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痛陈学生择校四大害(图)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03:17 北京娱乐信报 | ||||||||||
“各地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高中的学生比例几乎超过了10%,通过缴纳赞助费、择校费进入城市重点高中的比例达到25.2%。”国家“高等教育公平问题研究”课题组的这一调查结果,引起了代表委员们的关注。朱友林代表忧心地指出,“现在大家看得很明显,择校苦了家长、富了学校、坏了风气、丢了公平!” 现象 “择”得家庭债台高筑 马志武代表说,对于一般家庭来说,为了给孩子选择一个好学校,甚至会“择”得债台高筑! 据记者了解,仅以位于北京宣武区的某高校附属中学为例,根据入学考试分数情况,初中部“择校费”从两万多元到十多万元不等。但即便“门槛”如此之高,有些家长仍然是揣着血汗钱却“求”校不得。“择校费,择校费,含着家长多少泪。”但怀着“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的苦心,许多家长宁可自己紧巴一些,甚至不惜举债,也要花钱为孩子“择”来好学校。 “择”得名校敛起巨资 有人曾给北京一所“名校”算过一笔账:初中部每年招生400人,划片就读的300人属于“义务教育”范畴不能收费,剩下的100人包括“条子生”在内,以平均每人4万元计算,“收入”总额在400万元左右。 “对这笔巨款,各地政府一般只有原则性要求,如‘用于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得用于教师福利’等。但事实上‘名校’教工福利远比普通学校好,这是公开的秘密。”陈守义委员指出。 “公费赞助”的黑洞更是深不可测。很多公款以支持、赞助教育等方式流向学校,得利的只是少数人及其子女。很多“名校”却借此聚敛起一笔庞大的资金,如果缺乏必要的监管,必然成为一个无底的黑洞。 “择”坏了社会风气 择校,根源于优质教育资源的稀缺。然而,一些教育单位不是想方设法做大优质教育资源“蛋糕”,而是把自己的利益与“择校费”捆绑在一起,成为教育腐败的一个催化剂。 “应该看到,已经被众多家长或无奈或主动接受的‘择校风’,择出了社会坏风气。”朱友林代表说。 马志武、徐日辉等代表指出,择校造成了盲目攀比,重点校制度助长了人们嫌贫爱富、图慕虚荣的心理。 “择”丢了教育公平 享受义务教育是法律赋予我国少年儿童的合法权利,而有些中小学生由于交不起“择校费”而被拦在义务教育的门外。 “择校,从更深层次的角度来看,是从根本上否定了教育的公平。”马志武代表说,“它的基本表现形式是通过权钱交易,来换取短缺的教育资源。”择校也破坏了正常教育资源的均衡发展。现在大中小城市都有重点校、普通校、薄弱校,重点校制度以及由此引发的“择校风”,进一步加剧了各类学校教育资源配置的两极分化,造成了一系列教育不公平现象。 分析 监管失位形成择校“黑洞” 一些代表委员认为,学校权力过大,而有效监管失位,使得违法违规成为“黑洞”。 谁能说清一个校长有多大权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以制约权力为内容的改革尚未波及校园。如今,谁能说清一个校长有多大权力,巨额择校费、赞助费花到了哪里。无限制的权力,使得学校的教育资源几乎成为某些人掌控的“私人资源”,也成为一个隐性的“腐败源”。 “对学校的监管没有像企业那样严格和规范化,甚至可以说对学校权力以及资金流动根本没有监管。”陈守义委员说。 择校费收费没有公示制度 在很多学校,包括择校费等收费的数额以及使用途径没有一个公示制度,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基本上也不对此进行审查。而审计、税务等国家监管机构也没有及时将重点转移到这些学校,因此基本上在对择校费这块重大资金的核查和管理是个空白。 “监管的失位,必然导致在择校等问题上出现一些违法违规现象。”马志武代表说。 为权钱交易留下空间 更令人忧虑的是,择校本身的违规带来的是一系列其他社会违法违规行为,更为权钱交易留下了空间。 “可以说,择校这个看似简单的问题,确实存在着一些沉重的黑幕,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从制度上、法律上进行有针对性的制约。”马志武代表说。 支招 三剂药方“退烧”择校热 治病要对症下药。针对“择校热”优质教育资源不足、区域教育发展不均衡的症结,代表委员会诊后开出三剂药方。 将暗箱操作变为公开行为 (此方起效要快) 马志武代表认为,“择校热”如果一时难以改变,至少应该立即缓解症状:从杜绝名校腐败入手,对择校费加强管理,增加透明度,使择校公开,避免暗箱操作。重点学校的择校费,可以拿出一部分用于加强普通学校的建设。 别再有重点和普通之分 (此方药力要猛) 陈守义委员说,政府要使校际均衡发展。教育经费投入要向薄弱学校、普通学校倾斜,要选派优秀教师、校长到薄弱学校、普通学校进行定期的教育教学和管理示范,而普通学校、薄弱学校也可选派教师、校长到名校兼职学习。 朱友林代表说,今后不能再有重点校和普通校之分。在普及义务教育初期,集中力量建设一批重点学校,有利于快出人才、出好人才。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 (此方剂量要足) 苏文金代表说,发展中的问题最终要靠发展来解决。根治“择校热”,必须努力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规模,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需求,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增加国家财政对教育的投资,建立教育投入的长效机制,确保教育事业有稳定的经费来源。据新华社 短评 还应继续找办法 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哪个家长不望子成龙?但“好”学校就那么几所,谁都想挤进去。择校生越来越多,择校费涨了又涨。如此愿打愿挨式的恶性循环,不知何时是个头。 针对这个问题,教育主管部门曾制定一个“三限”政策,即限分数,不准录取低于最低录取分数线的新生;限人数,不得挤压招生计划指标,变相扩大择校生人数;限钱数,择校生交费标准,由教育部门提出,经省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向社会公布,学校不准超过规定标准收费,不得向择校生收取赞助费或建校费等。不过,所谓的“三限”可能不算太好的办法,毕竟校还是要择,钱还是要交,但有办法总比没有办法好。 看起来,教育主管部门还应继续开动脑筋,找出更好的办法,在构建和谐社会之际,打造一个相对公平的“和谐教育”。新华社记者吕诺邱红杰杨步月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