一我给妈打电话,一直呵呵地笑:“这个春节,您也在北京就好了!”妈也乐:“这回你才是真高兴,妈听出来了……” 记者:200块钱怎么花? 李珏:先存着,关键时刻再拿出来。家里种一亩地一年都挣不了200。之前读书,家里已经借了不少钱。幸好大学我考上公费,还能挣点奖学金和家教费。这200块做生活费吧。 责任编辑:陈敏 地点:西安 主人公:范秀 过年关键词:学校年夜饭+200元补助 心情指数:☆☆简单而又满足。伸出手去,本来不是为了抓住什么可以依靠的,只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罢了 2004年的最后一场雪 文-范秀 记得到西安交大后第一次寒假回家,便是顶着满天的雪花踏上火车的。没有想到,当今年西安最大的一场雪降临的时候,我却选择了留校过春节。 其实从上大学的第一个学期开始便有了不回去的打算,除了第一年的寒假实在舍不得以外,基本上我放假后就没有回过家,虽然找了诸如勤工俭学等很多个借口,但是我真正心疼的是来回将近500元的路费。 今年挺幸运的,一个老乡给我介绍了一份临时工,虽然来回的路有点儿远,但是15元一天的报酬还是打动了我,放假后两天我便迫不及待地上岗了。 起初的几天还有些充实,但当交大的校园逐渐冷清,当楼道里学生一个一个地离开时,我才真正感觉到在异地的孤独和无助。躺在床上,看着同寝室三张空空的铺位,本以为很坚强的我从心里觉得寂寞,甚至看到陌生人路过都有一种无比的亲切。想写封信给家里问好,但总有一股烦躁让我静不下心来,惟有周末发工资的时候才让自己有稍许安慰。 2月6日,有人通知我去团委领200元过节费,着实让我惊喜了好一阵子,毕竟这是我从小到大领到的最多的一次压岁钱,加上晚上领到了三张免费的食堂餐券,感觉特别的安慰,也许是安慰了不回家的寂寞或者打工的辛苦吧。第二天我让自己的肚子"放纵"了一把,那天晚上回来,摸着兜里的几百块钱,忽然觉得自己好像有了一个伙伴一样,凄凉的感觉也少了很多。 腊月三十这天下午开始飘雪,从自习室窗外看出去,雪片出乎意料的大,傍晚,学校的房顶上、草坪上都已经有了积雪。在飘雪的大道上走,竟然有了一脚深一脚浅的感觉,虽然我知道这和别的地方的雪没有什么不同,但对一个南方女孩子来说,雪地的感觉就是这样奇怪和有趣。 心里惶惶,不知什么时候就会摔倒。突然想到,这个时候,若有人在身边可以扶一下,会安心很多吧?至少每一步踏出去都会更坚定一些。回想自己摇晃的时候,会伸出手去,只可惜,抓不到任何东西。就这么想着,走着,突然又滑了一下,手仍是不由自主向外伸去,这一次却笑了起来。伸出手去,本来不是为了抓住什么可以依靠的,只是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罢了,这个道理,小时候走独木桥的时候就明白的。 学校特意安排了年夜饭,晚上我和许多没有回家的同学一样,大家凑在一起好好吃了一顿,热闹的聚会暂时抵消了无法回家过年的寂寞,电视中的喧闹也让我忘记了此时自己正出门在外。大年初一,打电话给老师拜年,他叫我晚上去他家吃饭。中午,兰州拉面馆,一碗牛肉拉面,这就是我给自己新一年开始的“犒赏”,就像我对今年的要求一样,简单却又满足。 责任编辑:李海波 地点:武汉 主人公:布布 过节关键词:找到份工作锻炼自己+一个大红包+1张201电话卡+春节三天免费餐 心情指数:☆☆☆ 20多岁还能拿到压岁钱,真逗 仿佛回到拉萨 文-布布 林芝,藏语里的意思是“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被誉为“西藏江南”,我就出生在那块美丽的土地上。 