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不小心玩成了大亨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6日15:28 新民周刊 | ||||||||
在2005中国名人榜上,葛优、冯小刚、范冰冰、李冰冰、陆川等人和一个名叫王中军的榜外名人密切地联系在一 起。演艺才华与企业家精神浪漫牵手,他们正在成为国内最具社会影响力的电影势力。 撰稿/陈 冰(记者)
3月11日,福布斯2005中国名人榜再度在北京揭晓。和去年2月福布斯首度公布名人榜引发名人“口水”大战 相比,本次名人榜的发布显得波澜不惊。榜单制作人郝兵也说,今年愿意沟通的名人明显比去年多,大家开始变得宽容和理性 。 风头正健 称王中军是中国眼下风头最健的电影大亨一点不为过。 2004年,华谊兄弟投资拍摄的《功夫》、《天下无贼》票房收入分别达到了1.7亿和1.2亿,稳获2004 年中国电影“状元”和“探花”(“榜眼”是张艺谋拍摄的《十面埋伏》,票房收入1.5亿)。 小制作影片《可可西里》与王家卫的《2046》、成龙的《新警察故事》、进口大片《哈利·波特3》在黄金周血 拼之下,不但拿到600万票房,还连夺“东京国际电影节”评委特别奖和41届台湾金马奖最佳剧情片奖、最佳摄影奖。 如果再加上买断的香港电影《大事件》,2004年华谊兄弟4部电影的合计票房收入超过3.5亿元,几乎占据华 语电影8亿票房的半壁江山。再往前推一点,2003年国内电影票房冠军5500万的《手机》,便是华谊兄弟的作品。 前无古人地把中国电影做成了不赔钱甚至是赚钱的大买卖,华谊兄弟在如今整体颓势的华语电影市场,始终保持着旺 盛的上升势头,并在电影市场三足鼎立(新画面、保利华亿、华谊兄弟)的局面中牢牢地占据一席之地。 利好消息还远不止这些。 2004年11月1日,华谊兄弟出资3000万收购拥有羽·泉、黄征和高旗的战国音乐,旗下业务形成电影、电 视、经纪、广告、设计、音乐六位一体,华谊兄弟从单纯的影视投资公司演变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民营影视内容供应商。 同时,与冯小刚的续约,悬而未决近两年后,终于以5年5部电影的合同画上了完美句号。媒体开始频繁地引用冯小 刚的原话作为标题“我要在华谊兄弟退休了”(一年之前,冯小刚还信誓旦旦地在媒体面前宣布自己将与张国立和某家影视公 司成立新公司)。 还有一桩让华谊兄弟变得财大气粗的大买卖——华谊兄弟第二次私募成功。通过出让27%的股权从TOM集团手中 获得500万美元。华谊兄弟的总资产从2000年成立华谊兄弟太合影视时的5000万变成4亿元,公司名称变更为华谊 兄弟传媒集团,王中军自己拥有的股权也一下子上升到70%。 2000年的拐点 1994年,王中军靠着在美国送外卖积攒下来的10万美元,再加上弟弟王中磊做进出口生意攒下的十几万人民币 ,凑足100万收购了一家名为华谊的广告公司,并在后面加上了“兄弟”二字。 1998年的一天,王中军碰到一位一直在电视圈里做事的朋友,告诉他拍电视剧很赚钱,王中军怦然心动,很快投 资拍摄了自己的第一部电视剧《心理诊所》,合作对象正是将“情景喜剧”引入中国的第一人——英达。 《心理诊所》100%的盈利让尝到甜头的王中军开始大举进军影视圈。然而,高市场风险和高政策风险的双重风险 使得民营资本的影视业投资波澜起伏不断。由华谊兄弟参与投资的第一部电影《荆轲刺秦王》即遭遇票房滑铁卢。之后的3年 中,华谊兄弟陆续参与投资制作了《鬼子来了》、《我的1919》等6部电影和4部电视剧,一直表现平平。 