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瞭望东方周刊:刚柔并济显现对台政策新思路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5日14:06 瞭望东方周刊

  汪道涵给辜振甫的唁电中充满感喟的一句:“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似乎对两岸未来提供了参照系。

  2005年2月最后一个星期的台海新闻,一如既往地纷繁。

  2005年春节台商包机圆满结束。“包机不仅是地理距离上和飞行时间上的缩短,更是
一种心理情感上的贴近。”搭乘包机的台商庄宗谕说。

  国台办、商务部官员表示,台湾作为中国的一个单独关税区加入世贸组织后,其农业面临外来巨大的竞争压力,大陆将据此加快研究推动台湾农产品在大陆销售的具体措施。

  第一家海峡两岸合资的寿险公司在沪正式开业,这也是台湾地区第一家进入祖国大陆市场,并正式获得营业资格的金融企业。

  在对岸,“扁宋会”达成的“十项共识”被广泛评论。

  正在此间进行的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已开始审议《反分裂国家法》草案。以此为重要契机,外界都在关注大陆对台策略的走向。

  两个月前汪道涵给辜振甫的唁电中充满感喟的一句:“两岸之道,唯和与合,势之所趋,事之必至。”似乎对两岸未来提供了参照系。

  对台政策显新意

  2005年1月份的最后几天中,两岸关系中接连发生了三件大事:一是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纪念“江八点”十周年座谈会上发表讲话;二是春节包机顺利起飞;三是汪道涵派出代表飞赴台湾,参加辜振甫先生的公祭仪式。

  贾庆林“1.28”讲话流露出许多满含善意的新特点,1月29日起飞的台商春节包机最终运送台商及其眷属10771人次。

  尤其是身兼国台办高级职务的孙亚夫和李亚飞,作为汪道涵的个人代表赴台吊唁辜振甫,被媒体评价为“具有微妙色彩”。

  有分析认为,上述三件大事集中发生并非预先设定,但是如何操作却显然经过精心考虑,呈现出某种逻辑的必然。

  北京联合大学台湾研究所所长徐博东分析认为,反“独”是为了促统,最终还是希望台湾民众能够认同、理解大陆的政策,包括和平统一、一国两制的大政方针。因此,力促春节台商包机、吊唁辜振甫,这些举动都着意于此。

  “特别是吊唁辜振甫,派出高层级人员,明确地表示大陆对于那些对两岸关系作出贡献、承认‘九二共识’的人给予高度评价和赞赏。这一举措在国际社会影响良好。”

  这位多年从事对台政策研究的专家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新一届政府表现得更加务实、理性和大胆。“工作做得更加扎实,有声有色。”

  国台办主任陈云林在纪念“江八点”发表10周年文章中提到,过去10年间反“台独”进行了4次重大斗争。

  曾亲身经历和参与这4次斗争的徐博东说,过去10年给他的强烈印象就是,“台独”是制造两岸紧张局势的根源,“同时也提示我们,不应被动因应,而是应该主动出击。”

  许多专家都更愿意将大陆对台政策的新变化前推至2004年“5.17”声明的发表。2000年是陈水扁发表“5.20”就职演讲之后大陆再表态,叫“听其言观其行”;2004年则是在就职演讲前几天,大陆就发表声明,“听我言观你行”,有言在先。

  徐博东说,目前大陆对台工作有新气象新局面,一个重要标志就是将主导权牢牢掌握在了手中。从台商春节包机、吊唁辜振甫,到制订《反分裂国家法》,大陆都掌握了主导权。

  “从过去‘台独’主动出招,到现在大陆主动因应,已经发生了‘攻守易位’。”有评价认为,这反映出中国新领导层对国际和台海局势思虑深详、布局宏远、出手迅捷的政策风格。

  刚柔并济

  全国政协委员、台盟福建省委副主委陈正统,一直关注着《反分裂国家法》的立法进程。“如果这部法律通过审议,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加强与台湾民众的沟通,消除误解,让他们了解到针对‘台独’并非针对台湾人民。”