美丽往往意味着距离:从武汉出发,先坐30多个钟头的火车到达成都,马不停蹄去买飞机票,如果遇上糟糕天气,至少要等两天才能买到去拉萨的机票,拉萨到林芝的长途汽车需要十多个小时,崎岖的山路又耗费去整整一天,才终于回到波密县的家。大学第一年的"惨痛教训",让我决定以后留在武汉过年。 去年的大年三十我们起了个大早,去逛江汉路。回到学校,天已黑了,我这才从“血拼”的兴奋中冷却下来:今晚的除夕夜,我们将独守空楼——不幸的是,食堂——空无一人,小饭馆——歇业,连小卖部都关门了!饥肠辘辘回到寝室,四人相视无语。幸好宿舍管理员王大妈请我们吃了顿年夜饭! 吃饱喝足,我躲进被窝,进入了梦乡:妈妈正在煮酥油茶,美味的糌粑已摆上了桌……大年初一醒来,已近中午,给家里打电话拜年报平安,爸爸问钱是否够用,我说省下的路费足够花了,只是学校没有过年的气氛,很想家……然后就哇哇大哭起来。 今年的农历新年恰好和藏历新年是同一天,家里人都等着我回去,但到最后我还是决定留下,在武汉找份工作锻炼自己,为毕业后就业积累点经验。当然,这次我“未雨绸缪”,提前去超市买好食物,还买了几盘磁带, “手上有粮,心中不慌”。 我并非孤军作战:两个室友也在放假前决定留校过年。而且听说各年级不乏与我同道之人,学校也给我们这些“留守人员”作了登记。又听说团中央划拨了1000万元,要让全国每一个留校大学生欢度春节。 好事不断:顺利找到工作,待遇不高但专业对口,听说我过年不回家,老板多发了三天的工资,并且希望我节后继续到他公司工作。腊月二十九有为留校大学生准备的专场演出,我和室友自然不会错过那些让人捧腹的武汉本土相声,还有更好的消息:大年三十学校请吃团圆饭! 团圆饭非常丰盛,校领导和我们同桌,席间还有省市相关领导祝酒,祝福我们新春快乐,在学校过个好年。更让人惊讶的是,我还得到一个大红包!记得小时候给长辈拜年才有压岁钱,咱都20多了,还能得到压岁钱,真逗!为方便我们和家人联系,学校还赠送每个学生一张201电话卡。食堂照常营业,春节三天还为留校学生免费供应三餐,抬头看电视,中央电视台的春节联欢晚会已经热播...... 联欢晚会接近尾声时,我和其他留校学生一起等待新年到来,大声倒数“三——二——一——新年快乐!”雪花纷纷扬扬又落下来,武汉的冬天还真够冷的。忽然,对面男生宿舍楼传来歌声,那是让我热血沸腾的摇滚: “……回到拉萨,感觉是我的家……” 责任编辑:李海波 地点:南京 主人公:伊布娟(回族) 过年关键词:正宗泡馍、油茶、腊羊肉等回族特色小吃……家乡的记忆 心情指数:☆☆☆ 乐不思蜀 “回民村”的春节初体验 口述-伊布娟 整理-毕桂海 从宁夏来到南京读书,我非常想家,尤其到了年尾,思念更甚。可是,当同学们都在收拾行李时,我却形单影只。 我已经申请留校过年。我家离南京太远了,到了银川还要坐15个小时的汽车。这一大笔路费,父母起码要辛苦大半年才能挣到--他们都是普通的农民。跟父母打电话说时,他们难过得半天开不了口。 在老家,回民一般不过春节,我们有自己热闹的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但没想到,这个春节,却给我这个回民留下了终身难忘的记忆。 寒假留校的,绝大部分是新疆、甘肃、云南等边远地区的穷学生,住的宿舍也是很分散的。学校为此重新调整了宿舍,让留校学生形成了一个团结的大家庭。考虑到少数民族学生特殊的生活习惯,学校还特意按民族类别重新编班,让我们拥有了一个名副其实的“回族村”,我成了30多位"村民"之一!"