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财经报道:2004财政纪事-财为民所理(2) | ||||||||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3月23日17:30 央视《中国财经报道》 | ||||||||
农历新年前夕,对中国大多数农民来说,正是农闲季节。在这个季节内,辛劳了一年的人们,盘点往年的收入,盘算来年的计划。准备年货,说媒娶亲,是这个时节最热闹繁忙的农家景象。河南滑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同时也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2004年的春节前,这里的乡村里,喜庆的气氛尤其浓烈,到处可以看到迎亲的队伍,和欢乐的人群。因为农民们都惊喜地发现,这一年,大家的钱包都变得更鼓了。
四间房乡的村民夏金普一家,年前更是喜事一件接一件。 河南滑县四间房乡村民夏金普:“我整个去年(2004年)种地,在农业方面的收入就是7、8万元钱,7、8万,就是说我现在家也先盖了新房,还儿子买了个小汽车,媳妇也娶到家里了。” 2004年,根据中央1号文件精神,财政部门在全国范围内取消除烟叶外农业特产税的基础上,在吉林等8个省份免征或基本免征农业税,河南等11个粮食主产省及广东省降低或自主降低农业税3个 百分点,山西等11个省份降低农业税1个百分点。全国29个省份对种粮农民实施直接补贴,对13个粮食主产省还安排粮种补贴和农机具购置补贴资金。这就是深得广大农民拥护的“两减免三补贴”政策。同时,还实施了稳定农业生产资料价格的优惠政策,并对涉农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取消3项、免征8项、降低4项。滑县的农民就是这一系列政策的受惠者。 河南滑县四间房乡村民夏金普:“现在就是说不但把他自己的地种好了,还都争先恐后的去承包别人的地。原来承包费(每亩)就是1、2百元钱还没人包,现在是达到(每亩)380元都抢着承包。” 夏金普一家,有着4亩地,原来靠种粮食,也就能解决温饱,家里的更多的收入来源,还要靠1个儿子在外打工,种粮的积极性并不高。2004年,他看到政府对种粮的支持力度加大,一合计觉得种粮也挺合算,又多承包了近二十亩地,一年下来多打了4万多斤优质小麦。 河南滑县县长张金泉:“政策因素,我们农民得到实惠是6351万元,人均可以得到58元。粮食增产,我们去年(2004年)全县的粮食总产突破了100万吨大关,创造了历史最好水平,达到105.5万吨。粮食的总面积,单产和总产均创历史最高水平。粮食增产因素,可以使农民人均增收110元左右。” 河南滑县财政局长王少刚:“农业税取消了,我们县乡两级的财政收入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但是由于中央和省财政增加了对我们产粮大县的转移支付补贴,县乡两级的重点支出仍然得到了保障。” 2004年,农民种粮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河南省的粮食产量达到了4260万吨,超过了历史最高的1999年。与03年相比,粮食增产130多亿斤。农民种粮收入,也大幅度提高。 河南省省长李成玉:“2004年我们因为农业税的税率降低,给农民补偿了有24亿多,我们也实行了从粮食风险基金中拿了10亿6千万,给种粮农民实行直接补贴,每一个农民平均多得了46块钱。当然从每个人得到的绝对金额讲,不算太大,但是我们到农村,深入到农户中间去了解这个政策呢,就感到农民啊,兴高采烈,喜气洋洋,就感到农民感到气很顺。” 河南省财政厅厅长赵江涛:“我们去年(2004年)之所以能够保证重点,向“三农”倾斜,除了我们自己努力以外,(与)中央财政的支持是分不开的。去年(2004年)我们各项(中央财政)转移支付的资金总额达到324亿元,比上一年净增77.6亿元,这给我们注入了强大的活力,提供了有力的财力保证。” 2004年,各地粮食生产捷报频传,全国粮食增产达到9%,取消烟叶外的农业特产税和减免农业税,全国农民减负302亿元。为了弥补地方农业税收的财政缺口,中央财政安排专项转移支付216.6亿元。全国有29个省实施了粮食直补,安排直补资金116亿元,惠及6亿多农民。 财政部农业司司长丁学东:“2004年年初的预算用于三农方面的支出就比2003年要增加了大概有300亿,增长的幅度在20%以上,那么在党中央国务院召开了这个粮食和农村工作会议之后,国家财政又加大了进一步追加了支出,所以呢,这个增长的幅度还要更高一些,那么体现了党中央把农业,“三农”问题作为重中之重的要求,不光是中央增加了支出,各级地方也相继增加了支出,你包括像江苏、江西、山东、河南等省,用于农业,地方财政用于农业方面的支出都比往年要增长30%以上。2004年的粮食产量达到了4695亿公斤,比2003年增长9%,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2900多块钱,比2003年是增长6.8%,实现了两个增长的目标,那么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些好的成绩大家做了一个总结,概括为四句话就是“天帮忙,人努力,粮价高,政策好。” 天时、地利、政通、人和,中国的农民正在步入全面小康的崭新时代。 主持人:谢谢收看《中国财经报道》,请在明天同一时间,继续收看《2004中国财政纪事》。欢迎收看经济频道的其他节目,再见。 | ||||||||