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民周刊专题 > 正文

“假酒之乡”:一年最忙黄金周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09日14:33 新民周刊

  一位在当地生活了50多年的老者告诉我们:“这里的‘假酒品牌’越打越出名。”

  撰稿/李泽旭(记者)

  拥有195位百岁以上老人的长寿福地,全国三大名火腿之一的“北腿”,与“广式”香肠媲美的“如式”香肠…… 江苏南通的如皋市有着众多令当地人自豪的美誉。

  但是,还有一个当地人人皆知,但却不愿张扬的“恶名”——“假酒之乡”。

  2月4日,正当人们忙着采购年货时,浙江媒体的一则消息“震惊四座”:《23000瓶假酒从江苏流入浙江》。

  媒体在描述这些假酒数量惊人的时候写了这样一段——“五粮液”、“稻花香”……整整2500余箱假“名酒”出 现在眼前时,连工商检查人员都惊呆了。

  就连经常因为打假而见假不惊的工商人员都惊呆了,可见这些假酒的数量与造假水平之惊人。

  这些假酒不过是在萧山城郊接合部的一个窝点里发现的。而经萧山工商部门初步调查,货主徐某向执法人员承认这些 全是假冒的品牌白酒,是其分两批从江苏南通如皋购入,价格从“尖庄”(12瓶装)每箱20.5元至“五粮液”(12瓶 装)每箱300元不等,共计进货款7.3万元,至查获时已销售了近180箱。

  案件仍在深入调查之中,而这里的“假酒品牌”又作了一次声名远播的免费“广告”。

  事实上,这个“假酒品牌”已不需再做任何“推广”。一位在当地生活了50多年的老者告诉《新民周刊》,这里的 假酒生产史可以毫不夸张地追溯到20年前,这20年间造假者与打假者反复较量,假品牌生机勃勃,“这里的‘假酒品牌’ 越打越出名。”

  “假酒品牌”生命力何在?3月1日,本刊记者专程赶赴实地探究。

  造假“联保”

  “这里是长江三角洲最早见诸史册的古邑,民国时期的中华第一大县,中国首批对外开放的沿海城市……”长途汽车 上邻座的老谢听说我要去如皋,十分热情地介绍起如皋的自然情况。

  熟悉之后,我向老谢打听起当地的造酒情况,并请老谢当向导,带我去看看哪儿有假酒生产。

  一听这个要求,原先十分健谈的老谢突然沉默,两眼看着窗外。十几分钟后,老谢转过头来说:“那里是假酒生产的 重灾区我比较清楚,一些造假作坊我甚至去过。作为本地人,我本不想对外人说这些事情,但是我痛恨假货,也不希望我的家 乡总是背着‘假酒之乡’的恶名。如果找别人,你多半是会碰壁的。我就来当一回‘恶人’吧。”

  第二天老谢没有食言,早早来到我所住的宾馆,并帮我订了一辆出租车。

  出租车的顶灯和计价器已经被收了起来。老谢说,这是为了避免招摇引起麻烦。生产假酒的都是在村子里,出租车一 进去他们就会知道你是外地来的,产生警觉,甚至带来危险。老谢还郑重地交待我,“车一进村,如果有人怀疑你,你就别说 话了,由我来应付。”

  一切准备停当,车子快速地驶上如港公路开往磨头镇。

  1月28日下午,江苏省质监局稽查执法人员闪电出击,突袭的正是位于磨头镇的韩渡村。

  当时执法人员发现,不到30户人家的韩渡村,已知的制假窝点就有13家,执法过程中又发现多处窝点。现场到处 是商标、包装、瓶盖、封箱带等造假用品,就连门口的一堆“垃圾”,竟然也是回收的“中国劲酒”酒瓶。在原乡政府所在地 的一户人家里,执法人员发现假五粮液、假茅台等,都是目前最新版的包装,上面印有条形码和防伪标识。当场查封的假酒、 假包装居然装满了13辆卡车,中国所有知名品牌的白酒几乎无一幸免。

  一个月过去了,据称这场打假风暴仍未结束。

  老谢对我说,这里的假酒重灾区在磨头镇和吴窑镇。造假者多是接到订单后再生产假酒,最忙的时候是节假日前一段 时间,那时白酒特别是高档白酒的需求量大,他们会接到很多订单,所以春节前的那次突击行动会一下子查出13卡车的假酒 。

  生产假酒的人家平时都正常务农或出去打工,白酒旺季来临之前,他们就会接到老客户的订单,同时四处开发新客源 ,然后开工生产——其实也谈不上什么生产,只是灌瓶而已。这些造假者几乎都没有酿造设备,需要的只是简单的灌装、封装 机器加上买来的名酒酒瓶和商标、包装,成本极其低廉。

  车子缓缓驶过磨头镇政府所在地,接近韩渡村,沿途的景观开始变样,街路两侧随时可见用蛇皮袋装着码起的一垛一 垛像小山一样的旧白酒瓶堆。

  “他们不会频繁生产,那样很快就会遭到打击,况且一年生产两三次就能赚个几万甚至十几万,没必要冒这个风险。 ”老谢说,“为了分担风险,他们不怕造假的多了形成竞争;相反,他们之间还形成‘联保’协议,一家被打击,决不供出其 他人,并迅速通风报信。而其他造假者事后联合出资帮助受处罚者东山再起。这就是如皋造假者越打越多的一个根本原因。”

  利益“同谋”