回族村"有自己的回民灶,我们吃到了在老家才能吃到的正宗泡馍和油茶,还能品尝到腊羊肉、锅贴子、哈里瓦等回族特色小吃,饭后还有蜜三刀、马蹄酥等清真糕点。真让我们乐不思蜀。 2月5日,团江苏省委和南大团委在大学生活动中心举办了全省高校寒假留校大学生春节联欢会,不仅有精彩的文艺节目,每人还领取了200元生活补助金和一张充满温情的电话卡。当时,我的兜里就剩几十块钱了,真是喜出望外! 饭后,我们每人还领了一个100元的红包。学校领导说:"同学们,你们留在学校就是学校护卫队的一员,算是工资。一定要记住,只有付出了,才会有更多的收获!"那一刻,我感到幸福、责任和力量。 大年初一,我的父母走了三里多的山路,守候在村委会办公室等电话。听着我谈第一次过春节的感受,他们一个劲地说:“孩子,以后我们每年都要像开斋节和古尔邦节一样,也过一个热热闹闹的春节……” 记者:200块钱怎么花? 伊布娟:春节收到的红包对我真是雪中送炭,但一分也不能花,我要把它和那张电话卡一起珍藏,永远保存。这是回族大学生的春节“初”体验。 责任编辑 :陈敏 专家评论 为什么要关注留校生过年问题 文-苏诺 国家对贫困大学生过年给予关注,无疑是对贫困大学生更深层的人文关怀,但如果将其意义和影响局限于此,就有失狭隘了,实际上,它有着非常广泛的潜在影响。 国家关注贫困大学生过年,给同学“压岁钱”,给他们包饺子,领导和他们一起吃年夜饭,使他们感受到温暖的关爱。虽然他们只是大学生中的少部分,但他们是社会一根敏感的神经,他们感受到了关爱,许多人就感受到了。 首先感受到关爱的是那些贫困学生的家长。许多农村家长因为学费原因不愿送孩子上大学,而是选择技校中专,或者直接打工,他们发出了“供孩子读书就像一场赌博”的感叹(据新华社报道)。可以预见,这些父母看到这一新闻时会有触动,他们之中会有人相信:自己的孩子只要上了大学,也会有这样的年夜饭以及这样的笑容,也会被如此温情地关照。这样的想法将在他们对孩子前途的选择中发挥作用,和国家助学贷款相比,这一行动蕴涵的情感力量同样在影响贫困孩子的前途、乃至一生。 另一方面,在“国家关怀”的带动下,全社会对“大学生过年”予以空前关注(在百度搜索里,“大学生过年”已经有了几十万条内容),过年前后,已经有企业主动接纳这些孩子,让他们勤工俭学挣学费,除夕那一天的关怀开始在“整个寒假”继续,社会各方人士主动为学生提供工作,这在以往并不多见,这是一个信号:“关注贫困生过年”可以引发连锁反应——他们的生活,甚至他们未来的就业都可以由整个社会“自发”帮扶。 而那些贫困大学生,他们在年三十获得的感动将是长久的,走向社会后必然会有人想,有多少人可以因为他们也“吃到饺子”,这种朴素的情感会自然出现,如果“过年”被作为特殊的制度贯彻下去,几年下来,百万贫困大学生的感动最终所呈现以及汇集的,就是一个高素质的群体对整个国家的回报。 新闻链接 据初步统计,2005年春节期间留校大学生近20万人,其中经济困难学生有9万多人。为帮助留校的经济困难大学生过好春节,团中央拿出200万元团费,加上社会筹资800万元,共1000万元划拨各地。各省(区、市)团组织也筹集资金3722.6万元,提供勤工助学岗位41550个。东部发达地区9个省市分别向西部对口帮扶省区共划拨资金150万元。截至2月6日,团中央下拨和各地筹集的寒假留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慰问金达到4722.6万元,其中4664.9万元已经发放到留校经济困难大学生手中。 统筹-李纯 相关专题:《中国青年》杂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