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济世界观:孙燕姿唱出西红柿商的痛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7日16:19 国际先驱导报 | ||||||||||||
国际先驱导报文章 法新社2月7日报道说,美国佛罗里达州今年有2700万公斤的西红柿烂在地里。该州的西红柿供应量占美国冬季供应量的60%-70%。 许多种植者让大量西红柿烂在地里,而不是花钱雇工人来采摘,原因是为了减少损失。这是因为市场价格太低,以至于与其花费采摘和运输费用,还不如让其烂在地里吗?佛罗里达州水果蔬菜协会表示,尽管西红柿供应充足,价格却没有下降,超市的西红柿价格已
众所周知,物以稀为贵。蔬菜的价格大多会随着季节进行调整:收获时节,供给量大,价格低;非收获季节,供给量小,价格高。然而,该州负责农业工作的行政长官查尔斯·布朗森在《迈阿密先驱报》2月7日天刊登的整版广告上说:“一些快餐店和其它餐饮机构仍然把‘西红柿短缺'挂在嘴边。”一方面是市场脱销,另一方面是大量西红柿烂在地里,为什么在佛州的市场上,西红柿的价格降不下来呢? 对此,佛罗里达州水果蔬菜协会发言人雷·吉尔默解释到:“超市始终没有降价,因为消费者已经习惯了飓风过后的高价格。飓风前,西红柿的价格是每磅1.49美元。”这个理由的解释力显然有限,因为每个人都希望付最小的代价获得最多。要说“怕消费者习惯了低价,不敢提价”还符合常理;但说“怕消费者习惯了高价,不敢降价”实在是有些不合逻辑。 其实,超市不愿意调价,并非因为消费者习惯了西红柿的高价;而是因为调价是有成本的。调价之前需要知道调多少,调到哪个价位比较合适,而寻价觅价是要支付信息费用的。从吉尔默的解释里可以知道,西红柿价格的上涨源于飓风的出现。也许,在飓风期间,消费者的购买行为已经发生了替代,很多人转而消费别的蔬菜了。究竟有没有发生消费替代,替代量是多少?想获得这些信息,都是要付出代价的。另外,西红柿种植者之所以会选择让大量西红柿烂在地里,也是因为信息费用的存在。如果他们可以免费获得消费者的需求信息,明确地知道有多少人有消费西红柿的需求,他们居住何方,愿意接受的价格分别是多少,相应的运费又是多少,那么西红柿烂在地里的现象也许就不会发生了。除了市面上的明码标价以外,信息费用也是构成价格的一种因素。将其考虑在内,让西红柿烂在地里也是划算的了。 对于价格这个词,我们要广义地理解,把它看成是影响人行为选择的各种利害关系和局限条件。男女朋友吵架,互相赌气好几天,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了。和好之前,双方的心里都不好过。难过是一种负担,是一种成本,为什么谁都不愿意先开口讲和呢?正如孙燕姿《坏天气》里所唱的那样,“先开口的人算不算不争气”——两个人宁愿承受内心的痛苦,也不愿先开口道歉,同样是因为信息费用的存在。大家都不知道对方能够忍耐多久,都希望对方先开口。所以起初,双方都觉得开口道歉的成本高,代价大。一直到其中一人觉得承受“难过”的成本高于“道歉”的时候,僵局自然也就被打破了。在当前的佛罗里达,这对情侣一个叫消费者,另一个就叫西红柿供应商。 作者 魏睿 相关专题:国际先驱导报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