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国内新闻 > 正文

南方都市报:社保流动的难道是如何形成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0:26 南方都市报

  《羊城晚报》昨日刊登一篇关于两会的报道,其标题很有意思——题曰:“社保几时能流动,一提会场炸了锅”。“社保流动”的议题居然能使两会会场“炸锅”,是否可以从几个方面去理解:其一,随着社会流动的不断增加,人们对社保流动的关切度也在增加,尤其是经历过从体制内到体制外身份转变的人(大多在中年以上),他们的社保问题在现行体制下变得比较复杂;其二,从政府部门来考虑,因为目前的社保制度统筹的层次较低(在广东省是市级统筹),所以难以在不同的市之间实现“社保流动”,也就是说难以打破市与市之间因
财政“分灶吃饭”而造成的“社保壁垒”(社保资金收不抵支时,市财政要托底)。

  “社保流动”的难题是怎样形成的呢?主要的原因至少有三:

  其一,现行社保制度中的“社会统筹”部分是“现收现支”的。即由现在工作的人来养已经退休的人。因此,正如政府有关部门所说,统筹的层次或范围到哪里,也就意味着这种“隔代抚养”的方式只能在这个范围内实现,所以这就限制了人们在空间上的流动。

  其二,现行社保制度中的“个人账户”部分是“储备积累”的。如果个人账户中记录的数字确实有资金支持,那么,这个部分实现人到哪里、账户跟到哪里自然是没有问题的。但是,众所周知,现在的个人账户是“空账”,所以这一部分的流动,至少在目前很难实现。

  其三,社保流动还涉及到企业给不给缴费和缴多少费的问题,目前尤其在公有和非公企业之间差别很大。人们在身份转换和工作变换之间,一不留神,社保权益就会受到损失。弄不好,以前的缴费因为不够15年而又没有及时续上,就有可能遭遇——要么以前的就白缴了,要么必须自己补上一大笔钱的窘境。

  那么,在目前的政策大环境中,社保流动的问题是否能够解决呢?有关部门的回答似乎是必须做到提高统筹的层次(譬如在广东省实现省级统筹)才行。要能在省内马上实现这样的政策改变当然最好,但是,有关部门的答复似乎没有给出一个切实的时间表。再者,按这个逻辑,外来工的社保流动岂不要到实现“全国统筹”时才能实现。由此想到,现在的外来工参加社保不啻“为他人作嫁衣”?(怪不得要闹“民工荒”呢!)

  平心而论,如果确实是为劳动者着想,如果有关部门愿意开动脑筋,在工作上可能还要再加点码,这个问题的解决并不是那么绝望。可以提出两个应对方法以供参考:

  其一,在发生异地流动时,按实际投保时间和已经缴纳的保险费(包括社会统筹和个人账户),有一个月算一个月,给想要流动的劳动者打出一张社会保险凭单,即订立一个劳动者和政府部门的有效协议(可由省里采取地方立法的方式保证),让劳动者带走,到年届60岁时凭单到发生这次流动前的市政府有关部门兑现。这个办法可以适用于省内、省外所有的劳动者。

  其二,在省一级建立一个专门的核算中心,为在省内各市之间流动的劳动者服务。流入地每年将发生流动的劳动者名单上报,由省里统一记录在册(在拥有电脑技术的时代,此举并非难事)。到退休时,按以往的记录,再根据退休当时各市的实际养老保险待遇水平分段结算,或根据全省的平均待遇水平结算。这可以说是实现“省统筹”的前奏。但这个方法不适用于非本省的外来工。

  至于报道中所说的引起代表们热烈讨论的“故事”中社保缴费中断一年的主人公,窃以为其问题应该更容易解决。因为最低缴费年限是15年,2000年毕业的大学生还有的是时间。政府有关部门允许其续保就是,在中间间断的一年时间上纠缠没有什么实际意义。因为就保险的基本规律——“大数法则”而言,参保的人越多,制度本身的保险系数才越大。当然,现行政策中关于15年最低年限的规定并不科学,但应该在“多缴多得”的奖励性措施上去做文章。这样,中断一年在待遇上就会“吃点亏”,以此来寻求平衡。

  以上的建议是否可行,当然最终要由立法和行政部门作出判断、作出决定。但是,可以提醒广东的两会代表,上述对策一,在上海已经有类似的制度在实施中。

  (作者系中国社科院社会政策研究室研究员)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东方美女
迷人风情性感姿态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