  老家在台湾南投的陈正统说,他今年的提案重点就落在加强闽台交流上。“比如如何在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同时,赋予其强化两岸民众感情纽带、促进和平统一的任务。”

  一面是通过立法划清反“台独”的刚性底线,一面是通过多种渠道加强两岸民众的沟通,顾及台湾民众福祉,外界对大陆近年来对台政策的评论是,硬的更硬,软的更软。

  多年来,两岸关系的定位经历了不断明确、更加务实的过程。20世纪60年代的“老三段论”指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惟一的合法政府。

  钱其琛的“新三段论”强调了“台湾和大陆都是中国的一部分”。贾庆林“1.28”讲话则进一步突出了“尽管两岸迄今尚未统一,但大陆和台湾同属一个中国的事实从未改变”。

  徐博东评价说,这是对台湾问题认识不断深化的结果。只有准确判断形势,才能提出更加理性务实的政策。

  同时,“以人为本”、“以民为重”的精神也在对台政策中延伸。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李义虎教授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大陆对台政策明显更加务实而灵活,都是从维护台湾民众利益的角度出发,让他们见到实效。

  李义虎说,大陆在一些政策宣示时对台湾民众的情感更为关注,说话更有针对性,尊重台湾民众的特殊历史遭遇,充分照顾了历史大背景。

  有评论认为,近期对台政策的一个新动向就是把“寄希望于台湾人民”摆到更为突出的地位。

  战略作用初显

  尽管目前这部法律草案尚在审议之中,但其细腻的操作过程已体现出政府对台政策的新思路。

  这部尚未亮相的法律,从立法程序启动的一刻开始,已经辐射出特殊的影响力。

  《反分裂国家法》草案将提交十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审议的消息甫一公布,台湾当局即有反弹,或称要制订“反并吞法”,或派出“宣达团”四处游说,但并未得到太多反馈。

  李家泉表示,这恰恰说明《反分裂国家法》打中了“台独”的痛处。“《反分裂国家法》肯定要针对‘台独’,如果不搞‘台独’你怕什么?反分裂法是预防性的,预防‘急独’,假如不是搞‘急独’,那你又怕什么?”

  朱卫东认为,这项特别立法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反对“台独”、捍卫主权的法律,将从法律高度反对任何形式、任何势力的分裂活动,对和平统一大业有重要意义。

  他说,这部法律将对两岸关系发展进程产生重大作用,以釜底抽薪之策震慑“台独”。

  解决台湾问题的机遇期

  岛内权威机构的民调数据显示,超过80%的民众希望维持现状,支持“台独”冒险的人只占极少数。在2004年底“立委”选举中,泛绿阵营遭到挫败,未能如愿取得“立法院”过半席次,表明求和平、求稳定、求发展和维持两岸关系现状仍是台湾的主流民意,激进“台独”路线不得民心。

  但是,海内外舆论大都认为,在陈水扁执政的未来几年间,台海局势仍将始终处于“高危险期”。

  未来几年,两岸关系最重要的观察指标包括:2006年台湾“公投制宪”;2006年台湾县市长选举和2008年“总统”选举;岛内蓝绿之间的力量对比变化走势。专家认为,未来两三年,两岸围绕统“独”议题上的斗争将越来越严峻和激烈。

  徐博东认为,我们要正确认识和把握台湾问题与中国国家发展战略之间的辩证关系,把“台独”分离主义的严峻挑战,转化为在实现中国和平发展过程中一个可资利用的因素。

  他说,在短期内条件尚不成熟的情况下,从服务于国家发展总体战略目标的角度出发,积极应对台海形势的发展,应该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对台工作的思路,应该把重点放在如何化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为实现我国的国家发展战略目标服务,并进而使本世纪头20年也能够成为解决台湾问题、实现国家完全统一的战略机遇期。”《瞭望东方周刊》记者程瑛/北京报道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驾驶员培训新大纲
世界新闻摄影比赛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上海地产面临泡沫破灭
京城在售楼盘分布图
刘晓庆文集:自白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