拐点出现在2000年。这一年,华谊兄弟与冯小刚合作了《没完没了》,王中军从中看到了一丝盈利的希望。“冯 小刚的片子噱头很巧,充满平民智慧,而且老百姓也喜欢看。”在冯小刚贺岁电影还未形成品牌之际,王中军果断地签下了他 们公司的第一“摇钱树”。 这一年冬天,华谊兄弟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私募。王中军和北京太合控股有限公司共同出资5000万成立华谊兄弟 太合影视投资有限公司,双方各占50%的股份,太合不参与公司的管理。 有了足够的资金,王中军开始和冯小刚联手打造他们的贺岁电影品牌。从2001年的《大腕》到2003年的《手 机》再到2004年的《天下无贼》,冯氏贺岁片票房节节攀升,不断书写国产电影的票房纪录。 当初冯小刚想拍的电影并不是《手机》,而是《歌声离我远去》。王中军听了冯小刚的构思,当即表态“这戏没戏! ”几天之后,冯小刚又提出拍一部发生在美国的情感故事,王中军说:“这部比上部更‘离我远去’。”后来冯小刚又说打算 拍一部反映手机与人的关系的电影,王中军当即拍板:“就拍这部。”结果投资2000万的《手机》,当年回报率高达263 %。 除了贴片广告之外,广告起家的王中军还在影片中大量使用软广告。从《手机》到《天下无贼》,这种操作手法简直 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天下无贼》仅贴片广告和软广告收入就达4000万,足以抵销制作和宣传成本。《天下无贼》国内 票房1.2亿,海外保底版权收入1000万美元,国内的版权和碟片销售超过千万,还有手机铃声和短信授权带来的无线增 值业务收入……“今年,《天下无贼》回报率一定超过《手机》!”王中军这话说得掷地有声。 2000年,华谊兄弟还迎来了他和哥伦比亚公司的单片合作。哥伦比亚公司带来了资金和海外市场,还带来了先进 的理念和管理方式。华谊兄弟藉此收购了西影股份发行公司,并逐步掌控了该公司的绝对控股权和全部经营权,由此实现了从 编剧、导演、制作到市场发行和院线发行等基本完整的生产体系。 玩转电影圈的功夫 从1998年到2004年6年间,华谊兄弟一共出产了21部电影,25部电视剧。产量不高,但风格多样。商业 片《手机》、《功夫》,历史片《荆轲刺秦王》、《天地英雄》,文艺片《可可西里》、《我的1919》、《刮痧》、《卡 拉是条狗》……除了一两部亏损以外,其他的均有不同程度的盈利。 2004年,全国一共出产了212部电影,能到电影院露上一脸的不超过40部,能够坚持10天不下线的,估计 也就是20部左右。“说来说去,中国电影热闹也就是十几部电影热闹。”王中军感慨,“除了我们,新画面和保利华亿,我 还真说不出什么有竞争力的大公司。民营影视公司在中国影坛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 也难怪王中军腰杆挺得笔直。如今的中国电影市场,一年之中值得期待的电影,扳着手指头就能数完。畸形的市场才 会出现263%的巨额回报,也才会被逐利的资本市场誉为最后一块暴利“蛋糕”。 “前些年,资金是进入这个行业的大门槛,现在最大的难度在人才。真正卖座的导演真是凤毛麟角。今年,值得期待 的还不就是张艺谋的《千里走单骑》、陈凯歌的《无极》和冯小刚雷打不动的贺岁电影!”王中军预测着。 人们往往以为王中军靠着几部电影的高票房发迹了,实际上票房收入仅仅占整个影片收入的三分之一左右。“票房就 是一广告,让我们在买版权的时候可以谈个好价钱。