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15岁以上吸烟者3.5亿 委员呼吁加大禁烟力度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1日10:28 南方日报 | ||||||||
公共场所吸烟为何屡禁不止? 委员呼吁完善立法,还社会一个无烟环境 吸烟是人类死亡的第二大杀手,全世界每年死于吸烟的人数约为500万人,超过了艾滋病、结核病、车祸、自杀等因素的总和。
最新的吸烟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15岁以上的吸烟者约为3.5亿人,占人口总量的36.7%,还有更多的被动吸烟者。这个数字正在以每年3.5%的速度迅速增加,特别是青少年吸烟者增加速度较快,开始吸烟的最低年龄也比1997年公布的结果提前了5岁。 吸烟的危害,吸烟的泛滥早已不是新鲜的话题,但面对严峻的形式,面对众多“慢性自杀”的烟民,许多全国政协委员在本次两会上积极提案呼吁,加大禁烟力度,降低青少年吸烟比例,还社会一个无烟的环境。 公众意识觉醒是根本途径 在王天佑、张铁良、吴以岭等委员的观点中,禁烟首先要做的工作就是宣传,只有公众意识真正觉醒了,深刻认识到吸烟的危害和对周围人生命安全的侵犯,禁烟才能有一个根本的推进。 禁止在公共场合吸烟,我国已经推行很久,但由于吸烟者与非吸烟者双方的无意识,造成了公共场所吸烟成了司空见惯、屡禁不止的现象。在当前的餐厅、酒吧、车站等公共场所,到处可以看到烟雾弥漫的盛况。吸烟者没有觉得自己吸烟会给周围人群带来何种危害,非吸烟者也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合法权益正在受到侵害。不管不顾、沉默认可成了公共场合吸烟的潜在保障。 另外,在我国3.5亿烟民队伍中,低收入者占到非常大的比例。“劳累了一天,难道连抽根烟放松一下都不行了?”正是在“香烟可以提神、香烟有助于放松”观念的误导下,人们忽略了烟草的危害,转而追求“以生命为代价”的短暂快乐。以上种种公众意识的集体沉默、集体误导造成了现实中“控烟工程”的步履维艰。 做好立法执法工作 委员们认为,在当前公众意识一时无法改变的状况下,政府要做到完善立法、加大执法力度,用强制手段限制烟民在公共场所吸烟。 上个月,由世界卫生组织192个成员国共同通过的《烟草控制框架公约》在40个缔约国家生效。我国已于2003年11月10日签署该《公约》,目前有关部门也正在积极将该公约呈报全国人大批准。虽然本次人大会议并没有把该公约的审议作为议事日程,但吴以岭、王天佑等政协委员依然对此抱以极大关注。 吴以岭介绍,《烟草控制框架公约》推动了全世界的禁烟运动,目前签署该公约的国家已达到168个,缔约国达到40个。公约中明确规定了缔约国在增加烟草税收、限制向青少年销售烟草制品、保护非吸烟者的利益、限制烟草制品成分等方面的义务。要求各国采取有效的立法、行政手段确保公约的施行。吴以岭等委员建议有关部门和全国人大尽早将该公约的审议通过提上议事日程。 王天佑委员谈到:“结合国家工作提高香烟的税收和销售价格,从而降低香烟的销售量是禁烟的必要手段。”根据有关调查,香烟销售具有较高的价格弹性。一包烟提价10%,预计可使香烟需求量在高收入国家减少约4%,而在中低收人国家减少约8%。《烟草控制框架公约》也提出,每一缔约国宜考虑其有关烟草控制的国家卫生目标,并酌情采取或维持价格政策措施。(记者 徐林 方正 陶然苗枫 虎城) 相关专题:2005年全国两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