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百姓明白钱花到了哪儿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3:40 中国青年报 | ||||||||
今年60岁的李根生大爷一直保留着这样的习惯:家里的每一项收支,都记到小本本上。小到买一瓶醋,大到冰箱彩电,钱花到哪了,清清楚楚。 这个“家庭小账本”就是李大爷一家的“财政预算报告”。 3月5日,国家的“大账本”交给全国人大代表们来进行审议。一年中,国家的钱取了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报告,中央和地方预算草案报告,两个报告搁在代表委员们手里沉甸甸的。 人大审议和批准国家预算报告,实际上就是替老百姓监督政府花钱,管好老百姓的钱袋子。 但常有代表抱怨预算报告看不懂,认为其太专业。也有代表觉得现在对预算报告的审议“还不太够劲儿”。 其实,预算报告看不懂,并不仅仅因为其专业,有很大原因在于目前交到代表们手中的预算报告编制还太简单:有些项目只有数字,不见解读;只有大的项目支出,不见详细的去向。 今年的财政预算报告形式上与往年并无不同,长达35页,出口退税、增收和超支、增值税转型等经济名词解释占了整整10页,最后附了两张数字简表,分别是2004年预算执行和2005年预算情况。 曾经,一位记者同行想采访了解某政府部门某项财政支出情况,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碰了一鼻子灰,被人家客气地告知:这是国家机密,不能公开。 但有位财政专家却教我们换一副脑筋:应从老百姓角度来重新审视国家预算,要认识到政府花的是老百姓的钱,政府是替百姓做事。这是一种委托与受托关系。 从这个角度想,国家预算要公开、透明、接受监督,顺理成章。 现在的关键是,代表们需要看到更详细、更明白,附有更多解读、说明的预算报告。 如果能更进一步,把事关百姓切身利益的公共财政预算项目定期在媒体上公布,相信李根生大爷们的兴趣,不会低于对自家“家庭小账本”的关注。 崔丽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