  出租车拐进一条小路进了韩渡村,道路两边、房前屋后到处可以看到大垛大垛的酒瓶堆,似乎来到了一个超大型的旧 酒瓶废品收购站。

  “你看,那就是个假酒生产点,我曾经进去过。”顺着老谢手指的方向,我看到左侧有一个占地近千平方米的大院落 ,中间一幢气派的小楼还很新,后面紧挨着一幢旧房。老谢接着说:“那新楼就是假酒撑起来的。”

  老谢告诉我辨别造假酒窝点的窍门,说这个方法的准确性八九不离十。

  一是看院子内外有没有大堆的废旧酒瓶,这是他们首要的工具。但是在外面是看不到那些高档白酒的酒瓶和包装,那 些可都是造假者的宝贝,其中常常还有带防伪标记和鉴别工具的新品白酒瓶。这些宝贝曝光既容易引来打假者,又怕破损和褪 色,所以都藏得十分隐秘。

  二是看这家有没有比较大和深的院子,院门是不是很高很宽,大院门是不是可以让车自由出入,大院子是不是可以停 长厢货车。一旦进入生产旺季,每次出货少则几十箱多则几百箱。为了躲避路上检查,他们还会预备一辆“开道车”带着装假 酒的车走,一遇情况立即呼叫后车躲避。

  按照老谢的指点,我发现了村中一些人家与其他人家的不同,想去印证一下。

  老谢拦住我说,别说你不可能打听出谁家生产假酒,就是想要打听谁家生产酒都很难。一个村子里的村民互有往来, 他们不会向你透露任何有价值东西的信息。更主要的是,造假者一旦忙不过来,就会雇用村里人帮着干,每天酬劳几十元。一 些人虽然没有自己开假酒作坊,但是与造假者有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已经成了“共谋”。

  为了证明所言非虚,老谢带我下车,随便找了两个村民,老谢用当地方言打听村里哪家造酒,村民都警惕地仔细打量 我们,然后摇头而去。

  “‘共谋’还不止他们呢。”老谢上车后笑着说,“上个月来打击假酒,在这里小有名气的‘酒老板’郑家,不是还 看到了工商营业执照,还有有关部门核发的的生产许可证、税务登记证吗!还有当地执法机关打电话质问‘是谁批准你们来检 查的’。”

  市技术监督局的一份案卷又一次印证了老谢的叙述。仅1998年1月至1999年1月一年间,制假人员高玉华曾 被如皋市技监部门查处过4次,案值8万余元,先后被罚款2.8万元。可就在执法人员查封其假酒时,竟出现了哄抢假酒、 转移制假设备的事件。更令人费解的是,发生执法受阻事件时,与高家直线距离不过200余米的当地政府无一位领导到现场 。当技监执法人员请求警方打开一间生产假酒的房间,对制假设备实行异地封存措施时,警方称“不好办”,制假设备和原料 得以转移,不知去向。

  集体“免疫”

  晚上,记者与老谢来到一家小酒店,服务员问:“喝点什么酒?”我使劲摇头:“你自己随便点,我可不敢喝。”

  老谢大笑:“你别怕,在别的地方你可能喝到假酒,甚至是当地牌子的假酒,但是在这儿你想喝到假酒都难。”

  见我诧异,酒店王老板也过来解释:“本地人喜欢喝黄酒,也喜欢白酒,比如川酒系列的五粮液、水井坊,贵酒系列 的茅台等等。我们去进酒都知道,批发酒的从不把假酒卖给我们本地人,那不是砸自己的牌子吗?!”

  “是啊,怕砸自己的牌子,那砸了别人的牌子就心安吗!”我的一句自言自语让老谢和王老板一时无语。

  沉默片刻,王老板笑道:“是啊,就像打了疫苗免疫了一样,假酒出在这里,当地人却不会受害。许多人自己喝不到 假酒,对假酒也就麻木了。”

  老谢补充说:“假酒的原料都是低档的粮食酒,所以准确的说法应该是冒牌酒,喝不死人的,与能够喝死人的酒精勾 兑的假酒相比,许多人觉得这种酒的危害不大。”

  “这里不是有悠久的酿造历史吗,为什么不打出自己的白酒品牌,正大光明地造名酒?”我问道。

  “可能是缺乏品牌意识,或者是创立一个品牌太难吧。”老谢回应。

  事实上当地人并不缺乏品牌意识,历史上,这儿的人们也曾品尝被别人假冒品牌的尴尬和痛苦。

  如皋香肠生产始于清同治年间,至今已有100多年历史。清末获“南洋劝业会”二等奖,可与“广式”香肠媲美, 被称为“如式”香肠。

  2004年年初,如皋香肠遭遇危机。央视《每周质量报告》播出了“劣质香肠猫腻多”,《北京晚报》同日报道“ 记者暗访揭开惊人黑幕——如皋香肠吓死人”,江苏部分媒体也在报道中警示如皋“毒香肠”。如皋市政府立即组织拉网式核 查,发现记者暗访的野竹村并不隶属如皋市,因而不能将如皋香肠称为“毒香肠”。随后市政府和企业立即分赴北京、南京等 地为如皋香肠正名。

  爱自己的孩子是天经地义的。我们不妨假设,如果这里是“名酒之乡”,那么乡人们还能对“假酒之乡”的恶名置若 罔闻吗?

  相关专题:新民周刊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热 点 专 题
第77届奥斯卡盛典
苏丹红一号食品风波
3.15 消费者权益日
英语四六级考试改革
骑士号帆船欧亚航海
CBA全明星赛阵容公布
购房还贷计算器汇总
解读商品房销售合同
林白:妇女闲聊录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