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中心新浪首页 > 新闻中心 > 新闻中国月度论坛专题 > 正文

贾康:和谐社会理念的财政逻辑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17日15:49 中国新闻周刊

    提要:提出和谐社会理念的财政逻辑前提,是消弭社会矛盾。有些掌握公共权利的人,本身没有帮助这个社会,为各个群体提供支撑,反而是制造不和谐的因素,这个问题可能是我们面临最重要的问题。在和谐理念当中第一位的问题应当是维护法制。

共享发展成果和公共福利是人们的根本利益

新一届政府执政的新思路很明显,其中有这样一种导向:亲民、协调、注重可持续性,现在又更进一步地提出用科学的发展观来统领全局,这种判断也大体可以反映出现实的状况。中国正处在一个经济转型期,改革开放到现在已经20多年,一开始局部的变革已经变为全局的变革,在经济、社会方方面面都面临转型。同时,我们可以用黄金发展期和矛盾突显期来描述当前的这样一个特征,在有意识地抓住机遇,促进发展的同时,又要慎重处理好社会矛盾。政府是希望使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好是全体成员,来共享一个和谐社会的发展成果和公共福利,这就是共享和谐社会的基调。这样,我国在大体协调的状态下相对平稳地完成现代化进程,走向一个现代法治化社会、发达的、文明的社会,这肯定是全体中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所在。

  既然又是黄金发展期又是矛盾突变期,其中一定隐含了很大的危险。万一矛盾的积累和爆发打乱了快速发展的进程怎么办?原来20多年发展当中也不排除有过这种迹象,但实际上看20多年已经平稳地过来了,现在从发展角度来看势头还不错。我们到中等城市、小城镇看一看,总体上有一种欣欣向荣的发展趋势。有一些偏差也在所难免,比如政策工程、形象工程这类表面的东西。另外一方面就是弱势群体,在边远的农村,对于城市里面无助的困难群体,现在低保已经有了,但矛盾还是很明显的。

    不能让贫富曲线过度陡峭

我现在从执政新思路或者理念出发,来简单回顾一下我对贫富矛盾这条主线由来的理解。

在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非常言简意赅地勾划了一条发展线索,首先让一部分先富起来,然后实现共同富裕。这个设想是没错。搞经济学的人都知道有一个倒U曲线,这个曲线反映了贫富差距程度与经济发展程度之间的关系。在很不发达的时候,贫富差距想拉大也拉不大,相当平均主义。随着经济发展,贫富差距明显在拉大。从其他发展国家实证数据来看,一般也是开始是零起点,但贫富差距也不是无限扩大,而是到了一定阶段后开始收敛。这就呈现出一条倒U曲线。

  既然有这么一个观察,从实证资料推测,我们就有两种思路:一是政策不要过多干预,发展到一定程度就会有掉头的现象;另外一种思路是,不要等曲线爬得很高,在曲线开始爬坡的时候就要发挥政府的作用,通过发挥政府的干预作用,来把曲线压平,不要让它过度陡峭。从我做的研究角度来看,实际上是解决怎样使这个曲线不太陡峭的问题。因为财政部门是政府的理财系统,必须调节经济和社会生活。在中国的国情下,不能任其自由发展,必须在爬坡的时候就调节分配关系,可以用的手段就是财政手段,财政手段用的就是税收和转移支付。比如对贫困人口的支持,还有对农村的直补,都可以用转移税收的概念来覆盖。有些税收是比较中性的,比如流转税,政府可以拿走一部分,这种税收没有区别对待不同收入水平的人。另外一些税种有强烈的社会再分配作用,比如个人所得税,还有财产税,以及人们在议论的遗产税,有强烈的再分配色彩,可以被人们归纳为一种所谓“罗宾汉”税种。

这样一来,就要进一步探讨小平说的先富和共富以及社会的作用。小平南巡有一句话,2000年要考虑沿海支持西部,现在已经开始了支持西部,时间几乎与小平的要求一致。总的态势是认为这个时机已经不能再拖延了,必须在20多年改革开放以后实施,把这个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事情来把握。

 

     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公权扭曲或者公权变质

再往下看,按照这样定位的思路和这样一种导向来看,下面还有什么问题?我们不能说现在没有观念,不能说政策上没有姿态和导向,问题是现在社会上的一套组织、机制,这样的一套制度性的东西,能不能把这些东西引导到比较好的和谐社会发展方向。我觉得现在有一系列阻碍因素,实际上有可能抵消掉现在执政新思路强调的建立和谐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的。最突出的问题就是公权扭曲或者公权变质,如果公共权利在各个环节上不能为社会正义提供支撑,而是把社会正义变为无正义、非正义,而且还带上公共权利的特征,这就很危险。和谐社会中连主持公正的体系都非常不可靠、非常不信赖,那怎么能实现和谐?这是最基本的要求。我观察,中国的现实状况是,不光是低层,凡是碰到要保护国有资产权益、公共权益的时候就非常难,由于某方面的制约,双方在力量上是绝对不平衡的。私权是可以直截了当的,公共权利代表的在哪儿,他不敢拼命维护公共资产,无法跟私权抗衡,这成为财产配置过程当中非常扭曲的一件事情。这显然不是公平的博弈过程,大量的公共权利受到损害时是无可奈何的,这是现实中的潜规则,是应该值得深思的现象。

 

  相关专题:新闻中国月度论坛


 【评论】【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05年老百姓干啥最赚钱


彩 信 专 题
双响炮
诠释爱情经典漫画
水蓝幸福
海螺爱情精彩图片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缤纷俱乐部
 
 


新闻中心意见反馈留言板 电话:010-82612286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