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2005年全国两会专题 > 正文

吴敬琏纵论经济热点:人民币升值没有时间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0日10:18 中国新闻网

  9日上午,全国政协委员吴敬琏在铁道大厦接受了包括本报在内的几家境内境外媒体的联合采访,回答了当前公众关心的一些热点问题。

  人民币会升值但没有时间表

  对于记者们普遍关心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吴敬琏的回答是:人民币会升值,但目前
没有时间表。

  吴敬琏首先回顾了改革开放以来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变动情况。他说,1994年以前,中国实行的是多重汇率,有官方价格,调剂价格等等,人民币有被高估的情况。1994年之后汇率并轨,形成了严格管理的浮动汇率制。东南亚金融危机发生后,中国的邻国以及美国都希望人民币不要贬值,中国接受了这一要求,保持了汇率的相对稳定,为亚洲经济和金球经济的复苏做出了贡献。

  然而,从2000年开始,形势再次发生变化。中国的经济发展状况良好,贸易额增长,贸易结余也增长。此时,人民币开始面临升值压力。面对这一压力,吴敬琏认为应该由市场需求决定汇率的变动,而不是过多地由政府出面干预汇率。目前,市场的信号表明,人民币可以升值,但何时升值没有一个时间表。

  人民币低估对谁都没好处

  吴敬琏进一步解释了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性和必要性。他认为,人民币低估过多对谁都不利。对于贸易伙伴,它可能会形成不公平的竞争,对于国内企业,它会传递一种错误信息,使企业失去压力,不去努力提高技术含量,不去努力提高产品附加值,只是靠便宜的价格去抢市场,这肯定不利于企业长远的发展。

  有记者追问,既然人民币低估不是好事,人民币究竟何时升值?自称出身于记者家庭的吴敬琏笑答,我要是记者不会问这样的问题,因为,汇率何时调整决定权在央行。央行必然审时度势,综合多种因素进行考虑,不会轻易决定就在某一天进行调整。

  关于汇率市场化问题,吴敬琏透露,中国财政部与美国财政部有一个双边技术合作,合作内容是保证从现行汇率机制平稳过渡到市场化的汇率形成机制。吴敬琏说,新的汇率形成机制仍然有央行的干预,但这种干预的“频率”将加大,而不是像现在这样频繁地干预。

  民企进入市场条件应更宽松

  关于民营企业能否加快进入市场的问题,吴敬琏说,《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是一个很好的文件,好就好在它向民营企业开放了市场。不过,文件中允许开放市场与实践中市场能否顺利进入并不是一回事。他建议,应当将《若干意见》与《行政许可法》联系起来解读。他说,《若干意见》中有十几处提到“允许”,涉及20多个行业和领域。其实,完全用不着这么繁琐,完全应该用“除……之外”这样的表述来代替“允许”的表述。

  吴敬琏认为,奥克斯状告信息产业部是民营企业争取进入市场过程中的一个经典案例。其经典之处在于,一方面民营企业进入市场将面对许多“潜规则”的障碍;另一方面,《行政许可法》将会成为民营企业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利器之一。

  增长方式必须改变

  对于我国经济发展状况的评价,吴敬琏强调不仅要看经济增长的速度,更要关注增长的效率。

  他认为,我国近年来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的增长拉动的。投资增长是必要的,但投资增长的比重过高就不正常。他比较印度的情况说,印度去年GDP增速是8%,其中投资增长所占比重为25%。而我国去年投资增长在GDP中所占比重为45%,这样的增长带来的实惠很少,效率太低。他举例说,我国去年电力供应弹性达到1.6(即新增电力是GDP增长幅度的1.6倍),但仍然缺电,原因就是我们一些高能耗行业太浪费了,用大量电力资源换取少量加工费,投入产出之比太不协调,这样的增长方式是无法持续发展的。

  吴敬琏建议,需要认真研究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内涵,走一条靠技术进步求发展的路子。他认为,对于什么是新型工业道路,如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怎样建设节约型社会等问题需要展开认真的讨论,切不可将这些概念口号化,而忘了它们的实质内容。(来源:《中华工商时报》作者:高初建)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