原来一部电影的VCD、DVD版权能够卖到100多万就不错了,《英 雄》让它上升了好几百个百分点,现在好片子卖个六七百万不成问题。还有电视版权,以前只有央视电影频道一家,现在又多 出6家,我们的价钱可以水涨船高了。” 一不留神踏进影视圈的王中军,居然将让人心寒的国产电影玩得风生水起。有人称其幕后“功夫”好生了得,他却半 开玩笑半认真地说运气占了很大成分。不过熟悉王中军的人都说,这个热爱艺术的商人是个能够躺在沙发上一口气读完一个好 剧本,并为之泪流满面一个下午都缓不过劲来的性情中人。 一年只拍三四部电影的华谊兄弟,拍什么全由他和弟弟王中磊拍板决定。他们的做法是——倒推收益。预先估计票房 ,然后确定电影投资,进而撒网广告赞助商确保基本用别人的钱拍电影。所谓“王中军的预算就是冯小刚的预算”,而在新画 面那里,“张艺谋的预算才是张伟平的预算”。 玩转影视圈,除了钱就是人。从某种程度上讲,人比钱更稀缺。因为“拿到一个好剧本,能够想到的好导演不超过3 个。”手里攥着大热的冯小刚,渐热的陆川,王中军很是得意,“在好莱坞,有票房号召力的大导演也就那么几个。” 有人,而且不缺钱的电影大亨王中军开始在牌桌上继续玩转他的影视圈。 座上嘉宾当然少不了他的事业依托——福布斯名人榜上的常客葛优、冯小刚,还有不少他的商界弟兄。众人津津乐道 于据说是极好地阐释了商业原则的“锄大地”。据说,在北京电影圈里转了2年的《寻枪》剧本就是韩三平(中影集团负责人 )在牌桌子上推荐给王中军的。 牌技一流的王中军,在牌友中获得的评价是“打牌看不出好坏,不见赢也不见输,但却是最有韧性的一个。”“输赢 即使是几十块钱也决不让步,输就要给,赢就要拿,绝对是丁是丁,卯是卯的人。”冯小刚曾经这样说。 冲动的风险 爱画、爱雕塑、爱宝马车、爱收藏的王中军,本性中带着艺术家的感性和冲动。他说自己做许多事情并没有经过缜密 的分析。 “参加一个企业家论坛,仅与阿里巴巴的马云聊了几句话就签了一个单子。” “也是很偶然,去朋友的马场觉得很有意思,于是就买下来,投入几千万进行扩建,自己设计马术俱乐部,现在我都 已经有60多匹马了。”“骑马骑成马场主”的成就感大概要比“炒股炒成股东”大得多。 与国内资本的几次合作,也是在未经专门的资产评估情况下,由兄弟俩拍脑门决定的。2001年,王中军从太合控 股回购了5%的股份,成为拥有55%的绝对控股方。2004年末,王中军又出资1000万收回太合公司手中45%的股 份,将公司更名为华谊兄弟传媒集团。然后又将公司27%的股权以500万美元的价格卖给TOM集团,同时把3%的股权 出售给内地风险投资公司信中利。这样,太合控股就完全退出了华谊兄弟,3年的投资得到了3倍的回报。 许多人觉得王中军的这种做法过于冒险,但王中军却把眼光放得更加长远。按照目前的发展态势,准备3年后上市的 华谊兄弟的价值将会得到进一步提升,而他的绝对大股东地位将处于更为有利的位置。 不得不承认“商人+艺术家”的王中军,对人的商业价值拥有敏锐的“艺术嗅觉”,是他最先看中了“中国内地最卖 钱的导演”冯小刚,“中国内地最具潜力的导演”陆川,买下了当时仅有7人的演艺公司,并将其发展成为中国目前最大的经 纪公司,旗下不仅聚集了陈道明、胡军、李冰冰等内地一线实力、偶像明星,还云集了杨紫琼、刘嘉玲等港台明星。 但是,把赌注押在一个或两个导演身上无疑是有风险的。谁也不能保证敏锐的“艺术嗅觉”永远不失灵。除了金字招 牌冯小刚,王中军还可以指望谁? 这,不仅仅是王中军的软肋,更是中国影坛的阿喀琉斯之踵。-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